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聋子

(来源:福建残联)

称呼之变包含着人类文明的变迁。使用不准确的、过时的、负面的词汇来描述残疾人会无形中影响人们对残疾人的看法,产生难以预料的“看法障碍”。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专门探讨。

残疾人事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关于我们听力残疾人群体的新闻报道也越来越多。但在一些新闻报道中,对听力残疾人的称谓却出现了问题。笔者认为,要以新时代残疾人观全面审视听力残疾人群体,与时俱进,纠正对听力残疾人群体的片面认识。

媒体频频对听力残疾人使用不当称谓

案例一

2020年助残日期间,某权威网络媒体转发了一篇文章,其中的图片引起了听力残疾人群众的热议。这篇报道中一幅卡通画含有如下文字:“帮助聋哑人时,如不懂手语,不要乱打手势,以免造成误解。”此处“聋哑人”这个称谓的使用令很多听力残疾人难以接受。

新华社发布《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中明确规定,对有身体伤疾的人士不使用“残废人”“独眼龙”“瞎子”“聋子”“傻子”“呆子”“弱智”等蔑称,而应使用“残疾人”“盲人”“聋人”“智力障碍者”或“智障者”等词汇。但对“聋哑人”“哑巴”等目前已经具有歧视性的称谓却没有规定。

案例二

2020年2月20日某都市报发表了一篇有关武汉抗疫的重点报道。报道中将听力残疾人称为“聋哑人”的共18处,称为“聋人”的有4处,还有4处称为“听障人士”。

由此可以看出,报道中对听力残疾人的称谓,比较混乱。须知,听力残疾人和聋哑人不能混为一谈。

案例三

2020年国际聋人节当天,某电视台播发了一则新闻。在一张图片的注释中还是出现了“聋哑人快递员”这样的称呼,让广大听力残疾人颇为反感。

据了解,在快递公司运作这则报道时,当地聋协曾经与其交涉过这个问题,但公司拒绝更正,继续使用“聋哑人快递员”的称谓。

媒体“好事办坏了”的原因分析

媒体加强对残疾人事业的宣传报道是件大好事,但出现这样的状况令人遗憾,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首先,制定禁用词规则没有与时俱进。我们知道,对听力残疾人的称谓在不同的时代有所不同。曾经的听力残疾人群体因为得不到康复,大部分人也随之丧失了语言功能,导致有“十聋九哑”之说。而今,随着中国残疾人事业的不断发展,残疾人康复技术的不断进步,助听器的普及和人工耳蜗的应用,聋儿语训遍地开花,“十聋九哑”已经成为历史, “能听能言”成为现代听力残疾人群体的真实写照。“听力残疾人”“听障人士”是当前alHonkv被广泛认可的称谓。这也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当前,“聋而不哑”已经是我国新时代听力残疾人群体的主要形象。这种情况下,再用“聋哑人”这一称谓便多多少少带有一些歧视色彩。称谓具有显著的时代性。对于残疾人来说,称谓包含了残疾类别、身份信息和社会认知等方面的意义,所以称谓是基本的问题,需要重视。因此中国聋协才倡导将 “听力残疾人”“听障人士”作为对听力残疾人群体的正式称谓。而有关部门在制定新闻禁用词时,应征求残联或聋协意见,万万不可刻舟求剑,按照过去的习惯思维想问题。

其次,媒体工作人员对残疾人群体缺乏了解。调查发现,近年来,媒体工作人员低龄化现象普遍,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生活阅历不足,报道经验也不足。因此,他们对残疾人不原由网了解,对听力残疾人不了解,才会导致“聋哑人”三个字频频在媒报道中出现。

但是,只要采访深入一些,与听力残疾人群体多接触,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因此与听力残疾人实际接触少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再次,聋协缺乏宣传工作经验和能力。过去的聋协工作,一般会把工作重点放在组织各种文化、体育活动上,很少关注宣传工作,对聋协自身的宣传也缺乏针对性措施。当有记者采访时,往往是由手语翻译或者残联听力正常的工作人员与之对接,很少与听力残疾人直接沟通。聋协的工作人员满足于被报道,而没有对内容进行详细核对。新闻报道也因此容易发生一些错漏。

中国残联下发《中国残联关于加强和改进专门协会工作的意见》,首次将专门协会的职能增加了一个,这就是监督职能。从广义上来说,与残疾人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应都在监督之列。因此,聋协要在积极争取媒体支持的同时,也对媒体的报道进行监督,以避免类似错误在媒体上出现。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个别人为谋求经济利益博取社会的同情与关注。有的商家招牌上写着“哑巴”;还有的商家在运营策划和营销时,通过“聋哑人”“哑巴”等词语博取社会同情,吸引社会关注,以追求广告效应。这种以牺牲听力残疾人尊严为代价换取利益的行为,是非常不文明的。

规范媒体对残疾人的称谓

“残疾人国际”在1981年成立时曾提出过一个口号:没有我们的参与,请不要做与我们有关的决定。听力残疾人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媒体消息的主角。因此,建议媒体记者在对听力残疾人进行报道的时候,不要通过手语翻译或听力正常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必须与听力残疾人直接沟通。由于使用了助听器或安装了人工耳蜗,相当一部分听力残疾人可以与媒体记者直接交流,完全可以接受采访。即便真的不能用语言交流,也可以通过“笔谈”的方式采访,还可以利用新的语音转换文字技术进行采访。媒体记者千万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听力残疾人听不见,自作主张地让手语翻译或者其他人代替听力残疾人接受采访。此外,建议记者们在平时要多与听力残疾人群体接触,多与聋协沟通,增进对听力残疾人群体的了解,避免再出现这种常识性错误。

作为听力残疾人的代表组织,聋协要重视宣传工作,树立听力残疾人群体形象,积极争取话语权。聋协要积极与当地媒体建立合作机制,关注舆情,研判与听力残疾人相关的舆情状况,主动与媒体进行沟通,引导媒体对听力残疾人群体进行正确的报道。发现媒体报道错误后,立即启动纠错机制,防止不良影响扩大化。有必要的话,聋协可以在有关部门更新新闻禁用词时,提议将“聋哑原由网人”等词列入。

聋协应积极投入到有影响力的社会宣传活动中,做好与新闻媒体的互动,有利于宣传聋协的理念,有利于聋协招募志愿者、吸引政府支持和吸纳社会资金,对建设小康社会与促进聋协发展都有裨益。

此外,希望各级残联和聋协,要关注听力残疾人群体的名誉和尊严,严禁市场主体以牺牲听力残疾人的尊严赚取经济利益。对牺牲听力残疾人名誉和尊严的市场主体,要积极运用法律武器捍卫听力残疾人群体的名誉和尊严。

(详情请阅读《中国残疾人》杂志2021年第1期《媒体对听力残疾www.58yuanyou.com人的称谓引发的思考》)

编辑 丨同人助残

校对 陈天明 李光泽 方 华

审核 孙 闯 张文辉 陈栩彬原由网

来源:中国残疾人

点个“在看”再走呗↓↓↓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怎么说聋子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jiqiao/7265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