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却怎么说

一提到“奴才”,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应该都是那些地位低下的仆人,毫无尊严与自由,任主人呼来唤去。如果,有人骂你奴才甚至是狗奴才时,简直如被问候了祖www.58yuanyou.com宗一般屈辱。我们如今看过的大量清宫戏中,戏里人皆自称“奴才”,看上去十分卑微,但实际上你可能不知道,有些人可能连自称“奴才”的机会都没有。

将“奴才”一词与“臣”放一起对比,用我们当今的目光去看,无疑是觉得“臣”更加高贵些。在汉代,能自称“臣某某”是极大的光荣,为权臣的特权。至于说“奴才”,有关“奴才”这一词最早的记载,还是在《晋书》之中,刘渊训诫司马颖的经典名言:“不用吾言,逆自奔溃,真奴才也!”但是,自称这一现象,在明代以前简直闻所未闻。

最早比如司马相如、韩愈等人的奏章内曾自称过臣妾,但是,这也只是谀词罢了,未曾以书衔。讲到明朝的官僚体制,大体是戒备森严吧,有东厂、西厂、锦衣卫、内行场等具有特色的特务机构,而这些机构的一把手通常都是太监,在现代很多影视里太监都自称“奴才”。然而,实际上当时的太监都是自称为“厂臣”或者“内臣”,而大臣们是自称为“臣”的。

古代却怎么说

不过,清朝倒是有资料《稗勺》中云:“明代宦官,对上称奴侪”,有人可能就要质疑了,别欺负我不懂文化啊!我可是知道“侪”是通假字,念chai(二声),所以,“侪”和“才”不过是古今汉语之别罢了。那么,接下来作者可就要打你脸了,人家又清清楚楚地在后面写了:“今人讹侪为才云,是不读书之甚者。”

满清入关后,因民族文化不一样。清人不仅强迫汉族人剃发、更改着装,还大兴文字狱,玩起了思想禁锢、尊卑分明那一套,可谓是原由网对“肉体”和“思想”的双重压榨。

清朝前期的制度基本是明朝制度的延续,此时,皇宫中还只有宫女和太监自称“奴才”。到了雍正时期,这时的思想禁锢已经很严重了,光从以前的站着上朝到现在“皇帝专属”军机处的成立,官员不仅提出自己意见的权利被剥夺,甚至,需要“跪受笔录”。日常生活的言语更是谨慎,毕竟,“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种随性抒情的诗句,都能被断章取义。

古代却怎么说

所以,很可能哪句话说不对劲,就触动了皇帝敏感的神经,从而倒了大霉。因此,朝中阿谀奉承的风气日渐严重,以至于,大臣们为了讨好皇上,极力放低自己的身段,甚至,自称“奴才”来显得自己比别人更忠心。一开始,这个自称“奴才”的风气只是在一些王公、大臣、旗主的家臣身上出现。之后,王公、大臣、旗主们听着开心了、舒服了,也逐渐开始向上效仿。

一层一层直至对皇帝和嫔妃面前如此自称,这个称奴的风气也就大范围地蔓延了起来。“奴才”这一词也开始逐渐变了味儿,成了邀宠和表忠心、关系亲近的代名词,由此可见,“钱”和“名利”是多么地腐蚀人心啊!为了地位连最基本的人的尊严和脸皮都不要了!乾隆大家是很熟悉了,人一老就喜欢听好话嘛,乾隆老爷子也不例外。

可以说,自称“奴才”成为邀宠专用名词这个风气就是由他开始的。

古代却怎么说

他甚至为此专门颁发了谕旨,大体内容是说:“啊,你们这些大臣奏事,有的称臣有的称奴才,没一个统一规划,这样吧,百官无论文武,以后,颁行公事折奏时自称臣,平时请安啊、谢恩啊、或者寻常折奏时,就自称奴才好了。”自此,这一称呼就有了公私之分。

可别小看这一道谕旨,里面可是包含着乾隆老爷子的御臣智慧,于公称臣,代表为国家办事时你是臣子,于私称奴,则意味着私下里你是我的私奴。请注意,这里的“私奴”可不是什么贬义词,它其实代表着乾隆老爷子对满洲人莫大的恩宠。

可是,世界上总是有些傻子容易犯错。颁发谕旨十几年后,凉州镇总兵乔照在对乾隆的奏谢折中自称“臣”www.58yuanyou.com而非“奴”。

古代却怎么说

这下可触了皇帝的霉头,对其严旨申饬,圣旨里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一直以来都是这个定例,臣仆虽为一致无轻重之分,但是,具体该怎么叫,你乔照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却妄行原由网无忌,可以见出你为人气量狭小,容易自满!”

这一段话的隐意自然就是:“你们这些满洲大臣本质上就是我的私奴,自称声奴才还委屈你们了不成?”乾隆这段话不仅是敲打,更是一种防范武将的方法。后来,乾隆的孙子道光帝也专门下旨规定总督、巡抚等文臣于公称臣,于私称奴,但是,对武将却没多做要求。

难道满洲武将就更特殊、地位更高么?

古代却怎么说

事情很快就有了解答,一年后,道光帝面对西宁办事大臣穆兰岱,陈述当地事宜的奏折里自称“臣”的行为大为光火,称其“沾染汉人习气”。原来,原先道光帝未提及只是默认武将为家奴而已,此事之后,他更是下发谕旨规定:武将于公奏折则需要称“奴”。

不过,让人疑惑的一点是:为什么穆兰岱称“臣”会被道光帝骂是“汉人习气”呢?难道在清朝,汉人是不可以称“奴”的吗?

这还真是!

满洲皇帝觉得“奴”有亲近之意,不想要汉人称“奴才”,汉人只能自称“臣”,而满人才有称“奴”的权利,所以说,那个专制年代,身为汉人想自称个“奴”也是件几乎不可能的奢侈时期呢!怎么样,是不是很有趣?

不过,随着官员称谓的演变却是发人深思的,“存满洲旧体”看似是维护八旗旧俗,但客观上却区别了满、汉身份,说白了,就是清廷并没有真正的满汉一家,只有“奴才”才是最可信的,汉“臣”则是比“奴才”低一级的打工仔而已,还没有当“奴才”的人受重视。

古代却怎么说

不过,以今人的眼光来看,这份叫“奴才”的恩宠还是带有了皇权专制下产物的意味。1907年,汉臣联名上“满汉平议”折,提出无论满汉不得再用“奴才”字样www.58yuanyou.com。清廷拖到1910年才同意推行,但随后清王朝即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土崩瓦解,规范称呼只是一场文字游戏罢了。

所以,还是好好珍惜我们现今的这个人人的平等年代吧!

参考资料:

【《晋书》、《稗勺》、《文献论丛》曹宗儒《总管内务府考略》】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古代却怎么说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jiqiao/16049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