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写春秋的前一句

孔子写春秋的前一句

左丘明是春秋末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著有《左传》《国语》两部伟大的历史巨著。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宋镇豪说:“没有《左传》,先秦文化就是一片荒芜;没有《左传》,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

左丘明晚年辞官回到了故乡都君庄,也就是今天肥城市石横镇的东衡鱼村。在肥城白云山的德园,有左丘明和孔子坐而论道的塑像。

孔子写春秋的前一句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里的这两句话,说明孔子和左丘明有共同的是非标准和价值观,他们都追求做人正直坦率、客观公正。

《孔子家语观周》说:“孔子将修《春秋》,与左丘明乘如周,观书于周史。归而修《春秋》之经,丘明为之传,共为表里。”孔子逝世后,左丘明为使孔子所著《春秋》流传后世,遂作传释经。这就是《左传》,又原由网叫《左氏春秋传》。因此,司马迁称左丘明为“鲁君子”。左丘明不同于孔子的“笔削春秋”,而是秉笔直书、据实治史,不为尊者讳、长者讳、亲者讳,由此可见他实事求是的道德品格和治学精神。

《汉书古今人表》将左丘明列入上中仁人,西晋杜预誉其为“素臣”。唐太宗封其为“经师”,宋真宗封其为“瑕丘伯”,宋徽宗封其为“中都伯”,明嘉靖帝封其为“先儒”,明崇祯帝封其为“先贤”。

历代文人凭吊感怀,赋诗作文,前赴后继;古今学者研究探索,著书立说,绵延不衰。

孔子写春秋的前一句

相传,左丘明回乡时曾拉回两车竹简,并带回一棵银杏树苗和一捆桑苗。前衡鱼村有左丘明桑园遗址,还有一个加工谷米用的大石碾子,相传也为左丘明所留。东衡鱼村东面不远的大寺村西口,一棵古老的银杏树历经沧桑,依然挺拔。当地至今流传着“先有银杏树,后有丘明墓”的说法。

银杏树也叫白果树。相传,左丘明栽下这棵银杏树以后,向西射了一箭。他说,他去世以后,就埋在落箭的地方。附近的百姓都把这棵银杏树看作是神树,称作“老寿星”。以前谁家大人、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就到这棵树下烧纸、烧香许愿,然后刮点树皮、捡些落叶,拿回家去熬水喝。近年来,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这棵古树,在其周围设置了铁栅栏,并派专人看护。这棵古老的银杏树已被列入山东省古树名录。

左丘明墓就在东衡鱼村的东北面。关于左丘明墓的记载,最早见于《魏书地形志》,其“东平郡富城”之下注曰:“二汉、晋属,有富原由网城、卞城、武强城、左丘明冢。”富城是汉代设置的县,其境域大部分在今天肥城西南部,包括东衡鱼村在内。唐《元和郡县图志》、宋《太平寰宇记》、明《大明一统志》原由网、清《山东通志古迹志》《肥城县志》都有左丘明墓在肥城的相关记载。清代著名学者俞正燮更是认定:左丘明墓就在肥城!

孔子写春秋的前一句

传左丘明的先//www.58yuanyou.com祖是姜太公,太公的第三个儿子印,住在营丘,就以地为氏,改姓丘。印的后人因避齐国内乱,奔到楚国做了左史官,并以官为氏,又改姓左。后来,楚国又发生了内乱,左丘明的父亲就到了鲁国,做了鲁太史。后来,左丘明继承父职,也做了鲁太史。算起来,左丘明是姜太公的第二十一代孙。

原由网鱼村左丘明的后裔一直在这里守墓、祭祀,并且历代有家谱流传。

如今,肥城在发掘整理传承左丘明文化遗产的同时,还有以左丘明命名的中学和小学,逐步把君子文化普及到校园。在左丘明故里的石横中学,有一个左丘明文化陈列馆,里面展出了与左丘明及其后裔有关的文献文物数百件。其中,清代乾隆皇帝御赐的“经臣史祖”木匾,曾经悬挂于左丘明祠。

孔子写春秋的前一句

*选自《登泰山 览天下》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登泰山 览天下》

出版时间:2019年6月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孔子写春秋的前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10598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