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古建筑群

北京向南,G3字头的高铁可直达黄山歙县。

车过铜陵长江大桥,四月皖南的青翠瞬时涌入车厢。一个女生和一个男生在争论歙县的“歙”字怎么读,并埋怨一个地方的名字为什么取这么难写、难念的字。我哈哈笑道,这些《新华字典》只释作地名的字,属真正古字、冷僻字,不会读不会写很正常。它通常说明该地历史悠久古老。歙县始置于大秦王朝,距今二千多年了啊。

歙县北站距城中心只十几分钟车程。内秀稳重的老友李忠来接我,要陪我旧地重游。人间最美四月天,歙城掩映在花团锦簇中,屋瓦栉比,道路宽敞,整齐洁净,在春天勃发的绿意里,一派祥和,赏心悦目。

歙县在安徽省的最南端,今属黄山市。它北倚黄山,东邻杭州,南接千岛湖,西领广大徽州腹地。历史上的新安郡、歙州府或徽州府,一直是东南大郡,也是后来经济文化地理中重要概念“江南”的重要组成部分。梁武帝对徐摛说,新安大好山水,卿为我卧治此郡。据说唐朝担任宰相的,“尝为此州者,盖七人”。南宋偏安东南一隅时,它与偏都杭州之间只有昱岭关阻隔。明则以京畿之地著名,后改南直隶之地。歙县县治所在的徽城镇,是历代徽州府(歙州)府治所在地。隋末,天下大乱,后被徽州人供奉为神的汪华起兵保境安民,据六州,称吴王,始迁州治于徽城。歙县同时附郭而治,形成府县同城格局。自此,唐、宋、元、明、清,历1300余年,徽城都是徽州郡、州、府、路治所所在。其实,“歙”字地名,本应是象形字。歙,读SHE,也读XI。《说文》:歙,缩鼻也。《淮南子》:开阖张歙。这个歙字,概括了歙县县治所在的地理面貌。所以《新安志》直陈:“歙者翕也,谓山水翕聚也。”歙县形胜,双竦、扬之、布射、富资、丰乐、练江等“六水”三面绕城,著名的明朝太平、万年、紫阳三桥至今仍屹立在扬之河与练江之上。飞布山、西干山、将军山、紫阳山、问政山等“五峰”环护拱秀。摆开地形图看,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地名象形,更是地理勘察极其精准。为聚一方人气,成一方乐业,续长久生命提供了牢靠的地理条件原由网

歙县的徽州古城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四川阆中古城并称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家底殷实,文化厚重。说徽州文化博大精深,文物如海,徽城无疑是其中最深厚、最广大的那一块。一步即是一景,一转身就面对一原由网个朝代。它满城都是文保单位,仅徽城几个平方公里范围里,就集中了各级文保单位85 个,其中国保就有 5 个。如雷贯耳的徽州府衙、斗山街、渔梁坝、许国石坊、打箍井、紫阳书院、陶行知旧居、巴慰祖旧居等等,比肩而立。尽管没有诞生《推背图》,但被誉为中国历史上定天下的三大战略之一,朱升的九字三训“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就是在徽城贡献给朱元璋的,足以让徽州人引以为骄傲。所以徽城人之于徽州人,一直是很牛逼的模样。直至今天,歙县人对传统的“一府六县”居民,仍有一种自带光环的龙头老大“城里人”意识。

我们顺流而行,先是丰乐河,再是杨之水,沿西干山麓曲折前行,跨过练江上明朝建筑16孔太平桥,便进入徽城核心圈内了。正评论着车窗外忽隐忽现的宋代长庆寺塔,说其造型比杭州保俶塔更漂亮时,已进入渔梁街了。渔梁街依渔梁坝而建而兴,论历史比屯溪老街还要久远。走在清一色鹅卵石铺就的鱼鳞状街道上,周遭是清一色的青石屋基木板房,人霎那间就安静下来。如同穿越剧,在不经意间一脚踏进了大明或大清朝,回到了古代。在“渔音绕梁”民宿阳台上立定,练江南岸的紫阳山及其倒影,清晰地映入眼帘。那是我这次来歙游览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梦见古建筑群

渔梁坝)

如果说,徽州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辉煌,是棵参天大树,那么其最大、最粗、最长的根,无疑是朱熹及程朱理学

从渔梁老街西头李白访仙的“太白问津处”出发,经白云禅院,沿锯齿状江边护栏继续前行,便接上了过去徽商出行的“新安古道”,可绕行至练江对岸的紫阳山。徽州文化昌盛,教育发达,其标志之一就是书院众多。书院是徽州学者士子讲学读书的地方。徽州书院大多宗法白鹿洞书院学规,采取自学钻研、相互问答、集中讲学的教学方法。而林立的徽州书院,则以紫阳书院为大。朱熹在《婺源茶院朱氏世谱后序》中说:吾家先世居歙州歙县之黄墩(即今之屯溪篁墩),死后并被追封为“徽国公”。其父朱松早年在紫阳山读书,一生念念不忘。其母为歙县城人,家庭巨富,号祝半城。朱松罢官闲居建阳,刻印章“紫阳书堂”。朱熹生闽之延平,18岁即中进士。“然春露秋霜之感,上世之情,未尝不以祖源为念也。”一生多次归游故乡。曾应邀在紫阳山上的老子祠讲学,“生徒云集,坐不能容”,盛况空前。为纪念朱熹在紫阳山老子祠读书和讲学,明朝时在此建有紫阳书院。我们沿山间小道曲折上行,但很遗憾,除却满山碧玉般的油菜荚和森森幽篁间直窜出的春笋外,紫阳山上的古书院和老子祠,已荡然无存,无处得觅踪迹。不过从这里遥看渔梁老街,别有风味。

今仍存世的紫阳书院在问政山麓,始建于南宋。由宋理宗亲洒宸翰,为之书赐“紫阳书院”。它倚山临溪,位置绝佳,历代屡建屡毁。上世纪初,科举制度废除后,紫阳书院曾接办安徽省第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徽州府紫阳师范学堂。学堂停办后,由歙县中学承接香火。如今的书院,基本格局还在,存有朱子殿、明伦堂、道志舍、德据舍、文公井等,还有一些字迹不清的石碑。据说其中有康熙、乾隆题的“学达性天”、“道脉薪传”匾。“古紫阳书院”的巨大碑楼现存在歙县中学校园内。紫阳这名字吉祥,只是道家色彩浓重。朱熹一生维护儒教,左斗佛、右斗道,居功至伟。其实他对这佛道两家学问研究最深。他的别号就是紫阳。说朱熹是儒学中兴之人,但更准确的是,朱熹是真正把儒释道集成融合之人,或是把释、道纳入儒之轨道人。今天很多人读的儒家书籍,认识的儒家思想,从源头上讲当然是孔子、孟子,但实质上是朱熹的思想,是他对儒释道汇通的解读解释。他生前并不受朝廷待见,死后却极其尊荣。孔子是万世师表,他是万世宗师;孔子是圣人,他是亚圣;孔子是先圣;他是后圣。誉为孔子以后,天下惟其一人而已。特别是明太祖把他的《四书章句集注》,定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之书,以其注释为依据,遂使之成为儒家不能再正的正宗,在思想领域形成“非朱子之传义不敢言”的独大局面。

但朱熹及其弟子们显然不满足一般的理论理念创新,而是心系天下,乐于勇于冲向第一线,把自己的理论理念应用于地方“化民”实践。“一道德,同风俗”。徽州民众对自己的这位老乡很真诚、很虔敬,顶礼膜拜,克敬克行,把凡事皆依《文公家礼》做得格外彻底。他认为,“仁”在现实生活中体现为仁爱,最现实最直接的就是孝,“孝为百行之首”,“生民之德莫大于孝”。徽州就出了一大批孝子,很多村落甚至以“孝”立村。他提倡修建宗祠、修谱,徽州就遍地祠堂,争高比大,据说现在国家博物馆善本部收藏的善本族谱中,徽州一地提供的就占其收藏的一半。他一句话,“女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徽州就把这事做实做绝了,据说徽州一地,历代的贞节牌坊高达6万个。如果再算上还有很多人想立牌坊而立不上,这加在一起的数字,令人不寒而栗。让人深切感受到朱熹礼教理论的杀气和威力。

朱熹学说庞大而杂,核心是推崇儒家无所不在、不生不灭的“理”,要去人欲,存天理。时光流转,在西学东渐,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及“五四”以后,他被视作与现代西方的启蒙思想背离、禁锢民众思想的魁首,对民族精神衰败负有责任,背上了负面名声。但历史是面多棱镜,话要分两头或多头来说。比方说,他倡议修祠堂和族谱之事,就很符合中国国民性格,客观上也成为维系血脉香火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山连吴越云涛涌,水接荆扬地脉长。徽州人不论在哪,甚至海外,不论怎样开枝散叶、衍生壮大,不论位置多高、财富多巨,都很重视血脉传承、谱系连接,不得已还会在侨寓地重建宗祠、重修族谱。血脉乡关,中华民族“根”的概念,是与祖先的血脉、家乡的山水绵亘相联、难以分割的。再如,“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是中国传统耕读文化的精髓所在,也都浸润着朱熹老夫子的光泽。眼前徽州古村落的发育和成长,甚至可以看作是这种价值观不经意间生产的一个成果。在朱熹的思想引领下,北宋对科举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一是士人必须在本乡读书应试,从而使各地官僚乡绅设书院办学堂有了直接动力。二是只准士人和农家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其他业者如工商业者都不得参加。这www.58yuanyou.com不仅给了农村人科举入仕、光耀门第的机会,也给了族人家人建设家乡的动力。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大批在京做官的人年老退休之后还乡,既不会在京城一代一代结成势力,威胁皇帝皇家地位,也给他们以“乡贤”角色返哺家乡、培育后人创造了机会。当然,还给了广大在体制内外游荡的读书人独善其身,复归返自然,从事耕读,提供了精神皈依和物质依托。当然,这是后话了。

梦见古建筑群

歙县徽州府衙

徽州府衙建于元末明初,坐落于歙县城西北隅。

10年前,我在黄山工作时,牵头组织实施“百村千幢”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重修是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歙县举全县之力重修府衙,接近2个亿人民币的重修预算,具有很大压力,我以为在他们内部会遇到阻力。但出乎我的预料,工作推进很顺利,说明歙县人对府衙有文化情结,重修府衙确实符合他们的内心期望。修建过程中,我曾多次来到工地进行督导。印象深的,是看徽州工匠们如何工作。他们把每根木料,每块砖瓦都编上号,然后按步就班、不紧不慢地去做。施工现场虽然也刷了些标语口号,但没人注意,根本没有突击会战的气氛。领导来作出指示,他们也只是唯唯诺诺,应承着或者说应付着。过后依然故我,并不照指示做。有人宽慰我说,最后都会做好的,尽管放心。虽然疑感,但过一段时间再来看,发现工程确定真实地在向前推进。我一直琢磨这事,这是不是徽州人耿直到固执,内敛到呆板的性格使然。后来读到王振忠发掘出的一个史料,《徽墨烟规则》,这个手抄本对于徽州墨局中的同事、司作、做墨司、填做司、柜夥、做墨学生、填字学生、柜上学生、刻印和修坯各色人等,都订有详明到琐碎、严格到严酷的规章制度。内容涉及其人的职责、操守、薪俸及待遇,甚至对岁时节俗三餐,都有详细要求。这与现在课堂上教的工商管理理论完全吻合,徽州人几百年前就做了完善的操作实务指南。组织严密,把工匠精神、职业道德操守要求,变为具体人、具体工序上的制度规范,可能是成就诸多徽商、徽州行业攀峰登顶的秘密吧。

重修府衙工程上的细碎琐屑,早已随风而逝,被岁月淹没。千年古城景,一朝泼墨就。如今重修后的府衙,“规模宏敞,面势雄正”,卓然巍然,蔚为大观。所谓重修府衙,是按照明弘治年间府署的建筑规制,采用原工艺、匠材料、原规制的模式,在原址对衙署古建筑群进行复原修建,恢复仪门、公堂、二堂、知府廨组群等,实际还包括了城墙、谯楼等建筑。站在府衙大门前广场上,左右顾望,府衙鼓声、练江波影,登时入怀,你会发现府衙的重修,使徽城内的其他古建如许国石坊、打箍井街、斗山街等连成一气,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古城风貌得以较为完整展现。府衙大门东侧,是东谯楼阳和门,始建于宋,重檐歇山砖木结构。现为清中期遗构,近年更换部分木柱楼板,补齐滴水瓦,修复飞檐翼角,整修石台阶。南侧南谯楼俗称二十四根柱,始建于隋末,悬山三层三间砖木结构。近年维修了霉烂梁枋、木柱、斜撑等构件,四周排水沟、马道ttHMcJnwpQ、缕台、基础等。登上城墙,徽城尽收眼底。往外看,山拢水合,烟火万家,亭台楼阁,错落参差,官衙市肆,墟声鼎沸,让人对那里的歙砚、徽墨、新安医学、版画、石砖木雕、竹编字画的买卖交易充满期待。府衙广场上有三个少年男女正以“徽州府衙”为背景,对着摄像机劲舞。浮云流水千年过,清风丽日之下,令人恍惚。明万历二十八年,徽城搞新春汇演,曾搭了36座戏台,供来自楚吴越巴等戏班献艺。斗转星移,古今通变。以为“其时春色腔妍,颜色与之焕发,光彩灌注,一郡见者,惊若天人”的情景再现。

梦见古建筑群

(南谯楼)

天人合一,理念要落在山水人间,并不是自然而然、单方面想要即能要的。

除却歙(县)西及休(宁)屯(溪)盆地一块,徽州地理条件并不十分优越。今黄山市管辖的三区四县,曾都是国家和省级扶贫县,近年才摘帽。史书记载,“其地险狭而不夷,其土刚而不化”,“十日不雨,则仰天而呼,一遇雨泽,山水暴出,则粪坯与禾荡然一空。”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十四,往外一丢。说起来真是满把的辛酸泪。受徽州地狭人稠的困扰,徽州商人足迹遍及宇内,从偏远的沙漠到神密的海岛,乃至于海外,其地无所不至,其货无所不居。徽州商人娶了媳妇,一般在家里呆几个月后就外出经商,而且一去就是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回来,乃至于有父子在外地相遇而不相识者。其中艰辛,又不是一把两把、一代两代人的辛酸泪可以包纳。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的《徽州女人》的故事背景就是这个史实。

现外地人来徽州旅游,总觉得是人间仙境。殊不知,这里的自然环境大多是人工营造出来的。村落的选址,大的自然地理环境如什么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之类当然要有,但具体到每个村落,营造优雅生境,达到风水要求却必须下大成本、费大功夫,特别是水口,基本没有自然形成,大多经过了山河改造。村落内部的房屋建筑,能够保留到今天能做风景的,无一不是巨额财富堆积,才有那规模和质量。再简单的如水圳和马头墙,大多也非美学需要,而是护家保家的理性表达。所有这些都需要花费大把银子。我们在搞“百村千幢”工程时,一个村落整治项目投下去,动辄数百上千万元资金,看不到什么起色是常事。同时更要命的是需要时间,没有一个村庄可以一蹴而就,一夜之间建成。

徽州古村落、甚至整个徽文化后面的支撑是徽商。徽商资本雄厚,积累巨万财富,藏镪百万千万,从明中叶兴起,嘉靖万历时达到繁盛,至清代又有一个大的发展,称雄全国商界达数百年之入。徽州山水绝世风貌的塑造,得益于徽商巨额、且几乎无穷尽的财力支持。文化与金钱,在徽州形成了一个近乎完美的闭环。朱熹与徽商,构成了徽州文化的一体两面。由理学推动形成的“博于问学”、“明于睿思”的地方文化,转而形成了徽州强大的人力资本。徽商掌握着一定的文化知识,以及与商业有关的各种知识、特别是技能,是他们能胜人一筹的关键。同时,贾而好儒,亦贾亦儒,发迹和未特别发迹的徽商,倾力回馈家乡,大力投资家乡的科举教育、文化艺术、建筑园林、公益事业。一定意义上,又成为徽州文化、徽州人才积累的酵母。很多学者文人,甚至直接寄居富商家庭,“久者十数年,近者七八年,四五年,业成散去。”那些理学、朴学知名学者,几乎没有不受富商们资助的。徽州程大位的《算法统宗》,在徽商鼎盛时期出现并不偶然。“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从汤显祖原意看,就是不愿从俗跟风到去徽州打秋风。徽商以风水理论指引、投入巨资对家乡的山河改造,今天除了那些不易觉察的公共设施外,最显见的就是这些古村落和古民居了。它使得原本只适合避乱避祸的穷山恶水,变成了今天山川秀丽、文雅风流的人间仙境。至于人们诟病的徽商买田置地、肥家润身及奢靡性消费,不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只不过是徽商多棱镜的其中一面而已。

在组织“百村千幢”工程时的那个困惑又浮现在心。过去靠徽商,今天建设的钱从哪来?比较这徽州山水,它与美欧很多地方类似。我曾十数次去欧洲,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它们的乡村,特别是英国的乡村。所谓娶日本的老婆,吃中国的菜,住英国的乡村。英国乡村的美丽,举世公认。任何一个乡镇或庄园,一片牧场或森林,都美仑美奂。我感兴趣的是其财力来源。英国的自然条件并不是天然就好,许多庄园、农场、牧场粗粗一看,就知道其绝不是三年两载建成的,而是成百年的投入积累和功原由网夫。估其财力来源,一是工业革命带来的财富,英国许多乡村旅游点,在历史上产业都曾比较发达。二是劫掠,人人都知道英国如何征战全球的。三是广大海外殖民地的进贡,它可曾是“日不落”帝国。后两者带来的财源现在讳莫如深,但构成了英国雄厚的家底显而易见。如此巨额的财富,英国人都把它花哪去了?除了人们津津乐道、但有“洗白”之嫌的再生产投入外,可能更多还是投入家乡建设中了。

谁不说俺家乡好,前提是建设得好哇!近几年,黄山市为建设好、维护好青山绿水,铆足了劲进行了大量投入。更重要的是带动了一大批民间资本与力量的投入。这是“梦幻黄山”的底气所在,也是黄山人呈奉给世界的贡献。

曾肆虐的新冠肺炎病毒,在山水间了无痕迹。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大自然过滤了一切,掩盖了一切,接纳了一切。在人的面前,大自然永远是那么明艳照人。阳光照耀下,河、塘、圳、溪、沟波光潋滟,水汽蒸腾,浸染得每株树、每株庄稼上都袅绕着一层岚气。岚气之下,是植物的奋力拔节和成长。黄山毛峰的头茶采过了,正等着新的叶片生长。既作为经济植物又作为景观植物种植的油菜,现结满了饱满的油菜荚。茶树和油菜,顺着山势,层层叠叠铺排到天际,蔚为壮观,是一幅天然水墨山水画,看的人满心欢喜。只是优雅的皖南古民居中,强势闯进的新式民居拙硬扎眼,不甚协调,提醒着你身处的这个繁华的、世俗的、世界村的商业时代。在徽州,象形村落众多,如八卦、禽、兽、鱼、树、鸟等,但我发现最多的是象形“船”。如西递、黄田、屏山、龙川等等,都是巨型船舶的造型。再大的船,也是要人开。村里的水手们,从来是把徽州当作母港,村口的大纛,永远在那召唤着再出发。

梦见古建筑群

(歙县许村古村落)

来源:“阅读徽州”微信公众号

部分图文有删改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梦见古建筑群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jiemeng/27454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