小人喻利上一句

【原文】子日:“君子喻①于义,小人喻于利。”

【注释】①喻//www.58yuanyou.com:明白,懂得。

【译文】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读解】关于君子和小人的论述,大家都看得比较多了。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什么又是义?什么又是利?严格地说,这些问题在中国几千年里面一直都是争论的焦点。就我们当今社会生活而言,我们应该是趋于义?还是趋于利?现在是市场经济,全世界都在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既然要发展,那么肯定就要谈利。今天在坐诸君中也有一些从事企业经营的朋友,企业要发展,不谈利怎么行?

义和利,是古今中外历代朝政乃至现在社会,以及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和处理的大问题。在中国,从汉代开始,一直到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都是把义放在首位,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孔夫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比较重商的一个朝代,但是宋代也是在思想上将利贬得最低的一个时代,因为宋明理学大谈义利之辩,在理学家们的眼里,肯定是将义放在第一位。

我们如何看利?如何看义?如何看君子?如何看小人?此处的小人并不是道德意义上的//www.58yuanyou.com小人,而是指一般的平民老百姓。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让全中国的老百姓都能够吃饱,都有饭吃,温饱问题才是最大的人权问题,如果对利避而不谈,那又如何解决温饱问题呢?用西方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人的第一需求是什么?是生存的需要,只有先解决了生存问题,才会有诸如名利、权利、安全、成就等等更高层次的需求。所以小人是君子的基础,利是义的基础。以前人们常说:“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饭都没有吃饱,哪里还有什么心思读书?读书必须是建立在自己有饭吃的基础之上才能达得到。

另外,我们每个人面对利和义,必然就要有所取舍,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上,你取什么?舍什么?当然现在大多数人都会偏向于取利,谁都不能强迫他人去选择什么,就如同让老虎吃素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让牛羊吃荤也同样不行,因此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春秋时代的君子,大都有一定的地位,一般都是诸侯、士大夫阶层,当然还应该要有一定的文化、道德和修养,如此方能称之为君子。小人则是泛指下层民众,而那些有权有位却无耻的人也属于小人的范畴。总之义和利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个决策,作为君子就应该选择道义,不能趋利而放弃义。

在此基础上,孟子又做了更进一步的发挥,他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古代,每个人都愿意使自己成为君子,而不愿意成为小人;在现代,人们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原由网文化、有修养、有道德的人,而不愿意自己成为没有教养、不仁不义、无信的人。每一个人,无论职务高低,还是富贵贫贱,都想使自己在文化和精神的修养方面趋于上流,而不甘于下流。对于这样的取义弃利,几乎我们每个人都不会打什么折扣,但关键就在于两难之中,在既有利又有义而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很多人就难以选择了,是取利好呢?还是取义好呢?在现代市场经济之中,严格说起来都是利义不分,那些完全取利而放弃义的企业家,他们一定不会长久。因为将义展开来,就含有道德、信誉,有对国家的奉献,也有对社会的奉献,如果企业有了这样的精神,那么这个企业才有可能做得大、做得久。如果鼠目寸光,只顾及眼前jSXeafw的一点利益,而忽视了义作为利的支撑,那么这样的利绝对是昙花一现,不会复来。

因此对于孔夫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我们不能机械地、呆板地看待,我们还是应该提倡利义不二,尽可能实现双丰收,两手都要硬。如果为了义而完全放弃利,那么就成了傻乎乎的书呆子,成了孔乙己、东郭先生一类的迂夫子。如果没有利,那连谈义的本钱都没有。只有在有了实力、有了经济、有了地位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去做大仁大义之行。如果这一切都没有,看到那些失学儿童,想要资助他们都拿不出钱来,那又还有什么资格去奢谈义呢?所以我们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之中,既不能像某些古人那样,对利绝对的鄙视和排斥,也不能像当前社会中的某些人唯利是图,一切都向钱看。经济利益是至高无上的,认为义是封建残余,认为谈义的人都是精神有毛病,这就不对了。

实际上义和利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壁垒,而是相互渗透的。在《论语》前面几则中就说过,只要学好了“仁义礼智信”,还怕没有官职?没有俸禄吗?只有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做大官、发大财。我们也希望那些大仁大义的人可以升官发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老百姓的日子也才能得到提高。反之如果是不仁不义之人,一方面显得这个人刻薄无情,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个人无能,那么社会和老百姓也就不可能得到良好的治理。利与义,如同火车有两条轨道、人有左右手一样,缺一不可。

孔夫子是儒学的祖师,因此在这里,其重心肯定是将义放在第一位。一次子贡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夫子回答:“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三者去其一,首先去兵,再不得已则去食,但是信义万万不能丢,强调“民无信不立”,这是道德的基本。但反过来说,为了信就不吃饭、不要兵也不行。孔子这里只是在强调信的重要性,但并不因此而忽略和否定食和兵的重要性。小人喻于利,并不是说这样就不好,但如果绝对化了,只讲利而不谈义那就不行,一个真正的君子肯定是利义兼顾。因此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孔夫子这里是在否定利,其实www.58yuanyou.com在其他篇章里面,孔夫子也谈到了不少如何得利的问题,也谈到了如何得“大利”。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小人喻利上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1169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