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郎去六郎归前一句

【天南地北会宁人】免费关注

杨六郎屯兵通安寨

作者 ‖ 刘军

作者刘军,男,会宁大沟通安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会宁一中高级教师,现已光荣退休。

作者往期部分文字链接:

《会宁县大沟通安故城忆事——古今通安城》

七郎去六郎归前一句

通安,位于会宁县大沟镇西南,是古代军事战略要地。金人夯筑通安城前,这里已经留下了好多脍炙人口的古老传说。“杨六郎屯兵通安寨”就是其中之一。

一、仁美献计害六郎

话说北宋年间,当朝太师西宫娘娘潘美人的父亲潘仁美上奏宋王爷:启奏陛下,杨家乃国之栋梁,让杨无敌之子杨延昭(杨六郎)挂帅带三百士兵前去平叛西北犯境的西夏(1038一1227)贼寇。准奏!

这分明是潘太师忧国尽忠,识人荐贤之策,安能说是谋害杨六郎呢?请看下文。

七郎去六郎归前一句

网络图片

二、怜悯之举化神奇

杨六郎接令去校场点兵,发现三百士兵已被潘太师点齐,全是老弱病残者,他心里不由一惊,这是潘仁美公报私仇,此次出征看来凶多吉少,吾命休矣!他思虑再三给士兵放了三天假,让他们回家和亲人见上最后一面,然后从速归队出征。

这些“士兵”回到家,把情况如实告诉了亲人,亲人们抱头痛哭:老公公见了老婆婆,泪眼相视,哽咽无声;老爹爹与儿女们相见,呼爹爹唤儿女的悲切之声,撕心裂肺;儿唤母亲母喊儿的凄惨之声,惊天地泣鬼神……这哪里是去打仗啊,这分明是活要杨元帅和我们的命啊!各家各户的人各自有了主意:若是老父亲参战的,就叫身强力壮的儿子替父从征;若是年迈兄长参战的,就让身体强壮的舍弟替家兄出征;若是年幼体弱参战的,就让年轻力壮的堂兄或表兄出征;若父亲年老又无儿子的,就让女儿女扮男装替父出征。

三天后,站在杨元帅面前的“士兵”变成了年轻力壮,虎头虎脑、膀大腰圆,红光满面,精神焕发的三百名壮士。杨元帅见了他们,感慨万分,激动不已,带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进行了正规化的军事训练。校场上此起彼伏的喊杀声,各种兵器的撞击声以及“誓死保卫大宋江山,还我河山”的口号声交织在一起,犹如黄河决堤,一浪高过一浪!

临行时,全军将士全副武装,只见黑压压,齐刷刷;雄赳赳,气昂昂的一支威武之师:个个精神抖擞,人人摩拳擦掌。杨元帅飞身上马,策马扬鞭,马首是瞻。于是,兵随军令草随风,马不停蹄人不下鞍,步兵狂奔如飞,车轮滚滚似雷,浩浩荡荡,奔赴战场。

七郎去六郎归前一句

网络图片

三、旗开得胜报大捷

两军对峙,排开阵势。但见宋军旌旗猎猎,战鼓咚咚催人紧,号角声声振军心;杨元帅纵马扬鞭,举起亮银枪,冲入敌营,其他士兵紧随其后,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兵锋所指,所向披靡;触着死,撞着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敌人见状,惊恐万分,连连后退,杀得贼寇丢盔弃甲,抱头鼠窜。宋军越战越勇;不到半月,收复了失地。

杨元帅写好奏折派人向汴京报捷,自己带领三军将士在通安寨安下了营寨。

七郎去六郎归前一句

网络图片

四、易守难攻通安寨

通安,在中国地图上找不见,在甘肃地图上只是个点,它是会宁县的一个村;它虽是弹丸之地,但历史悠久,自然条件独持,就山形地貌而言,令人惊叹不已:此地是高原,有山林,有草原,有河流,有湖泊(堰塞湖);道道山梁,条条沟壑,层层梯田,溜溜平川;远眺丘陵一片,近瞧让人赞叹:

燕儿川、嘴头上、南志山,

鬼拿驴、嘴背后、红土岘,

铧尖坝、埂子上、小岔塆,

狗舌头、铧套坪、官地湾,

阳路上、阴沟里、唐家塆,

崖边上、乏驴坡、惨狗湾,

盘盘营、高高山、吉祥塬,

康泰坝、沙家咀、任家塆,

杜家湾、四眼井、老爷山;

还有王河集和帽疙瘩嘴及宋家堡子等。

一次,宋军在“高高山”上设下埋伏,敌寇达“乏驴坡”半山腰,众宋军从山顶突然杀出,势不可挡,敌寇转身连滚带爬逃窜,因“乏驴坡”来路已被宋军封死,只好朝“崖(gai)边上”涌去,个个像下饺子一样纷纷落入“阴沟里”,到“鬼拿驴”处见鬼去了。

此传说,言之:地险也。

通安,是历代兵家常争之地lrIaxy。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进易攻,退易守。

七郎去六郎归前一句

网络图片

五、百姓送子从军忙

打了胜仗,通安百姓无不欢欣鼓舞,载歌载舞,表达他们对杨家将士的感激之情,表达他们对边疆安定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当地传开了《颂杨歌》,其中有“军中有一杨,敌军闻之胆寒而心慌!”接着当地的无数青年男女由父母领着,纷纷要求从军,踊跃注册报名,场面十分感人。有的百姓再三肯求杨元帅给自己的娃赐予“杨”姓并起大名,沾沾运气、图个吉利!杨元帅满口应承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杨元帅一边与父老乡亲联欢,一边了解当地的民俗民风,贼寇行踪,扰民次数,自然环境,气候特征,民间交往,集市销量,市场信息,经济贸易等情况。接着把战利品发给士兵,杀牛宰羊犒赏三军www.58yuanyou.com,休整队伍。

七郎去六郎归前一句

网络图片

六、六郎接令守边关

使者快马加鞭,日行千里夜走八百,不久到了朝廷,呈上奏折,宋王爷接过奏折,展开观之,龙颜大悦。嘉奖三军,派人送去牛羊马匹,金银绸缎,并要求班师回朝。就在此刻,潘仁美心怀叵测、新生一计,上奏陛下:西北边陲多年狼烟滚滚,烽火不断,西夏国虎视眈眈,亡我之心不死。为了大宋江山的长治久安,为了边境百姓的安居乐业,让杨元帅驻守边关数年,痛击敌寇要害,重挫其锐气,使其真正不再犯境扰民,边境安安稳稳了,杨延昭再回朝廷交旨不迟!宋王爷点头,准奏。拟好圣旨,派人前往,摆手退朝。

不久,圣旨到,杨元帅慌忙跪拜,三呼“万岁!万岁!万万岁!”接了圣旨,知道这又是潘仁美的主意,也只好奉旨遵命行事。

七郎去六郎归前一句

网络图片

七、明察秋毫设伏击

一日,北风肆虐,杨元帅巡营,忽然一个念头在脑际一闪,他命令三军将士三更造饭,五更埋伏在惨(can,恐惧)狗湾两边的密林里,等贼寇进入惨狗湾中,听炮声一响,两边夹击,将贼寇全歼。

果真蹊跷,次日拂晓,西夏军进入惨狗湾,炮响之后,宋军两边箭如飞蝗,贼寇无处躲藏,个个成了瓮中之鳖,只好放下武器,举起手来,乖乖投降。这次伏击战,大获全胜,缴获战马千匹,俘虏贼兵过万。

原来杨元师巡逻时,山风约4一5级,风味膻气浓烈,根据风速推算,以羊肉为主食的西夏军定来犯境,于是新生一计,在惨狗湾两边设伏,果真灵验。

七郎去六郎归前一句

网络图片

八、连斩五将显绝技

某日,杨六郎立于祖厉河桥头,勒马挺枪拦住了大军去路。十几名军兵前去驱赶,反被他击落在地。

他横枪立马,银盔银甲,相貌堂堂;眉清目秀,鼻直口方;穿白色绣花战袍,跨下白龙战马,手持丈二亮银枪;二目圆睁,横眉冷对,直视着来犯之寇!

阿绰老贼顿生轻蔑:“杨六郎,先吃叔叔一斧头,再送你上西天。”说完,飞马上前,双手高高举起开山大斧,恶狠狠朝杨六郎劈头盖脸砍来。杨六郎动作敏捷,顺势用了轻功“闪”“腾”“挪”三招,连让三斧。阿绰老贼以为对手已被他的“狠”“猛”“快”招所制,来不及出招,便纵马近前,伸手要生擒杨六郎。不料却被杨六郎轻舒猿臂,卷腕捉住,顺手牵羊向外一逮,喝道:“去你的吧,黑小子!”只听扑嗵一声,落入河中。

这时,贼寇头目嵬名令公已经率领十几员猛将,策马来到祖厉河桥边,一字排开。嵬名令公居中,本想多看几眼杨六郎使用的武功招数,以便找出破绽,决定取胜对策,没想到还未立稳足跟就折了一员大将。他不敢轻敌,立刻令宁中猛虎,宁中雪豹,宁中雄狮,宁中野狼四路将军,两对亲兄弟,一齐出战。给杨六郎来个四面夹攻,让他首尾难顾,任凭他是赵子龙再世,吕奉先重生,要想活命也是难于上青天。

祖厉河桥面狭窄,仅容两匹战马并行。宁中猛虎骑马在前,宁中雪豹紧随其后,二马相距仅有半马头。杨六郎眼疾手快,使了“轻风拂面”一招,宁中猛虎只觉得眼前银光一闪,脸被刺了个盛开的红牡丹,“唉吆!”一声,栽于下马,见鬼去了;杨六郎反腕一个“疾风贯耳”,枪尖从宁中雪豹左耳入,右耳出,好似穿一支巨大的冰糖葫芦,还没来得及“唉吆!”就跟着宁中猛虎去了。此刻,宁中雄狮,宁中野狼二人已到眼前,他抬手一个“雷炸平川”,宁中雄狮当胸被戳穿,应声落马而去。跟上去是“雷厉风行”一招,宁中野狼小腹被枪刺透,惨叫一声,跌落马下!

七郎去六郎归前一句

网络图片

九、万马军中展雄姿

原来是“风雷十二煞!”嵬名令公在一旁看得清楚,只是目瞪口呆,不觉失声喊了出来!

不错,刚才杨六郎使用的正是他浓缩杨家武功精华而又独创的武功绝学“风雷十二煞”。此功乃高深莫测的绝世武功!当年,金刀令公杨业带七郎八虎闯幽州,杀了个天昏地暗,结果仅剩杨六郎一人。正是这位杨六郎,自从他创立了“风雷十二煞”神功后,独自镇守边关以来,数十万辽兵不敢逾越雷池半步。由此可知,这种旷世武功太可怕了!

想到此,嵬名令公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不除杨六郎,不把“风雷十二煞”武功秘笈弄到手,莫说攻破宋都汴京、推翻宋王朝,恐怕已夺取的华夏疆土将要化为泡影;说不定,我们几代党项贵族苦心积虑,呕心沥血,数十载才得以创建的西夏帝国,也将摇摇欲坠、岌岌可危了!不能出现这种局面,也绝不允许出现这种局面!不能、不能,实不能!

嵬名令公暗暗下定了决心,就是拼上百员战将,死伤数万人马,也绝不能放走杨六郎,留下“风雷十二煞”武功秘笈后患无穷。他当即将手下人马分作四路,前后左右将杨六郎包围其中。并传令:杀死杨六郎者,必封侯爷!

杨六郎被三十万大军所困,毫无惧色。有诗曰:

昔战金沙滩, 今斗厉河边;

突阵显武功, 威风不曾减;

神哭鬼亦嚎, 地惊天也惨。

英雄杨六郎, 被围施勇敢!

只见杨六郎抖擞精神,双脚点蹬,白龙马似蛟龙出海,马上人如立地金刚,手中亮银枪像风卷梨花,人碰着人死,马触着马亡。他在万马群敌中左冲右突,东挡西杀,直杀得西夏兵尸体遍野,血流成河。从晨时一直杀到午时,又从午时杀到日过甫时。杨六郎连续www.58yuanyou.com作战,浑身是劲,锐气不减。又杀到金乌坠西,夜幕降临,他忽然拨转马头,冲向河底,只见敌军排山倒海,“哗啦”一下追了下去,杨六郎拐过铧尖坝、进入埋伏圈、不见了踪影。

七郎去六郎归前一句

网络图片lrIaxy

十、滚木礌石洪水袭

刹那间,敌人进了埋伏圈,滚木礌石从祖厉河两岸纷纷落下,砸得敌军鬼哭狼嚎,尸堆如山;铧尖坝靠南、祖厉河上游的堰塞湖水已被宋军掘开,洪流滚滚,浪花飞溅;刹那间,西夏群贼全成了河里王八。这时,西夏军死伤落水被俘者不计其数。在全军覆没的窘迫情况下,十几员上将被生擒活捉;只有狡猾的嵬名令公带着十几名残兵败将抄羊肠小道逃之夭夭了!

祖厉河之战,大伤了敌人的元气,从此,西夏王主动求和。

七郎去六郎归前一句

网络图片

十一、起早贪黑收青苗

随后,杨元帅带领将士开荒种地,充实军粮。在通安祖厉河上游、一望无际的田野里种下了小麦、豌豆和玉米。庄稼长势良好,一派喜人景象。官兵们喜不自胜,对杨元帅的举措,无不拍手叫好!

可恰恰此时,杨元帅传下收割青苗的有关事宜。一下子让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傻了眼!整个军营像滚汤的油锅里进了水似的,一下子炸开了:有的说,杨元帅用兵如神,作战勇猛,无人能敌,可他在垦荒种粮种草方面差矣,看来“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啊;有的说,杨家将的本事是打出来的,是马上功夫,是刀矛剑戟的本领,在种植养殖方面绝对是门外汉;有的说,杨元帅待兵如子弟,杨家将其实是父子兄弟兵,我们亲如一家,不妨劝劝他,或许有转机;有的说,军令如王法,军法无情,秃子头上的毛不长,咱就别多想,不然惹祸上身,悔之晚矣;有的说,杨元帅智慧超群,深谋远虑,他有他的高见......

次日拂晓,全军出发,杨元帅命令全军将士把抽穗的小麦苗和放花的豌豆苗,均束成手把粗细的小捆,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阴干,并让将士以后将带线放花的玉米株三株为一束,同样阴干收藏。将士们前前后后用了两个月多的时间,经过起早贪黑,艰苦奋战,装满压实了存放草料的几十间大草棚;接着又修了好多粮仓、马厩、牛棚和羊圈。打开门窗,通风干燥。

七郎去六郎归前一句

网络图片

十二、灵丹妙药灭疫情

斗转星移,冬去春来。转眼间到了庚子鼠年,好多地方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牲畜间传播的瘟疫,甚至有的地方还出现了人传人的现象。马牛羊死亡无数。百姓四处告急,奏章从四面八方雪片似的飞向朝廷。金銮殿上,文武百官摇头叹息,一筹莫展;宋王爷无计可施,连连叹息道:“完了,完了,若控制不好疫情,一切全完了!”

但是,杨元帅军营里的战马个个膘肥体壮,活崩乱跳,无一死亡。究其根由,是战马吃了阴干的抽穗小麦苗、放花豌豆苗和玉米挂线株等绿草的原因。消息一传开,周围的人们视其为“灵丹妙药”,求之不得,火速赶来,高价购买军营中阴干的“救命绿苗”。于是,军营中的十几座小麦粮仓,二十几座豌豆粮仓,三十几座玉米粮仓都装得鼓鼓实实。

七郎去六郎归前一句

网络图片

十三、马牛羊群迁新居

杨元帅和几个士兵扮作商贩在边境集市购买了三百多匹蒙古马,六百多头敕勒川牦牛和九百多只贺兰山绵羊。马厩牛棚羊圈里相应的牲畜成群结队:战马昂头嘶鸣,牛犊追逐嬉戏,母羊呼儿、羔羊唤母,好一派生机勃勃热闹非凡的景象。

七郎去六郎归前一句

网络图片

十四、边境太平数十载

军营里正气冲云霄,将士们夙兴夜寐,披挂整齐,手执兵器,苦练杀敌本领。

有诗赞杨元帅:

仙机妙算鬼神忧, 兵法精通似留侯;

从此威名惊西夏, 辽金闻之更心愁!

三军将士无不夸赞杨元帅神机妙算,智勇双全,爱兵如子弟,治军有良方;当地百姓十分拥戴杨家将士,军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杨元帅的到来,平定了边境叛乱,与西夏王朝,大辽帝国达成了互不侵犯条约,激活了边境贸易市场,夯实了边防军人与老百姓的关系。杨家将成了一支坚守边疆、造福百姓的子弟兵。如今,杨家将的后裔,仍遍布于通安城的周围,他们英俊潇洒,身强体壮,忠厚老实,聪明能干,胆略过人,智慧超群,是当地的精英!

七郎去六郎归前一句

网络图片

十五、刘家铁军杨家将

杨延昭元帅的父亲确确实实是一代名将,名门出虎将,一点不假,说起杨家将的威风我们得聊聊北汉这个硬骨头团队,与宋朝同时存在的还有契丹(辽)、西夏、金等多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这些政权与前代的民族政权不同,其汉化程度较高,且军事实力强,对宋朝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建立北汉的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刘旻。中原后周代汉之后,刘旻就割据太原称帝,仍以汉为国号,史称北汉。北汉的开国皇帝是刘崇。

杨业原名杨崇贵,为避皇帝刘崇之讳,改“崇”为“重”叫杨重贵。皇帝刘崇欣赏其人,赐刘姓并收为养孙、睿宗皇帝刘钧养子。从《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纪事本末》《宋濂文集》等资料记载可知,刘继业就是杨令公,杨令公由本名杨重贵变成刘继业。杨重贵的名字在杨令公一生中存在的时间大约十余年,而刘继业之名长达三十年。至于众所周知的杨业或杨继业,其存在时间仅七年。

杨家将的第一代著名人物是杨业,他与皇室子弟情同手足,彼此不分;待士兵如子弟,同甘苦,共患难;闻鸡起舞,苦练内功;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为北汉造就了一支刘家铁军。为北汉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勇冠三军、威震边陲,令辽国闻风丧胆的一代名将,称杨业为“无敌将军”。北抗契丹南拒大宋。宋太祖时期有一个巨大的遗憾——三次北伐未能收复割据北方的北汉政权。

后来,杨业被俘,宁死不屈,有诗曰:

宿将刘继业, 威名震四方。

忠心似皓月, 豪气卷长江;

宁可立着亡, 焉能屈膝降!

北汉无敌将, 世间哪有双?

七郎去六郎归前一句

网络图片

十六、名门之后皆忠烈

北汉气数已尽,识时务者为俊杰, 能屈能伸大丈夫。这位杨无敌最终在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被宋太宗赵光义招降。杨业深受宋太宗赏识,为其效力,驻守雁门关八年之内,契丹军始终不敢轻举妄动。

继承杨业为名的是杨延昭(杨景)。欧阳修曾评价杨业、杨六郎:“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牧童,皆能道之。”杨家将的事迹,在北宋时就已传开。事实的确如此,自金刀令公杨继业弃北汉投大宋,七郎八虎闯幽州,杨宗保夫妻大破天门阵,杨文广校场夺帅印平辽东,到佘老太君百岁挂帅,杨满堂随十二寡妇西征。杨家五代人,历时近百载,前仆后继,视死如归,保大宋江山,坚如磐石,稳若泰山。使太宗赵光义,真宗赵恒,仁宗赵祯,英宗赵曙,神宗赵顼五代赵氏锦绣江山,似铁桶一般。

七郎去六郎归前一句

网络图片

十七、杨家美名万代传

杨家将能征善战,智勇双全,战功卓著,业绩辉煌,威震华夏,名扬四海。一门忠烈,侠肝义胆,彪炳千秋,可昭日月。

原由网了杨家将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外,还有其他许多优秀的忠君报国者。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至今流传不衰:杨宗保穆柯寨招亲、杨六郎辕门斩子、血战金沙滩、穆桂英挂帅、杨八姐游春、杨排风大战韩昌、杨延辉之死、杨继业碰碑而死、潘杨讼等。其中许多故事已搬上了戏曲舞台,受到历代人们的推崇。这些爱国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七郎去六郎归前一句

网络图片

十八、刘杨两家世代好

山西刘氏与杨家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通安刘氏与杨家将关系亦然,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四十五年前,我在通安老爷山务林时,在来去回家的路上,要经过通安城。住在通安城“大园子”东边的杨家是我的亲戚,我经常来回时,喜欢去他家听亲戚老人讲故事,尤其喜欢听“关于杨家将的故事”。上述故事只是他所讲故事中的冰山一角。

他说:“我们杨家的老祖宗金刀令公杨业归附大宋后,宋太宗赵光义对他和他打造的刘家铁军非常赏识,并给予优厚待遇,让刘家铁军仍由杨家将调遣指挥。”杨六郎初战大捷扎营通安寨写奏折报捷朝廷的同时,也给报捷者捎了一封家书,天波杨府接到家书后,杨宗保和穆桂英立刻面君奏道:通安寨兵微将寡,贼寇兵强马壮,力量悬殊,形势严峻,对我大宋十分不利,要求皇上派兵增援。宋王爷因刚刚看过杨元帅报捷的奏折,心里正高兴;又认为杨宗保、穆桂英说得有理,就让杨、穆二人从刘家铁军中挑选三万精兵即刻奔赴通安寨增援,并让杨家将轮流把守通安寨,二人领令去了!据说后来,穆桂英、杨宗保、杨文广都轮流镇守过通安寨,甚至有的还说佘太君曾经登上过我们南张的“盘盘营”呢!

七郎去六郎归前一句

杨友峰摄影作品

七郎去六郎归前一句

杨友峰摄影作品

他还说刘杨两家世世代代是好兄弟、好亲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当今盛世,政通人和;刘杨两家与全国人民一道,振作精神,携手共进,在中华复兴的大道上,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国人力量,发扬英雄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点击右上 分享到:QQ空间朋友圈

投稿视频 新闻广告交流微信mlqqlj

搜索公众号allhuining天南地北会宁人关注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七郎去六郎归前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10143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