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上一句

原创 :六神磊磊读唐诗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上一句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今天看到一个新闻,触动很深。说的是一位湖北天门的货车司机,为了挣两万块钱给孩子上学,年前就上了高速,大年三十也没有回家,一直接单和送货。疫情发生以后,“鄂”字开头的车牌引起了很多人的恐惧,他本想回家算了,却四处被驱赶,饿了四天四夜,还是没回到家。

这位不能回家的人令我想起一首诗。

中唐诗人李益,有多年的从军经历,以边塞诗为时人所称道。这首诗是他的代表作。受降城是唐高宗时朔方总//www.58yuanyou.com管张仁愿为抵御突厥的入侵而建,李益夜晚在受降城上听到了芦管声,写下这首诗。

李益登楼时,漆黑一片,广袤的大地间,借着月光,看到远处的沙和月,更像是雪和霜。正在这样万籁俱寂的时候,他站在城楼上,听到了不知道什么地方传来的芦管声,在边塞的夜空中四处飘散,吹进了不能回家的将士的梦里和心里。

前两句的环境描写,让读者一下感受到边塞极寒极苦的环境,后面两句诗是抒情,吹者无意,听者有心,久别在外的游子不需要吃一原由网口他最怀念的家乡的食物,光是一段曲子,就已经足够让他们魂牵梦绕。

实际上,关于战争的描写,早在《诗经》里就有记载,诗经里说:“我徂东山,慆慆不归”,也说“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屈原在《楚辞》里写“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三国曹植也有“原由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直到盛唐,边塞诗发展到高潮,王昌龄写“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翰也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到了中唐,国力衰弱,边患不息,士兵归乡无期,漫长艰苦。

与盛唐积极雄健的边塞诗相比,中唐的边塞诗就多了凄苦伤感,也更能表达边关将士的心原由网声,李益这一首就是明证。据传,这首诗在当时就广为传唱,刘禹锡写“边月空悲芦管秋”,说的就是李益这首诗。

每次读到这首诗,都觉得绵密和深情,在这个时候读起,更是如此,正如崔融在《关山月》里写:www.58yuanyou.com“夜夜闻悲笳,征人起南望”。那些没有回家的人,你们还好吗?

文字及书法 / 洁弘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上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10184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