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生活的节奏

意外

上一篇: 重新建立生活的秩序和节奏

怎么看生活的节奏

相比于传统农民,现代人拥有的似乎更多。

现代大部分人拥有相对高的学历、智商、足够解决温饱的金钱、听上去高级的职业、光鲜的衣着、舒适的生活条件。但是拥有这么多的很多现代人却整天处在纠结、焦虑、拖延、生活混乱中,似乎失去了掌控自己的能力、失去了作为人的一些“本能”(其实也许就从来没有拥有过)。

生活,就像一个怪圈,让人拖沓不前又无法摆脱,多少人被纠缠在里面。

回到乡下生活的6年里,我在农民身上看到了我们缺失的、 或正在失去的一些东西。

农民的生活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我想说,无论我们是否身处乡间,我们是否需要做农民们所做的事情,我们都需要拥有掌握自己生活节奏的”能力“,或者说是“生存的本能”更自然一些。

本文就以我个人的经历观察和思考,给大家絮叨一下我从农民身上所感受、学习到的“节奏”。

向农民学习/如何找到生活的节奏?

1

初到乡下,我们都对田园牧歌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和憧憬。

但是当你真正面对乡间生活孤寂苦冷、繁杂琐碎的一面时,可能又会措手无策,除非有人只是把在乡间生活当成另外一种换了一个环境的消费、那就另当别论。当然我个人认为那种消费乡村的方式就是个假田园生活。就像设计师在办公室里画的不能落地的图纸一样,只是形式主义的表面工程

以消费主义为前提的乡村生活方式是无法领略到生活真谛的,一切深入内心的成长与智慧都会和他绝缘。

乡间生活的日常,既简单重复又纷繁揉杂:

柴米油盐,吃喝拉撒,鸡鸭鹅羊,耕种收获、晾晒酿造、烘焙烧烤、造厕盖窝,捡垃圾学分类;还要兼顾读书写字画画做手工、划船散步赏月谈天疗愈身心。

乡间的一切体验和美好想要、一切好玩好奇的也想要。

乡村生活不同于城市工业流水线上螺丝钉的定点旋转一样、大部分事情之间都可以割裂得干净利落。乡下生活每件事之间都有种藕断丝连的瓜瓜葛葛,早起上厕所得顺便带钥匙去开大门,为了用大灶做个饭你可能得提前几天就预备好了柴火,去地里干个啥得惦记着顺带割点草回来,不然羊今天就要少一顿吃的。

在乡下总是这件事牵扯着那件事,没有哪件事是独立存在的。如果等你做饭的时候才想起去找柴火,等要喂羊的时候才拿起镰刀去割草,上厕所的时候不顺手把厨余带到羊圈。。。一天下来你的腿会被跑断、跑断腿了可能还有很多事根本没来得及去干。

在乡间生活如果没有对日常的观察思考、没有对农村基本事务的了然于胸,没有对时间的全盘把控和精打细算,可能光一道每日的柴米油盐就能把自己耗费得筋疲力尽,更不用说什么鸟语花香、诗情画意了。

来原宿第一年,我们就是这样的感受

那时候烧饭还请村里的阿姨帮忙。

阿姨除了烧饭还会顺便帮我们扫一下地、刷个锅洗个碗之类。

我们每天站在地里看村民们干活:他们在地里行间www.58yuanyou.com跨沟渠健步如飞,我们像企鹅一样在地里拖沓挪移笨拙的身躯。光看看,一天下来都累得像条死狗。

在地里像傻子一样看人干活看了一年,这一年的田园生活没有像我们理想中的如花似锦顺遂如意,反而是活得丢三落四、混乱颠倒。所有想做的事情都比别人慢一拍,然后结果像跟着别人跳舞一样、有些拍子慢着慢着来不及就索性省略动作了。

一边被人拽着、稀里糊涂的过着所谓的乡村日子,一边在心里我一遍遍的思考和反问自己:

为什么会这样?

这难道是我想要的和向往的生活吗?

为什么我们的乡间生活和想象中的差距这么大?

当然有客观因素:

比如我们对很多事情不熟悉、从来没有经历过、既不懂干也没有人教,所以只能先看别人怎么做。

学习和模仿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如是安慰自己。

但是我觉得问题不会这么简单,我们的状态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不会”造成的。

一定还有其他层面的因素。当然在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个因素是什么。

对自己无限宽容乐观的我们允许自己带着疑问继续生活。

顺带跑个题:不纠结拘泥于暂时解不开的结,也是快乐生活的重要佐料。

当跟着村民们“看”了一年、大概知道一个所以然之后。我以为要改天换地了,我们开始自己做 每一顿饭,每天扫地、开始学着自己独立承担一些事情、学着由自己来掌控一些事情的进程。

但是发现生活还是拖拖沓沓无法精进,几乎每天都处于半混乱半迷糊状态:起床之后,眼前一大堆事情在那儿,但是不知道该从哪里先入手。

即使在心里默默的决定先做一件事的时候,心里总是惦记着另外一件事。然后纠结着是不是应该先从另外一件做起更好呢?现在手中正做着的这件事有没有意义呢?

“活在当下”完全是一句谎言、或者肥皂泡一碰即破。

还好我们都是打不死的小强,虽然当下的状态不完美,但是因为我们心中有个美好的愿景蓝图已经描绘好了在那,对自己对农场都有着无限美好的憧憬,对不可知的未来还充满了迷之自信。所以在顶着各方压力之下,我们竟然也磕磕碰碰的过了一年又一年。

当然,这几年并不是没有价值的磕碰。

比如,我们体内的阳气在一天天升起,拖沓的身体开始慢慢轻盈。

比如,我们对村民的依赖在越来越小,我们独立承担的事情正越来越多。

比如,我们在乡村生活中的幸福感正日日增强。

比如,我们的迷之自信正越来越亮澈透明、清晰明朗。

比如,我们对身体、时间、日常事务的掌控度正越来越高。

。。。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似乎开始接近自己心中的蓝图和理想的模样了、前面的问题正在一点点得到解决,困惑也在一点点消减,虽然我还并不知道具体答案是什么,因为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虽然这个自然而然的变化和成长代价有点大。

当然如果我们的目标只是在自我层面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就不需要深入反思各种为什么?我们可以就此打住、开开心心过自己向往的小日子去了。

但是这几年我们接触了大量正在以及即将奔赴田园生活的人,我们发现我们身上曾经的问题在别人身上也正或多或少的发生着并困扰着他们。当然,还有很多人不知问题的根结,但是可能会通过做事情不顺利、身体不适、情绪的焦灼、与家庭关系的僵硬等等其他方面的表症来表达。

我们用过来人的眼光,好像能一眼中的般看到一些问题的本质。

既然存在即有理,那就应该好好思考一下这个普遍性的问题,值得花点时间把它写出来,或许可以引导或帮助更多隐在的人群。或许可以对正想要原由网进行乡村实践的人有一些启发。

而且,这姑且也算是乡村“自然生活教育”里的一部分吧。

2

做农场之前,我犯有重度典型“起床拖延症”。

我之前的生活完全没有节奏,这是读书期间长期纵容自己自由散漫的精神导致的结果。重度患者完全靠自觉很难,所以上天安排了大量的必须的责任来让我承担,以此帮助我治疗。在农场几年的实践中,我努力摆脱曾经的“陋习”对我的影响。

通过这几年或主动、或被动的训练,我首先领会到早起不拖延的好处:

早上可以轻松完成日常既定的事情,上午就可以完成一天计划中大部分工作,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就像白捡的一样,任由自己随意处置。即便早早上床睡觉也是踏实香甜,每天的节奏感爆棚。

但是偶尔回到之前的拖沓状态起晚了时,然后:

地没扫灰尘树叶满地,桌面杂物及脏污,早饭没做,甚至昨晚的锅碗还没洗、厨余桶里有垃圾,肚//www.58yuanyou.com子饿,被子没叠,羊在羊圈里叫得慌,全世界一片混乱。

什么都没开始做,心里开始烦躁:

到底是给自己做早饭呢?还是把地先扫了?

是去喂羊呢?还是先把桌子擦了?

时间也不早了,地里的豆子还在等着收,是做完早值日再去地里呢?还是今天的卫生将就一下,桌子也别擦了地也别扫了饭也别吃了,先去把地里的豆子收了?

大门口突然有喇叭响,这时候有人有事来找,无异于雪上加霜。

今天这一天就算是完了。

即使接下来我努力的埋头苦干:不吃早饭、中午不休息、主动忘记喝水和上厕所、忍受桌面的脏污,甚至晚上熬了夜,做了比原计划更多一些的事情,但是因为整个步伐已经慢了一拍,有些东西比如早晨的阳气已经补不回来了,所以心里是不顺畅的,后来努力的结果也并没有让这一天变得比平时更加充实有满足感。

这一天依然是糟糕的一天、诸事不顺。

听起来有些灰暗极端,却是曾经真实发生的状态。

而且我相信,大部分人都经历过类似这样的混乱和不顺畅。

长期以往,这种状态一定会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和情绪,再延伸,一定会影响自己和周边人的关系。

说了这半天,才即将要进入正题。

没有前面这看似冗长的铺垫,我担心大部分人看不明白我要表达什么。毕竟,乡村生活这个话题,并不具有共通性,对此从来没有经历的人如果想要搞明白的话,还是需要多花一些时间来做铺垫的。

节奏感这个词,是我最近才想到的。

前几年我对很多现象的发生和根源心存疑惑。但是一直找不到那个“原始点”。

最近又反复不断的观察、比较、思考,我发现了大部分问题都归于:“节奏”二字。

而更为武断的是,我发现一个人是否幸福和具有价值感、一个家庭的关系是否稳固、和谐,都与贫富无关、与地位无关。大概率都源于这个家庭的生活是否具有节奏。

往前探索,其实在很小的时候,我就一直在观察一些类似的问题:

为什么有的人家无论做什么都是忙乱、穷于应付的状态?

要么是当下的事情上丢三落四,发现还有这个没买那个没准备好,

要么是本来准备好了好好休息玩耍的,中间又夹杂着还有一些事情必须要做,提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让那件日常的责任的事情变得很麻烦,让整个节日或聚会变得无趣。

要么是客人已经来了,好多事情还没有做,无头无尾,客人不得不加入进来,甚至听客人的指挥来帮忙。。。

看到主人都是匆忙,来不及和客人完整的寒暄、主人们之间还常常因为找不到某样东西而互相埋冤,这家的孩子也须要小心翼翼的在大人们之间穿梭,一不留神打碎了弄翻了什么或挡了路都可能招来正因忙碌而烦躁的大人的臭骂。。。

而有的人家无论做什么,都是有条不紊、让自己和客人都能充分享受当下?

比如过节包饺子、请客聚会,等等需要腾出大部分精力面对当下的事情的时候,他们的日常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羊圈里早储备好了足够的粮草、地上也和平时一样干干净净、柴火间永远有整齐足量的柴火、地里的活为了迎接节日或聚会也早早被主人提前做了。。。主人家很悠闲的抽着烟招呼客人、甚至陪着客人一起玩耍,不慌不忙、悠闲自在。

记得小时候我有一位同学,家里有10多亩地,几百只鸡,同学爸爸在镇上的工厂打工、经常加班,家里的活帮不上太多忙。妈妈除了要养鸡种地,还要照顾同学俩兄妹和上班的爸爸一日三餐衣食住行。

同学爸妈的房间里有一台老式脚踏缝纫机。

同学妈妈爱做手工,喜欢裁裁剪剪缝缝补补。同学的鞋子、衣服、鞋垫、书包什么的都是她妈妈自己做的。每次去她家我都发现缝纫机上有一些零碎布头和没做完的半成品,鞋垫子、裤衩子、围裙之类。缝纫机上没有一点灰尘,就像刚刚有人还坐在上面在缝纫东西。

按理说养几百只鸡、还有十几亩地要种,还要照顾一家人的吃喝拉撒、洗洗刷刷。应该是很忙碌的,哪还有什么闲工夫去做缝纫。一般人肯定要忙得晕头转向、家里家外一团糟了。

但是我每次去她家都发现他们家很干净,不像一个每天要干这么多事情应付不过来乱糟糟的状态。而且同学的妈妈也没有像想象的一样整天忙得脚不沾地的样子,能遇见的时候她总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依在门边,手里夹着一支正燃着的香烟,微笑的看着我们。

小时候我一直想不明白这样的状态是怎么做到的?

是她比别人更勤劳吗?干活花的时间更多吗?在日夜不停的干活吗?

还是她妈妈具有某种神奇的魔力?

当时我并不能看出她独有的生活节奏,所以这个问题很多年我都没有找到答案。直到近几年我回到乡下,通过观察身边村民的生活状态,又开始重新思索之前的疑问。

这个问题似乎和我们是否能适应并享受乡村生活无关,其实究其本质是相同的。

有时候大家看似都在忙着相似的事情:工作、接送孩子、买菜做饭、处理家务等等。

有的人是应付性的,过程不是享受,是被动和无奈,背后可能是紊乱、焦虑、烦躁、疲惫、抱怨。

有的人会主动坦然接纳这些生活的安排,过程中也会有劳累、忙碌,但背后是责任、稳定、有计划的、规律的、淡定的、享受的,你去观察这些人做事情大多有自己的节奏,大部分时候都能安在当下,可以在忙里偷闲。

这些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能力,在我看来根本区别也在于他/她的生活是否有节奏感。

然后我继续观察、比较、发现。

那些会过日子、家庭氛围和谐且丰盈的家庭大多是勤劳且有节奏的。

再去观察不幸的、烦恼争吵多多的家庭你也会发现,总有一些不太良好生活习惯有关的影响在里面,生活中大多严重缺乏节奏感,这会是幸福生活之路上的一个重大障碍。

3

回到乡下之后,我才发现农民是天底下最有节奏感的职业,没有之一。

用这种绝对、武断的语气,主要是为了强调,认真的强调。

为什么呢?

表面看来,在城市中生活,是否有节奏感对大家的影响似乎没有那么突出,因为你不需要对自己生活的所有方面负最终责任、多数情况的多数事情总是会有人协助你、提醒你、甚至拉着你往前走。想要得到一些物质也只需要付出金钱即可,而不必为这样东西如何生产加工以及来到你家负责。

而农民如果想要吃到馒头,需要从麦子种起,收晒储存,定期拿出来一些送到村里磨坊去碾,再把面粉和麦麸拿回家,加上水和面蒸馒头。这其中的每一步都需要付出你的时间和体力,你必须对这个漫长过程中的所有项目负责,否则你将吃不到馒头。

在乡下如果你是想要做一些事情、想要学习像一个真正的农民那样去生活的话,不去主动把控、没有自己的节奏的话,很多矛盾就会异常集中的体现。

我在6年的观察中发现,农民的生活中对自己的行为把控度非常高。

没有人给他们安排周计划、月度计划、年度计划,但是他们好像天生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需要依赖工作进度表的追踪,他们会主动做自我追踪工作。

农民在每晚的饭桌上、睡觉之前会细细盘算今天掰了多duxblN少玉米,地里还剩下多少,可能需要多少时间?是否需要请某个邻居来帮忙?明天是否有雨,下雨的话得先在下雨把玉米掰回来呢?还是在下雨前先把场地上的玉米抓紧时间再晒一晒防止下雨闷久了发霉?他们最终总会找到一个最佳平衡方案,并在第二天以非常高的执行标准去实施。根本不需要听从一个叫“执行总监”的人来安排他做什么怎么做。农民基本都没有听说过这个世上还有“执行总监”这个职位,他们就是自己的执行总监。

没有打卡罚款、没有闹钟,他们每天早上自然就知道该在第几遍的鸟叫声中起床。无论周末还是工作日。他们的作息时间不是根据别人的要求来,而是跟着一年四季的温度变化、身体适应、节气变换来调整的。

农民们忙起来的时候起早贪黑、走路带风、一锅粥吃一天。

闲的时候也可以花一整天时间在厨房里折腾、蒸馒头做包子包饺子做圆子、嗑着瓜子去你家窜门,还一点不影响家里吃喝拉撒、去外乡走亲戚、去城里逛商场。悠闲得羡慕死城里无论严寒酷暑都要上班的人们。

农民们大部分人从来没有听说过时间管理这个词,这应该是现代社会发明出来的,60年代之前的农民大多没有听说过。

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人都知道时间管理,大致都能说出子丑寅卯,在理论层面理解这个知识点太简单了,即使不知道,看过一次它的概念也会马上就能背下来。

但是把时间管理真正运用在生活中呢,却不尽其然。

但是农民知道。

农民很善于根据天时节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安排农活和生活。

什么时候该紧张,什么时候该松弛。

哪些是紧张且特别重要的,哪些是重要但不紧急的,哪些是和时间点有关的,这个时间必须要完成的,哪些是可以缓一缓的。

要播种了,要收获了,要除草了、加肥了管理了。。。哪些工作可以慢腾腾的做,哪些工作需要手脚麻利一些。哪些事情和哪些事情可以顺带一起做,哪些事和哪些事可以穿插着做。

比如说我们用柴火灶做一顿红薯粥,一定是先淘米、洗红薯、切红薯,准备妥当,再刷锅放水,耗时20~30分钟后才正式开始烧火煮粥。然后一直烧啊烧、熬啊熬。到粥煮好为止,大概需要1.5小时。

如果让农民来做这样的早饭,她可能先开始烧水,添把柴火让它自己烧着,然后去淘米倒锅里、中途再来添把火,然后再去洗红薯、切红薯,放到锅里。然后继续烧火。后期熬粥的时间里,不需要持续添柴火了,她还会去外面把地扫一下,桌子擦一下,去厕所解决一下个人问题,或刷个牙之类,再用大锅旁边小汤锅里的热水洗个脸。粥煮好了,可能只用了40分钟,顺便还做了一些其他琐碎事情。

为什么农民不需要刻意的学习就可以做到这样呢?

责任、思考、行动。

“节奏”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责任和整体把控。

农民的节奏感,得益于对所有事情的把控,这种把控能力来源于他们的整体观。

我们在现代社会,大多人的工作生活是断裂的,片段的,不了解也不需要知道全部。但是农民无法割裂这些关系。他们必须整体,必须对自己的生活全权负责,否则生存将变得异常困难。

农民的责任感高于任何其他人,没有哪种人在生活中像农民一样需要要对自己生活的全方面负责。

比如当你一早起床就要面对一大堆不得不做的事情:

六点半或七点之前做好早饭,喂羊喂鸡,打扫院落、给某块地拔草,在太阳出来之前把粮食晾晒出去。。。而时间上不能有任何拖延:因为早饭后的事情已经安排了、可能八点请了邻居来帮忙耕地或者搭大棚、中间没有任何空隙的时候。

你就不得不思考如何让它们紧然有序的在某一个时间点之前同时完成。然后去付诸行动。

面对生活的种种困境时农民就是这样来行动的。

4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节奏?

如何把这个抽象的概念描述得具体一点?

如何从简单的现象里抽丝剥茧,找到核心?另外又如何让我们的生活更有节奏?

随着我的观察和得出结论,这一系列问题也开始冒出来。我必须更深入的去剖析它们,将它们浅显易懂的表达出来,以此启发帮助更多人。

什么点做什么事

农民的节奏感很重要的一点是:一日之计在于晨。

对于农民来讲,对这句话的认知不仅仅是“知道”这么简单的。

农民的生活中会非常严格的遵守这样的“规则”。

举个例子,某天上午我和轩轩去村里磨坊碾玉米。

乡下机米、碾玉米这些要去磨坊做的事情都是要起早去做的。因为白天要抓紧时间去地里干活,如果在大白天做这种不算紧急的零碎事情会破坏上午半天时间的连续性。

中途跑一跑,半天白搭。

这是他们常常说的话,所谓干活中间不能断,要一气呵成。如果有人在地里干活中途随意离开,会被他们认为此人在磨洋工。

来碾米的人白天要干活,磨坊的主人白天也是要去地里干活的,所以一般碾房白天会大门紧锁,他们对此已经约定俗成。

我们大概是11点去的这家磨坊主人家里有一个小加工厂,平时有工人在家干活,主人要负责做饭,不会离开家下地干活。基于这一点,我虽然知道自己去晚了,但知道家里肯定有人,所以就厚着脸皮去了。

果然,磨坊主人在准备中午饭,看到我们这个点来非常不高兴,直接拒绝:

谁这个时候来机东西啊,不机!

这个时候不要做饭啊!谁给你去弄得身上都是灰!!!

我几次三番诚恳的道歉并保证下次会在早上来,她才气呼呼的放下锅盖,往碾坊走,一边走还一边继续唠叨:

谁像你们这样闲啊?没得个时辰!

你们看看别人家哪个人这个时候来机米,你们在家闲得没事做想来就来,我们不要干活啊!

早起在哪里的啊!

下次要来请你们早点!

她一遍遍的数落,听起来让人尴尬,似乎有违商业社会开门迎客的规则,但是在农村,开碾坊这种都算不上是生意,只是村人生活的一部分。客主双方是平等的,甚至多数时候,来客要随主人便。

我最近正醉心于观察探索农民生活中的节奏,虽然被这么毫不留情的当面指责抱怨,我心中还是窃喜,有点“以身试法”般的成就感:

她这么强烈的愤愤然,也正说明了他们对一些基本准则的共识程度,他们对生活的节奏已经是深入骨髓了。所以当有人打破违背他们约定俗成的规则时,是会让他们出离愤怒的。

这让我回想起之前在某些事情上,当我们破坏了农民的节奏时,他们的批判、深恶痛绝、以及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当时还觉得他们太小题大做了,根本没必要如此计较。现在看来是我们根本不了解农村、不了解农民。

我觉得让我又受到一次教育,让我更清晰并且更理解了农民们生活中的节奏感。以及节奏感对于农民的重要性。

农民就某件事在具体的时间点是非常明确的。

早上的事情他们绝不会拖到中午去做。即使时间来不及,也不会顺延。如果早上的事情没干完在早饭后还在慢腾腾的继续干下去,那他这一天就被毁了,后面的事情将完全不受控制。这大概有点类似理财上的“即时止损”。

举个例子。

农民们有开早工的习惯,类似于城里人的晨练。就是在早饭前去地里干一会活。

比如先起早去地里除草,一会再回来煮早饭喂鸡喂羊。那早上的活不管干得完干不完,到了点都得回来,不然可能家里有上学孩子等着吃早饭要迟到了。鸡和羊也要吃早食。本来应该8点喂,你会和它们商量说,我现在忙十点再去喂你们行吗?或者说,上午我没时间要不下午给你们多喂一些吧。

听起来有点滑稽,但其实我们经常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除了农忙抢种抢收的那几个节点、农民恨不得日夜不睡觉的干活外,其余大部分时候农民看起来是悠闲的。

即使有永远忙不完的活,他们并没有焦头烂额,生活依然保持一种不紧不慢又不松散的节奏感,不会或左或右,一会懒散一会拼命。

他们不会一会今天睡了个懒觉就不去开早工了,明天又天不亮就起来去地里使劲干,早饭也不吃、后面的事也不管了,像拼命三郎一样。

你看到他们在田间、地头,在路上走,无论何时都是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到点了磕磕锄头上的土慢悠悠往家走。

如果不是特别紧急,有些事情到点了会先放下,做下一件必须做的事情,之前没完成的回头找时间再来补上。而不是顺延往后拖。

什么节点做什么事情一定是有节奏的,除非今天没有其他什么事情需要做。他们不会因为早上一件事的延误影响接下来的计划。

如果没有时间去补,或者需要占用休息时间和晚上时间,他们就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再早点起床,不会就不了了之。

这样即使有某个点的事情没有完成,但是不会影响到全局,至少保证其他计划不受影响。

再说除草这件事。

他们会分辨,哪些时候或哪些地里的草可以每天利用开早工的时间除一点,慢慢除完。这是利用碎片时间化整为零,将一些不太紧急的事情慢慢处理完。

哪些草时候需要集中精力一鼓作气的在短时间内必须全部完成的。这就是紧急的事情,有时效的。

同样是除草,农民天然知道去分辨这样的轻重之别。

他们一定不会在一个重要的时间去做一件不紧急不重要的事情。

跟着大自然和身体的节奏干活

我认为节奏感有时也体现了农民的生存状态,它的背后是顺应自然和当下的人生智慧。

顺应自然、顺应自己身体的节奏,会事半功倍。

这是非常重要的规律,但是很容易被人忽略。

一般情况下,经过一夜的睡眠复苏,早上一个人的精力是最充沛的状态,到了中午下午会渐次减弱,无论是体力和精神。晚上就近乎困顿状态了,这时候就是又要补充能量了。

这也是大自然的规律。

所以大部分时候,农民干活一定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来进行的,早上一定是要早起的,先挑特别重要的、紧急的、重体力的活,最好能在上午全部完成或完成大部分,下午精神力气渐次减弱,做小部分并收尾工作,或者换那些不需要出大力气的活。天黑了就酝酿着养精蓄锐,早早上床睡觉,等待第二天的到来。

正常情况下最重的活一定要先干,并相配一个人最好的能量状态和体力。

比如耕地、翻地、除草等事情。

其他对身体消耗小的活或者不时特别紧急重要的活可以晚点干。

如果反过来,在一些小事情耗费自己,等待去做重要的事情时,自己的时间和体力已经跟不上了。甚至有时候在一些不重要的小事情上耗费了太多时间,今天一些重要的计划就搁置了。

所以你观察,

天气晴好的白天,是一定会去地里干体力活的。

没有人会再这个时候坐在缝纫机前缝缝补补、或者在阳光下打着毛衣、挑豆子;

也没有人会在太阳亮堂堂的时候坐在家门口做洗衣服或捡菜;

然后快中午了才拿起锄头去地里。

如果村里有这样的人一定是会被人看不起的。

除非他不是农民没有地里的活可干只是住在农村而已。

当然你如果看到有人大白天在洗衣服、捡菜,也有可能是地里的活已经干得告一段落了,正好要歇歇了。农民们会把烧火做饭、洗衣卫生等家务事当成休整身体。

必须且可控的事情先做

正常情况下必须且可控的事情先做。什么是必须且可控的事情呢?

举一些例子来强调这个节奏的重要性。

比如喂鸡、喂羊这类事,已经有自己的时间节点,也是必须做的,可控是指,因为是每天或经常做的,基本上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提前预知难度及需要花多少时间完成。

假设现在有两个活需要做:捡豆子和打包快递。

再假设前提是:豆子很多,可能一天都捡不完。而快递有三件,可能需要半小时到40分钟来打包,并且今天要发出去。

已经分析了这些要素相信大部分人都会一目了然应该先干哪个再干哪个。

但是实际上还是会有很多人不加分辨的随手做,有很大一部分人会先挑豆子,而不管豆子是否能挑完,是否会影响快递包装。

是他们智力有问题吗?

当然不是,是压根没有思考。

这是比较极端的两个事情,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类似这样的例子。

但是大部分事情不会对比这么强烈,有时候甚至是同一类事情。

比如当有人负责做饭,如果只有两个小时准备时,他可能会花一个小时在清洗某一个品种的菜上,而不管其他的准备工作,也不全盘考虑整体节奏,最后的结果要么是大家一起来帮忙,要么是今天晚点了。

我的经验是先盘算好所有要整理的菜,然后把最快速最容易搞定先搞好,耗时最长的一定会放在最后做。这样方便把控整体的时间和进度。

以上的前提是必须且可控的事情是重要紧急的,另外一件时间不可控的事情不那么紧急的情况。

但是也有反过来做的:当必须且可控的事情遇上重要的事情时,先做重要的事情。

再举一个例子。

刚来农村的人如果养羊,恐怕要花整天的时间来割羊草。或者把割草当成一个天大的任务。仔细观察农民,他们都是在中午收工了或者晚上收工之前割草,利用零碎时间喂羊喂鸡。

为什么这样呢?

首先割草这个事情不需要很大的技术含量,也不需要很严谨,傍黑的时候身体有些疲惫、精力也不足,干有些活会马虎,用来割羊草问题不大。

换一种安排,整个下午都先在割羊草,等天快黑了,看看时间不多了,很大几率原来安排要干的活可能就拖延不干了,算了,明天再做吧。但是喂羊是一个时间节点很强的事情。没有人因为今天累了就不给羊割草,这是必须做的活。所以不用担心会因为惰性今天就不干了。

这样可以保证今天的劳动计划不会受阻,也能保证整体的节奏。

我曾经和别人聊过关于孩子如何在家庭作业和课外训练上的平衡。

很多人告诉我小时候学过某乐器,后来因为课业负担太重,家长怕影响学习就中断了,现在想来好可惜啊。

学业为重。

家长正常顺利肯定是先做作业吧,有空余时间再练习课外兴趣爱好。

但是事实往往是,孩子拖拖沓沓的完成了作业,已经到了睡觉的时间,他很困了,你面临两难选择,让他继续练习,会影响睡眠,练习的质量也不会很好。让他去睡觉呢,今天的计划又泡汤了,长此以往,这项兴趣爱好的学习计划基本就放弃了。

其实从理性上大家都知道,每天花半小时一门课外兴趣上不会对孩子的学习有任何影响的,甚至有时候左右脑的同步发展可能会促进课堂的学习。

但是为什么在实际操作时就不能兼顾了呢?

除了家长内心的焦虑和恐慌外,时间节奏的把握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我们曾经的做法是:

给兴趣爱好设定一个固定的练习时间,比如每天半小时。

然后先完成固定时间的练习,练完再去做作业。

因为课外练习的时间固定,半小时不会影响到学习时间。

而作业因为量大并且难度不等,所以完成时间是不可控的,可能时早时晚。但是因为有学校和老师的压力,孩子大致不会怠慢。基本会抓紧剩余的时间去完成。假如他是个拖拖沓沓的孩子,那就是多给一个小时也可能完不成家庭作业。所以说在做作业之前做半至1小时额外的训练时不会对学习有影响的。

但是, 坚持下来的每天半小时,积累下来就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学习,几年之后,他/她一定会在这个学习领域有特别的成长。

做过基金定投的人一定非常明白这个道理。比如每个月从收入里截流500元存起来对普通人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几年甚至几十年下来这将是一笔额外的、可观的投资收益。而没有每个月存这500元,也不见得在家庭主要理财项目上就有多大的起色,或许每个月就这样消耗掉了。

朵儿就是利用这个方法学习了将近10年的古琴。

最初有好几个小孩和她一起学,后来都是家长觉得学习任务太重就放弃了。而她在初中和高中阶段也并没有因为这个额外的练习与学校学习产生太大的冲突。

生活起居也是需要有节奏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农业社会恒古不变的起居准则。

农民虽农事繁重,但几乎从不熬夜。

在我们家,朵儿从小的吃饭和睡觉是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的。晚上到了点必须上床睡觉。

小学时期的周六周日是必须用来玩的,要做作业只能在周五睡觉时间之前,到了时间不管作业有没有做完都不许再做了。她因为害怕老师,所以会想着法子利用白天在校的零碎时间、晚上回家也是高度集中精力抓紧时间高效完成。

我们初衷是不想让孩子玩的时候还要惦记着作业没做完。索性周末不用再想作业的问题,踏踏实实的玩。所以在整个小学阶段,朵儿在玩耍和睡觉的时间都是很充裕的。

庆幸的是她小时候的作息习惯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在同龄孩子喜欢熬夜睡懒觉的时候她还保持着小时候早睡早起的习惯。她的身体素质相比同龄孩子也要稍好一些。

虽然节奏的把握和分数多少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但是这种节奏把控的培养我觉得对一个人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一定是有帮助的,会让生活更加明朗、节奏分明 。未来,一定会拥有一个自由且丰沛的人生。

农民都会提前计划。

农民靠天吃饭,所以需要未雨绸缪。

他们很有计划性,会统筹安排大大小小的事情,以防止老天不配合。

他们不会在第二天需要干这件事的时候才去准备工具材料,除非是唾手可得。

如果第二天要搭大棚,需要请人协助帮忙,他们会提前购买好材料、工具,以及整理好土地。他们不会让一群人等着,要开工了才想起还有什么什么忘记准备了,还要回去拿什么。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让大家一起等着,多半会被人说“不靠谱“,”下次不来给他干了“”浪费我嘛的工夫“之类。

该忙时忙,该松闲时松闲。农民非常珍惜工作时间和效率,可能在一些人看来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稍微有点工作经验的都知道该这么干,但是对于没有太多文化的农民、而且是这么普遍的一个群体来说,拥有这些能力真的是一个强大的力量。

并且,这样的“不靠谱“的状况我们不是每每在发生吗?

农民不会等天下雨了才想起去抱柴火。

农村家家有一个灶火间,一个柴堆子,农民对于柴火一定是未雨绸缪的,对他们来说烟火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事情,几乎等同于生命。这对于生活在城www.58yuanyou.com市里只要手机和网络便能订餐的人们是永远无法感同身受的。

平时准备充裕了,下雨下雪天才能安安心心坐在灶火边。

如果有人下雨或下雪天还在外面忙碌,不要指望着时候会有人夸奖你勤劳。

一定是没有提前做好工作,这时候熬不过去了:没有柴火了、或者羊们没有吃的了、或者地里的活还没有完成导致的,别人不会夸你勤劳,只会笑话你“当值不值“,就是该努力干活的时候不干(比如太阳好的时候睡了懒觉,没抓紧完成该干的活),别人在家休息的时候做样子。

晚上天黑了还在地里干活也同样要被人耻笑,除非你真的比别人地多活多,每天都需要干到天很黑菜收工,不然他们会耻笑你:早上少睡会早点到地里就好了,现在天黑了看不见干了在这儿做样子。

这也是他们的节奏。他们可能不知道应该怎样用书面词语来形容,但是我觉得这也是他们的节奏感的一种体现。

有取舍、抓住本质

农民的工作善于抓重点,或者说他们天生知道什么是重点。

但是我们在现代的商业社会里,因为自己的工作只是庞大机器中的一部分,往往看不到整体,所以无法判断自己的工作。所以设计了流水线这样的东西,把你该做的不该做的统统列举出来。就是要给你培养成为一个不太需要动脑子的机器人,把份内的事情就好就行。这样的人一旦脱离了流水线,就基本是个废人。

面对复杂的情况时就无法判断和选择,只是机械的做着昨天重复的事情。这都是失去了对事情的掌控,只停留在事情表面本身。很多时候按部就班的做事,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或者不能触及本质。

农民永远都知道有取舍、能抓住本质。因为他们对目标很明确,不会拘泥于事情本身,而是要解决事情。

同样的事情,农民分辨的清什么时候该认真执行,什么时候要变通。什么时候可以放弃。

而对于一个习惯了按指令执行的人来说,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要变化,只能按照所谓的规则或别人的命令执行。一旦出现意外情况,要么不会变通,要么就束手无策。

悠闲的背后是躲不掉的责任

农活那么多,琐碎、细碎,繁重,还有家务事,并且和城里人一样同样也要面对孩子教育、赡养老人、人情世故等等,一点不比城里人少承担,为什么他们还能有条不紊的妥妥当当?

大家平日都只看到农民的自由。却不知道农民的自由是用自律换来的,用自己的辛劳换来的。

就像很多人看到我们的生活很羡慕,觉得是理想的田园生活,时间自由、可以做很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他们不知道要得到这样的生活需要背后付出很多责任和辛劳。

大集体解散,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农民就要自己对自己负责了。如果我们在工厂里上班,一般只需要对自己的那部分工作负责,虽然难易有别,除了一些重要岗位,普通老百姓担负的责任相对不是特别大,自己负责之外的事情可以不用考虑,偶尔偷偷懒做做小白兔只要没有原则性的犯错基本能旱涝保收。

但是农民就不一样了,他们需要对自己的所有行为负责,地里收不到庄稼祸害的是自己,他们没有任何机会或可能去做糊弄人的事情。

农民需要自己计划、自己干,需要自己监督自己,需要自己给自己鼓劲,需要自己来安排工作的分配。没有人可以代替,没有人可以依赖,没有人可以请假,

当一个人需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需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的结果负责的时候,他大概率是会非常认真的对待这些事情的,也会动脑筋去思考一些事情,而不是被动的去做一些,因为他的生活不是为了别人,他需要对自己对一大家子人负责。

有了这样强劲的责任感,你觉得他会不用心吗?还会磨洋工吗?还会不考虑效率和节奏吗?

我小时候,大姨家在镇上开了一个粮食收购门市,收购大豆、油菜籽等等杂粮,还给农民换油,店里临街很多灰尘,而且东西很多,他们自己也住在那里,每天人来人往。镇上大部分这样的门市都是乱七八糟。

但是我大姨是个很会生活的人,而且他们一家人都早起。

每天早上,天刚亮他们就早早起床,打扫店和院落,买菜,做早饭。上午不忙的时候,他们就一边整理那些杂粮堆子、空油桶,一边抽空准备中午的菜。

所以当你起床去他们家,看到他们正捧着茶杯和人聊天、或者拿个小凳子在门前一边晒太阳一边捡菜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他们的日子怎么这么清闲啊。其实不知道他们已经经过了一个忙碌的早晨。

你要是晚起了,看到邻居捧着茶杯在门外散步,你想我也泡杯茶一起去聊天吧。

同样手捧茶杯在聊天,同样在太阳下捡菜,但是能同日而语吗?

好吧,农民都有自知之明,大致不会做这样的事,但是我们经常会有类似的情形发生。因为大部分时候我们还不如农民活得通透。

一个是该做的事情已经妥妥当当,另一个是身后还有一大堆事情等着要干。这样看起来在做一件事的人,他们内在的状态能一样吗?

也许一个人早已经准备好,完成一些必要的事情,但是另外一个人也许刚刚起床,啥事也没干,被子没叠,锅碗没刷,该做的事情啥也没做,就泡了杯茶泡出来和人聊天。当接下来,有客人上门来的时候,早早起的人就有条不紊的接待,另外一家啥都没准备,可能油壶还塞在仓库哪个角落。

你看,有些人好像天生知道事情的节奏,因为他们在这种节奏中成长的,伴随着他们的出生、幼时、童年、青年,直至他们自己成年。

不要相信勤奋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写到这里,一定有很多人会说,不就是勤快嘛。

勤快点就解决问题了嘛,何必说这么多。

如果这么简单的理解,就是错解和小瞧农民了。

节奏不仅仅是勤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也远远不是勤劳就能解决的。

我高中时代有一位政治老师,叫丁立梅。现在已经是一位知名作家了,很多同学一定在中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试卷上见过她的名字。我一直认为她是一位智慧的女性, 她是农民的女儿,所以我认为她的智慧一定有部分来源于农民家庭的影响。

高中她的第一堂政治课,带来的政治书还没有打开,她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当场击碎了我们多数人的梦想。

她写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写完,她又在=号上重重的划上一笔,然后一字一句的给我们念了出来:

一份耕耘并不等于一份收获。

全班哗然。被这种反时代的论调惊呆了。

其它老师都在不遗余力的反复给我们洗脑,你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同学们,加油啊!等等之类的励志话语。

而这位老师严肃又认真的告诉我们:努力、勤奋并不一定有效。死读书一定是无用的。

当年我们那所四星级高中考上大学的几率大概是百分之十左右,确实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读上大学,但是,没有哪位老师会告诉你说,即使你努力了也不一定有希望。老师们总是画了一个饼让所有人都去积极努力争取。

我们都知道她说的是事实,但是谁也不愿意面对真相。

我想她当年的大意应该是告诉我们要面对严峻的现实、以及认清自己的状态、不要盲目追求自己够不到的东西、要理性接受各种可能的结局。而不是打鸡血式的把自己沉浸在虚无的、幻想出来的结果里。

同时,她也想告诉我们,人有先天禀赋,也有后天努力。但是努力不一定都有好的回馈,先天本就不足的人更要掌握方法和技巧,有时候方法比盲目努力更为重要。

世上有那么多兢兢业业勤奋工作努力活着但是仍然生活不美满、工作不顺利的人们。世上也有很多看似没有那么努力、各方面也没有那么完美的人,却善于运筹帷幄、四两拨千斤,工作生活都能理得顺顺当当。

所以说,人生的幸福关键不在于是否勤奋努力,而是是否拥有生存的智慧。智慧从哪里来,我认为一定是从生活中来。可惜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在越来越偏离真实的生活。借助于网络、电子产品、游戏娱乐而活着,所以他们怎么可能身心合一、身心健康而自由呢?

节奏感是生存的智慧。

当然勤劳一定是个好习惯。

节奏说白了也是好的习惯。但是不仅仅是习惯和勤劳。

有人勤勤恳恳但是就是效率不高。该做的没做好,没那么重要的耗费了太多时间,做事常常抓不住要领。在传统职场,这样的人常被称为“小白兔”。在靠业务能力说话的激进的公司这些人往往是被裁员的对象。

农民基本都勤劳,但有节奏的农民不会蛮干。他们会思考、会取舍、会松弛有度,保持节奏就是他们面对繁重繁琐农活的生存智慧。

比如在值日中,有人每天早早起床忙碌不停,但是经常来不及在规定时间内做完所有的事情。早饭开始了,地还没扫完,餐厅里灰尘乌烟瘴气、餐桌上还有昨夜猫咪光顾的爪子印。刚刚擦完的台面上又是一层细密的灰尘。。。

这是一次糟糕的体验,但是明明值日生很早就起床就很勤奋的在做各种事情啊:

他/她打扫走廊里花了很长时间,然后擦拭餐厅里的所有台面,但还是把一会就要用的餐桌给遗忘了, 整理一些不经常碰的东西,最后开始洒水扫地,然后灰尘满天,飘落到刚擦好的各种台面和器皿上,弥漫了整个餐厅,包括半成品的早餐上。让人心烦意乱,自己也很挫败。

有点像努力学习但分数永远考不高的学生一样。

力气使错了方向,往往白用功。

也许把顺序调整一下就是另外的结果了:

比如早上先快速把餐厅的地扫干净,给做早饭的人有一个干净无尘的空间。然后快速把餐桌擦干净,这样一会早饭上桌就不会手忙脚乱了。

将会直接影响都其它人的事情干完,接下来就可以缓慢一点了。慢慢擦拭一些不经常用的台面,时间充裕的话再把一些物品整理收纳好,间或还可以和做早餐的人互动一下。

如果室外的卫生来不及做了,那至少不会影响早餐的准备和食用。吃完再干也没有太多影响,或者如果中途有人来帮忙,可以安排帮忙的人做外面的卫生。

可能看起来并没有调整顺序之前那样努力和忙碌,却让事情顺利了很多。没有让自己手忙脚乱,反而让自己处在一个舒服的状态,充满节奏和自由支配的快感。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调换顺序就会让事情往相反的方向发展呢?

缺乏思考。轻视了简单的事情。

高智商高学历的我们在做简单的事情时,往往会忽略思考。

当事情繁琐繁重的时候,同样不知道取舍、不知道张弛有度。

然后结果是让自己处于紧张、不顺畅、焦虑、对自己不满或迁怒他人、挫败、混乱无力的状态中。

所以我们要重新审视、并认真思考我们的生活。

向农民学习。

5

不要以为农民要做到这些就过得很苦逼,像现代人一样需要各种规章制度、条款、来压迫自己,这么多条条框框其实都是我粗浅的观察、和笨拙的总结。

我说的也只是一些共性的表现,实际上在现实生活里,每户人家、每个人对某件事的节奏都会有所差异。他们会根据身体情况、调整自己的安排。

相同的是,他们都会有自己的节奏。

只是每个人的节奏点也许不同。

所以大部分时候,深入农民的生活会让你觉得,他们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他们怎么会拥有如此多的智慧?

他们怎么会如此的勤劳和自律?

“领导”他们的人到底是谁啊?

我认识的大部分农民没有信仰,他们的神就是他们自己。

但是他们敬仰天地、尊重自然,遵循“道”的知行合一。

对于农民来说,生存中的一切都是重要的大事,生活和劳作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需要刻意为之。就像知道自己身体的冷暖劳累一样,他们会自然而主动的去调整。因为一切是从自己出发、为自己而做、是主动的,发自内心的。

这些所谓的道理大家用头脑也都能明白,但是真正能用在生活中的人却不多。这也是很多人正在追求的所谓要:知行合一吧。

农民或许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知“,但他们本能会”行“。

我们却将认知停留在“知“。大脑复杂思考,身体停滞无力往前。

很多人做事找不到核心、抓不住本质,分辨不出什么是重要的。

而农民为什么天生有这样的本事?

我以为一是经验,二是阳气足或正气足。

我从自己的身体知道,阳气足的时候,对事物辨识度会非常高。若身体整天像阴天一样,没有活力的时候,大体做出的判断也是有问题的,常常往相反的方向走,或者容易偏离主线,在细枝末节上钻牛角尖。甚至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当下该做什么。

当然,这都不是节奏的全部,只能概括部分。

掌握节奏对有些人来说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但对有些人来说,却是异常困难的,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有节奏感,这样的人会活得非常不通畅。可惜的是很多人自己并不知道原因在于这一点。

一个人如果既有头脑,又有节奏,那他无论处于什么阶层,他都是强大的,如果孩子从小训练了这种节奏感,人格上也没有什么问题,基本是不用担心他的未来的。一个人能把控自己的生活,他的婚姻和家庭和工作都不会很差。

拖沓了,延迟了,心力也会着急,最后变成焦虑,变成做着这件事想着那件事,无论何时都不能活在当下。

所以能把握节奏,把握身体的节奏、生活的节奏。对我们的人生是多么的重要啊。

这是曾经困惑我几十年的一个话题,我现在终于慢慢找到答案了。

农民的节奏来自于从小的耳濡目染、从上一辈传承而来;和天然的责任感。

我的节奏来自于大量的补救式的劳作,以及“责任”。

甚至我觉得“责任”更重于其他方面的因素,一旦你对某项事情建立了责任,你就已经把握了节奏的80%,还有20%因人而异,但是可以通过方法调整、训练而达到。

我们不必每个人都做农民,也不必照搬农民的所有生活方式,但是我们一定都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节奏感,将自己从拖沓、焦虑、混乱的人生状态中解救出来。

向农民学习。

(因分享的心情迫切,于繁琐事务中抽空记录下来,未及仔细推敲斟酌整理,难免有错字、语句不顺畅、重复意思的词句段落。还请谅解。)

上一篇: 重新建立生活的秩序和节奏

附:分享我们当下的日常节奏

从内在的混乱中边走边学习边反思,目前原宿已经找到自己初步的节奏感。日后会继续深入、并调整。

从重复中找出规律。

每天:

我们根据春夏秋冬有不固定的起床时间、固定的值日时间、固定的值日内容和对应要求。

卫生值日、做饭(准备及餐后收拾)、喂养动物,是每天雷打不动的项目。

农忙季节,会适当调整,减少卫生值日。

白天约6小时+实践

建造、耕作、放羊等等,根据当下的情况做具体安排。

每天的节奏:

一日之计在于晨。乡村的早晨和上午十分重要。

上午工作量是否饱满决定了这一天的充实程度。

包括羊上午是否吃饱也决定了它们一天的状态。

重体力活优先在上午完成。

手工、制作、整理的工作尽量在晚上或阴雨天进行。

文字、设计等创意工作也尽量在晚上或阴雨天进行。

特别紧急的事情另当别论。

一周的节奏:

周一止语、轻食、静坐、身体适度调整与休息,除了必须的事情及查漏补缺外,减少身心大的波动。

多多关注自己当下。

周二~周五,普通工作日,平淡简单,工作节奏快,高效率的集体劳动。

周六日,活动日/接待日,工作进度缓慢、但安排多、节奏紧张、需要精神集中,随时调度。

找不到自己节奏的人可以跟着我们一起。在乡村日常的集体劳作中慢慢找回自己。

这是可以看见的层面的节奏,还有看不见的是身体的节奏、情绪的节奏。我们以后会慢慢分享。

这不是规矩,是从日积月累的实践中得来的节奏。

兼顾责任、整体顺利运行、同时也让自己舒服的节奏。

但愿此文能给你一点点启发

能帮助你从生活的繁缛中厘清一些东西

愿我们都能真正拥有

简单、自然的生活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怎么看生活的节奏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jiqiao/195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