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鳝鱼米线

描写鳝鱼米线

今天来说米线。

作为一个北方人,小时候没吃过米线。后来到城里读书,才第一次接触。

初见,以为米线与面条一样也是麦面所做。一尝,比面条软糯很多。问过才知是大米磨粉做的。

近日,读汪曾祺一本《美食人生》,里面专门写到米线。

汪曾祺曾在西南//www.58yuanyou.com联大读书,在中学教书,总共在昆明住过将近七年,所有他对云南米线很有发言权——“吃过的米线、饵块可谓多矣,大概每个星期的都得吃个两三回。”

关于米线本身,他是这样说的——

“米线洁白,光滑,柔软。有个女同学身材细长,皮肤很白,有个外号,就叫米线。

“这东西从作坊里出来的时候就是熟的,只需放入配料,加一点水,稍煮,即可食用。

“昆明的米线店都是用带把的小铜锅,一锅只能煮一两碗,多则三碗,谓之小锅米线。昆明人认为小锅煮的米线才好吃。”

描写鳝鱼米线

与面条一样,米线本身也没大有多少味道,好吃与否很重要是因配料的不同——这配料,像北方人吃面时的卤子吧。

书中,汪曾祺写西南联大西门外文林街有家米线店花样很多,有焖鸡米线、爨肉米线、鳝鱼米线、叶子米线。

具体说,是这样——

1.焖鸡米线

“焖鸡其实不是鸡,是瘦肉,煸炒之后,加酱油香料煮熟。”

2.爨肉米线

“爨(cuan)肉即鲜肉末。米线煮开,拨入肉末,见两开,即得。

“……云南人把荤菜分为两类,大块炖猪肉以及鸡鸭牛羊肉,谓之大荤,炒蔬菜而加一点肉丝或肉末,谓之爨荤。

“爨荤者,零碎肉也。爨肉米线的名称也许是这样引伸出来的。”

3.鳝鱼米线

“鳝鱼米线的鳝鱼是鳝鱼切段,加大蒜焖酥了的。”

描写鳝鱼米线

4.叶子米线

“叶子即炸猪皮。这东西有的地方叫响皮,很多地方叫假鱼肚,叫作叶子,似只有云南一省。”

看汪曾祺上面所记,这几样米线的配料都是荤的,想来味道都应不错。

特别是那叶子米线,居然是炸了猪皮做配料,没吃过,觉得很新奇。

描写鳝鱼米线

5.鸡蛋西红柿米线

米线配料除了荤的,也有素的。

汪曾祺说西南联大外的另一家米线店,与上面那家并不一样。

“米线的味道也较清淡,只有焖鸡和爨肉两种,不过备有鸡蛋和西红柿,可以加在米线里。

“巴金同志在纪念沈先生文中说沈先生经常以两碗米线,加鸡蛋西红柿,就算是一顿饭了,指的就是这一家。沈先生通常吃的是爨肉米线。

“这家还卖//www.58yuanyou.com鸡头脚(卤煮)和油炸花生米,小饮极便。”

描写鳝鱼米线

6.p(火+巴)肉米线

米线总能满足不同口味者,包括嗜肉者。

“荩忠寺坡有一家卖p肉米线。白汤。大块臀肩肥瘦肉煮得极p,放大瓷盘中。

“米线烫热浇汤后,用包馄饨用的竹片扒下约半两肉,堆在米线上面。汤肥,味厚。全城卖p肉米线者只此一家。”

这个p肉就是是什么样,对我这北方人来说,不好想象。想原由网来应该是比较软、嫩吧。

四川话里有p耳朵,是说男人怕老婆吧?

描写鳝鱼米线

7.羊血米线

羊血,有些人爱吃,涮火锅或羊杂汤,觉得缺了没劲。但有人吃不上那味道和那感觉。

汪曾祺书中讲述了昆明街头一家店专做羊血米线,很是馋人。

“青云街有一家卖羊血米线。大锅两口,一锅开水,一锅煮着生的羊血。羊血并不凝结,只是像一锅嫩豆腐。

“米线放在漏勺里在开水锅中冒得滚烫,托羊血一大勺盖在米线上,浇芝麻酱,撒上香菜蒜泥,吃辣的可以自己加。

“有的同学不敢问津,或望望然而去之,因为羊血好像不熟,我则以为是难得的异味。”

描写鳝鱼米线

8.凉米线

米线凉吃,是否如北方的凉//www.58yuanyou.com皮、凉粉的味道?不知道。因为我没吃过凉米线。

还是看汪曾祺的描述吧。

“正义路有一个奎光阁,门面颇大,有楼,卖凉米线。

“米线,加好酱油,酸甜醋(昆明的醋有两种,酸醋和甜醋,加醋时店伙都要问:‘吃酸醋嘛甜醋?’通常都答曰:‘酸甜醋。’即两样都要)、五辛生菜、辣椒。

“夏天吃凉米线,大汗淋漓,然而浑身爽快。”

描写鳝鱼米线

9.干烧米线

“护国路附近有一条老街,有一家专卖干烧米线,门面甚小,座位靠墙,好像摆在一个半截胡同里,没几张小桌子。

“干烧米线放大量猪油,酱油,一点儿汤,加大量的辣椒面和川花椒末,烧得之后,无汁水,是盛在盘子里吃的。颜色深红,辣椒和花椒的香气冲鼻子。

“吃了这种米线得喝大量的茶——最好是沱茶,因为味道极其强烈浓厚,‘叫水’;而且麻辣味在舌上久留不去,不用茶水涮一涮,得一直张嘴哈气。”

一看这段描写,就觉得干烧米线定是麻辣够劲!

描写鳝鱼米线

10.过桥米线

终于到过桥米线了!

我生活在北方城市,吃过的米线品种很少,主要就是这过桥米线。

北方城市的过桥米线,从形式上看,与汪曾祺先生的描述一样,只味道不知是否能比得上正宗货。

看书中描写——

“最为名贵的自然是过桥米线。过桥米线和汽锅鸡堪称昆明吃食的代表作。

“……入门坐定,叫过菜,堂倌即在每人面前放一盘生菜(主要是豌豆苗);一盘(九寸盘)生鸡片、腰片、鱼片、猪里肌片、宣威火腿片,平铺盘底,片大,而薄几如纸;一碗白胚米线。随即端来一大碗汤。

“汤看来似无热气,而原由网汤温高于一百摄氏度,因为上面封了厚厚的一层鸡油。我们初到昆明,就听到不止一个人的警告:这汤万万不能单喝。说有一个下江人司机,汤一上来,端起来就喝,竟烫死了。

“把生片推入汤中,即刻就都熟了;然后把米线、生菜拨入汤碗,就可以吃起来。鸡片腰片鱼片肉片都极嫩,汤极鲜,真是食品中的尤物。”

描写鳝鱼米线

好了,上面就是汪曾祺笔下的米线了。

说实话,不知道是吃到的不正宗还是怎样,反正我吃过几次米线,都觉得不是很喜欢。

感觉是,米线虽然爽滑,但缺少粮食的嚼劲和香味。

相比而言,我更喜欢吃面条。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描写鳝鱼米线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10707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