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海精灵

人类第三十一张身份证是仙的身份证

梦见海精灵

大体来说,神是人类的信仰,古今中外皆同,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几乎是全地球、全人类都如此,这样下去,势必还会继续传承下去!

神的后面常会加上一个仙字,那是什么意思?

首先,我们要问:什么是仙?

仙就是仙人,又称为神仙或仙子。

一般来说就是指能力卓越,能够超凡脱俗的人。

然而这往往跟修道有关,因此,特别指那些懂得修炼而又能够长生不老的人。

仙也如神、上帝、佛一样,都属于善类。

中国传统上仙都跟神有关,因此即组合成「神仙」这个词。

神仙不是神,但它也不是普通人,是像神一般的人物。

神与神仙哪一个高?

神仙给一般人的印象是它有神通,所以,可以通神,如果照这样的定义看来,神比仙高。

然而,许多修道人却持相反意见,认为仙比神高,为什么

他们认为神不一定要修炼,而仙必须修炼,而且要修炼到超过神之上了才算是仙,就是一般人所说的神仙。

那神与仙如何区别?

神是人死后才能够成为神,而仙是活生生的人修炼而成的。

道教全真道祖师吕纯阳说:

「能识人者为神,能自识者为仙。」

神了解别人修炼到什么程度;而仙只知道自己修炼的程度,其实,是自肯自得的境界,不管他人的修为与状况。

尤其是道家,它们不是要修炼来成神的,它们的目标是修炼成仙。

严格来说修道只为成仙,而不是成「神仙」,为什么?

因为道家认为神仙是俗称,没有什么讲究的人才会称它们为神仙,而修道人自己却不喜欢加上神这个字,只一心想要成「仙」,他们认为「仙」高于神,境界比神还高。

因此,仙是修道的最高境界,是道家专属的概念,只有中国人才有,或中国文化影响圈中才有。

西洋人不是也有神仙(lmmortal)或仙子、或小仙女(fairy)吗?

的确有,但都跟修炼无关。

西方的神仙都偏向于妖精(EIf)之类的,北欧神话称之为精怪(Alfar),但是几乎都称之为「精灵」,名称很多:

1、精灵精怪(Genie)。

2、小魔(lmp)。

3、小仙子(fairy)。

4、元素精灵(Elemental)

5、幽灵(Spirit)。

6、光精灵(Light Elf)叫做弗雷(Frey)。

7、暗精灵(Dark Elf)叫做卓尔(Drow)。

8、家庭小精灵(House-elf)。

9、高等精灵(High elf)。

10、木精灵(Wood elf)。

11、夜精灵(Night elf)。

12、血精灵(Blood elf)。

13、日精灵(Sun elf)

14、月精灵Moon elf)。

15、灰精灵(Grey elf)。

16、野精灵(Wild elf)。

17、水精灵(Aquatic elf)。

18、海精灵(Sea elf)。

19、翼精灵(Avariel)。

它们通常身体都很小,所以大多数都属于小精灵,许多都是西方传说的生物

人为什么有这些传说,大都来自永生的思想,这跟基督教有关。

基督教声称信上帝的人,死后可以上天堂,就能够得永生不死。

不只是西方的基督教有此思想,中国人的老祖宗早就有此思想。

夏朝后羿向西王母求得长生不死的灵药,他老婆嫦娥偷吃了长生不老灵药,飞升到月亮。

左传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齐景公问晏子:

「古而无死,其乐若何?」

晏子答以古无不死之人。

在《山海经》中早就有不死国、不死民、不死山上取食的不死树,还有提炼不死药物的巫祝⋯等的之描写

原来人都想长生不死!

自古就有方士,教人不死之道,世人都能接受,连皇帝都相信。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8月10日)就极听信方士之言,当时有一位名叫卢生的方士对秦始皇说:,

「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热,陵云气与天地久长。」

秦始皇派人入东海的蓬莱仙岛,求长生不老药,但没有结果。

汉武帝(公元前157年7月30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访仙人,一样没有结果,他杀了方士李少翁与栾大(公元前?~前112年)。

为什么?这些皇帝要如此迷信?因为自古帝王都怕死。

这些方士的术数在宫庭中虽没有成功,但民间依然信仰如昔,所讲求的就是神仙之道,其实他们最吸引人的是其神秘之术。

他们最大的神秘在于「尸解」之术,说明人不能在生时飞升,但死之后当尸体消亡之时,依然可以超升。虽然避谈长生不死之术,但死后神灵可以超升,其最终结果还是一样。

至于如何尸解与超升,当然少不了用修炼以求解脱让神灵不死,其方法有:

1、炼外丹。

2、炼内丹。

3、炼药服食。

4、炼精化气。

5、炼气还神。

6、炼神返虚。

8、精、气、神一体。

9、真我。

10、真人。

11、至人。

12、神人。

13、圣人。

14、长生。

15、神仙。

如庄子(东周战国中期)在《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神人一样: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这就是「禀自然之妙气」让人可以「逍遥」,所以《庄子逍遥游》中说: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这些至人、神人、圣人,一层层地如金蝉蜕壳,以至于神灵不死,可与天地同寿。

庄子在《大宗师》中提到了「真人」,他说:

「有真知者为真人。」

考古家说这个真人的思想是汉代人牵强附会插进去的,并不是庄子原有的意思,然而真人、至人、神人、圣人都出自《庄子》一书,无论如何都已经成为人修炼的境界了。

道家庄子的真人、至人、神人、圣人的思惟,就成了后来所形成的道教的蓝本,只是道教强调的是「仙」或「神仙」而已。

不论真人还是神仙,都在说解脱之道与超越生死。

《庄子大宗师》又说:

「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谋士。若然者,过而弗侮,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意思是:

「什么是真人?古代的真人,不占算,不强求,不谋算未来。如果这样,有过不后悔,担当不觉得意。如果这样,登再高都不怕,入深水也不会湿,进到火中也不觉得热,只有知道如何入大道的人才可以如此。

古代的真人,睡觉不作梦。醒来也不烦忧,吃不讲究肥美,呼吸很深沉。真人深呼吸长到脚跟,一般人的呼吸很肤浅,只在喉咙。委屈求全的人,话都讲不出来。欲望深重的人,天机很浅薄。

古代真人,不贪生,不怕死;生不值得高兴ncQub,死也不抗拒;自由自在的去,自由自在的来。不忘记生从哪里来,也不追究死到哪里去;接受生之喜悦,死是回归。这就是不用心智助道,不用人意帮天。这就是真人。」

庄子的真人思想渐渐转化成了神仙的概念。

道家很强调善,《老子》第七十九章章中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道教当然也强调「善」的重要,说善人才可以成仙,要人多做善事。

如何成仙?

除了行善积德之外,超尘脱俗更重要。

仙,不是一般凡人,而是超脱的人,经过修养与锻炼,能吸收日月精华、天地灵气,而达到天人合一或人道合一的境界,这样才可以做仙,永生不死、青春永驻、长留人间。

只有人才可以成仙吗?

不是,万物都可以成仙,无论是人,或动物,或植物,甚至是山川、树石、非生物⋯等,都可以成仙。

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仙?

什么人都可以,只要肯修,但能否成仙?就要看个人的造化了!

成仙的方式有哪些?几种?

大体上有两种:

1、被动成仙-

不是自己主动修炼成仙,而是被动成仙。

这是什么意思?

如人、动物、植物、无生物等受到启发而成仙,如:

(1)仙人指点。

(2)仙气感染。

(3)服食仙丹。

(4)吃了妙药。

(5)吸收日月精华。

(6)充满天地灵气。

(7)与天人合一。

(8)达到人道合一。

(9)长期处在仙道的环境之中。

(10)仙风道骨之人。

以上这些人、物都可以被动成仙。

2、主动修仙-

万物都可以被动成仙,只有人和少数动物才可以修仙。

这跟主动修炼有关,如何修?修哪些?大体上有:

(1)有缘人。

(2)有道缘。

(3)遇正宗道门。

(4)得正宗法术。

(5)养生。

(6)行善。

(7)助人。

(8)积德。

(9)拜师。

(10)学艺。

(11)度人。

(12)养气。

(13)辟谷。

(14)服气。

这跟佛教的「佛度有缘人」一样,因此明门正派很重要,不能盲修瞎炼。

仙有没有级别?

有,仙因为修炼与境界的不同,一般分成二种,一个是天仙、一个是地仙。

然而广义来说分成五种,又叫做「五仙」,从级别最高到最低的,分别是:

1、天仙-

境界到达天界,甚至超越过天界以上的仙人。

2、地仙-

境界只到地界,或境界已到达天界,但愿意在地界服务与做事的仙人。

3、神仙-

一般是人死之后,魂魄归天,被敕封到天庭或地府做事的人就是被仙。

4、人仙-

境界虽可达天界,但他宁愿在人间度化的仙。

5、鬼仙-

境界并不高的仙,或者是虽达到天界,但他情愿到鬼界服务;更有些是误信旁门左道,结果只得鬼仙,等而次之的只是妖魔鬼怪而已。

无论什么仙,都是肉身成道,也就是肉身成圣。

当然也有另类的仙,如散仙。

什么是散仙?就是没有受到官方承认的仙,有时候散仙也会是对懒人的一种嘲讽。

如果受到官方承认的仙,就可成为真仙。

什么是官方承认?就是受到天庭的承认,可入仙籍与真流。

天庭由谁负责?由玉皇大帝管辖。

入了仙籍就要接受玉皇大帝调派差遣,有些当天官,有些当地官,可以管理人类、教化人类。

如果不接受玉帝管辖的就可以自作逍遥仙人,住在仙山或仙岛,自由自在。

仙的重点在自由自在,人的天性就有自由自在的特性,因此人人可以成仙,因为人人拥有仙的身份证。

【完】

人类第三十二张身份证是佛的身份证

梦见海精灵

讲到神或仙就会让人想到佛,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佛当然跟佛教有关。

其实中国在佛教未传入之前就有佛字了。

当时的佛没有人字边,只是单纯的「弗」。

在甲骨文中「弗」,写成一个弯曲而且连在一起的「二」,中间有二个直杠,就是竖起的「二」。

中间竖起直杠的「二」是两支枪或箭;中间弯曲而且连在一起的「二」,其实是一条绳子,正好用来绑住直杠的两支枪或箭。

这是什么意思?

「弗」的意思是把箭或枪捆绑起来,象征「休兵」,意思是化干戈为玉帛。

金文、篆文的字形与意义也相同。

东汉许慎(约58年~约147年)的《说文解字》中说:

「弗,挢也。从丿从乀,从韦省。 」

意思是:

「弗,矫正的意思。字形采用『丿』、『乀』,是省略式的『韦』,是会意字。 」

「弗」本义是「休战」,引伸一下就成了「放下」,同时暗示他是一个可以放下武器的人,因此就在「弗」字加上「人」边,就变成为了「佛」。

「佛」在古代的意思就是一个放下武器的人,再引伸出来便成为放下万缘的人。

谁能放下武器与万缘呢?就是「佛」,正好西方就有「佛」。

可以放下了也就觉悟了,是为佛。

西方的佛来自佛教,于中国汉朝时代,即公元一世纪时传入中国。

佛教的创始并不是在公元一世纪时,而是在公元前六世纪时的印度,由释迦牟尼(kyamuni)所创。

释迦牟尼(kyamuni)的意思是「 释迦族的圣者」,他姓乔达摩,名悉达多(Siddhttha Gotama,约公元前566年~公元前486年)。

公元前三世纪,印度由旃陀罗笈多‧毛里亚( Chandragupta Maurya)建立了孔雀王朝(Maurya)。

旃陀罗笈多(Chandragupta)是他的名,毛里亚( Maurya)是他的姓,意译就是「孔雀」(Maurya),所以才有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国王是阿育王(Aoka Maurya,公元前304年~公元前232年),音译为「阿输迦」(Aoka),意译是「无忧」,所以他又被称为「无忧王」,把佛教订为国教,把佛教传播到全世界,当然也包含中国,至少到达西域各地。

佛教传入中国是什么时候?

据历史学家的考证是在东汉明帝(28年6月15日~75年9月5日)时,永平10年(公元67年),朝廷派使臣西行求法。

正史中有记载。

南朝刘宋的范晔(398年-445年)所著的《后汉书》西域传中说:

「明帝夜梦金人,长大,项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像焉。」

北宋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所主编的一本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七中说:

「初帝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因遣使之天竺,求其道,得其书及沙门以来。」

《佛祖统记》中记载:

「(永平)七年帝梦金人丈六,项佩日光,飞行殿庭,但问群臣,莫能对,太史傅毅进曰:臣闻周昭之时,西方有圣人者出,其名曰佛。帝乃遣中郎将蔡愔、秦景、博士王遵等十八人使西域,寻求佛道。十年,原由网蔡愔等于中天竺大月支,遇迦叶摩腾、竺法兰,得佛倚像梵本经六十万言,用白马驮着到达洛阳,法兰以沙门之礼相见,住于鸿胪寺。十一年,敕洛阳西雍门外建立白马寺,摩腾开始翻译四十二章经,藏梵蓝本于兰台右室,图佛像于西阳城门及显节陵上。」

东汉明帝为什么要派使者去印度访求佛法呢?

这里发生了一个最早到「西方取经」的故事。

永平3年(60年),东汉明帝晚上作梦,梦到了西方有金人。

永平7年(64年)明帝派郎中蔡愔、中郎将秦景、博士王遵等一行十八人到西方求法。西方,即印度。

蔡愔等人到达印度西北方的大月氏,就是现在的阿富汗一带,在中天竺遇见了竺法兰(Dharma-ratna)与迦叶摩腾(kyapa-mtaṅga)两位高僧,因此力邀他们来中国。

永平10年(67年),朝廷使臣蔡愔等人从印度回到洛阳,用白马驮回舍利、佛像与佛经,竺法兰(Dharma-ratna)与迦叶摩腾(kyapa-mtaṅga)也到洛阳传法,佛教正式传入中国。

永平11年(68年),汉明帝建立了白马寺,供奉佛像。竺法兰(Dharma-ratna)与迦叶摩腾(kyapa-mtaṅga)住在里面,而他们将带来的大夏文的《法句经》(Dharma-pada),翻译出来,叫做《佛说四十二章经》,这就是中国的第一部佛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简称《四十二章经》,是佛经的节录品,总共有四十二段话,每段话成一章,共四十二章,所以叫做《四十二章经》。

牟子(170年~?),名融,字子博,东汉末年佛学家,他精通诸子百家,在三国时代,着有《理惑论》37篇,以儒、道的学说来谈佛法,是中国第一部佛学专著。

《理惑论》中说:「于大月氏写《佛说四十二章经》。」

意思是,《佛说四十二章经》是在大月氏译出,然后才传到中国。

中国现代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生于山东省临//www.58yuanyou.com清市,他认为《佛说四十二章经》译自大夏文的《法句经》(Dharmapada)。

为了方便称呼,《佛说四十二章》简称为《四十二章经》,是一部佛学入门书。

南朝刘宋时代范晔(398年~445年)所著的《后汉书》中ncQub说:襄楷在延熹九年(166年)上疏桓帝,曾经引用《四十二章经》。

这段文字证明东汉末年时《四十二章经》已传入中国。

襄楷(?~约186),是东汉时代的方士,字公矩,平原隰阴人,即现在山东省济南市,懂得天文与方士之术。

《四十二章经》在东汉时就有了翻译的古本,魏晋时代流传着好几个版本。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之后,就形成了北朝,南方也形成了南朝,因而南北朝对峙。

刘宋(420年~479年)是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版图最大的朝代。

到南朝刘宋时代,《四十二章经》只剩下两个译本:

1、东汉古本。

2、支谦的译本。

到如今,仅存支谦的译本。

支谦(约三世纪,东汉末年与三国时代)为大月氏人的后裔,是大月氏的优婆塞,身体细长而黑瘦,白眼而黄睛,一副西方人士的模样。

优婆塞是佛教的在家居士。

他的祖先在汉灵帝(刘宏,156年~189年5月13日,东汉第十二位皇帝,168年2月17日~189年5月13日在位)时代,从大月氏来到中国,他精通汉文与梵文;汉献帝(刘协,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字伯和,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帝,189年~220年在位)末年,京城兵灾,他随族人逃避兵乱来到江南,从事译经工作。

支谦的前辈译经家是竺法兰(Dharma-ratna),他是中印度人,更是佛教的高僧,他通晓汉语,来中国后住在白马寺和大法王寺,60多岁时在洛阳病逝。

竺法兰的译经的伙伴是迦叶摩腾(kyapa-mtaṅga),他也是中印度人,婆罗门出身,后来成为佛教的高僧,来洛阳之后跟竺法兰一起住在白马寺,公元73年在洛阳圆寂。

汉明帝永平十四年(71年)正月一日,五岳八山的道士褚善信等六百九十人上书,请明帝用火烧经典来检验佛道二教孰优、孰劣。

同月十五日,明帝将大家集合起来,竺法兰与迦叶摩腾也在场,当众用火烧佛道两教的经典,结果道经烧成了灰,而佛经毫髪未损,于是竺法兰与迦叶摩腾趁机出来宣扬佛法,大家都皈归依佛门。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东边十二公里,北依邙山,南临洛河,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建立,是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从此佛教所有的庙宇都叫做「寺」。

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祖庭」与「释源」,就是发源地。

佛教东来,真的是在东汉明帝永平10年(公元67年)吗?

其实有许多人反对,提出许多证据,证明不是,是更早,如:

1、西周穆王时代文殊和目连来中国-

西周第五代国王周穆王(约公元前976年~前922年,另一说法是在公元前1001年~前947年)时,有文殊和目连西来中国教化穆王,并且建立寺庙、雕塑佛像。

2、东周列子-

春秋时代郑国的列御寇(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之间,享年不明)所写的《列子》「仲尼第四」中说:

「孔子曰:[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丘疑其为圣。弗知真为圣欤?真不圣欤?]」

所以有人怀疑,孔夫子所说的「西方之人有圣者焉」,指的就是佛陀。

据考证列子的成书年代约在西汉末年。

3、东周战国末期的羡门-

宋玉(约公元前298年~公元约前222年)是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鄢城人(今湖北省襄阳宜城市),是继屈原之后为最出色的楚辞家,着有《高唐赋》,其中谈到「羡门」。

这个「羡门」,解经家说它就是「沙门」。

「沙门」就是出家的修行人,佛陀就自称为沙门。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或前135年~前90年)《史记始皇本纪》之中也有「羡门」的记载。

4、东周佛舎利塔-

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国王是阿育王(Aoka Maurya,公元前304年~公元前232年)把佛教原由网定为国教,公元前250年举行第三次佛经的结集,而且在印度建立了八万四千座佛舍利塔,也到中国建立了十九座,大约在东周末年至秦始皇年间。

5、秦始皇时代的沙门释利防-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8月10日,公元前246年~公元前210年在位)的时代,就是印度阿育王(Aoka Maurya,公元前304年~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72~公元前226年在位,时间上有落差)的时代。

隋代费长房(生卒年不详,活动年代大约在公元562年~597年)所撰、共15卷的《历代三宝纪》中记载:

「又始皇时,有诸沙门释利防等十八贤者,赍经来化。始皇弗从。遂禁利防等。夜有金刚丈六人来破狱出之。始皇惊怖稽首谢焉。」

这是秦始皇四年(公元前243年)所发生的事,西域沙门释利房等十八个沙门来到秦朝的都城咸阳,还带来佛经,秦始皇说他们是妖孽,把他们逮捕下狱,秦始皇当夜就梦见丈六金人破狱来救,秦始皇惊慌失措,顿首谢罪。

另外《帝王世纪》也有释利房的记载。

《帝王世纪》是西晋医家皇甫谧(215年~282年)所编撰,原书已失传,现存本有十卷,是后世人所搜集、编辑而成,谈的是三皇以下到汉魏时代间历代帝王的世系、年谱与事迹。

《帝王世纪》是继司马迁(公元前145年或前135年~前90年)《史记》之后,第二部有系统的记述历代帝王的史书。

北齐魏收(506年~572年)所撰的《魏书》〈释老志〉中也记载有释利房的事,但是考证不易。

这个沙门释利防,可能跟佛陀释迦牟尼有关。

宋朝志磬(生卒年月不详)于1269年编撰了五十四卷的《佛祖统记》中,也谈到「释利防」,只是变成了「室利房」。

6、西汉武帝时代的金人-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 121年),大将军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北伐匈奴时,把匈奴休屠王祭坛上的金人带回献给武帝,高达一丈有余,武帝把它放在甘泉宫里早晚焚香礼拜。

这个金人可能就是佛像。

汉武帝拜金人的说法,确有历史记载,但是所谓的金人是否就是佛像或佛陀雕像就很难说了。

《魏书 释老志》就持反对意见,他认为匈奴王所供奉的金人,可能不是佛陀,而是当地的神祗。

7、西汉中业的张骞-

据南宋著名佛教史家、天台宗僧人志盘所撰的一部纪传体佛教通史《佛祖统纪》记载:

「及开西域,遣张骞使大夏,还,传其旁有身毒国,一名天竺,始闻有浮屠之教。」

浮屠之教就是佛教;身毒就是印度。

张骞(公元前164年~公元前114年)于西汉建元二年(前139)由匈奴人甘父作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受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从陇西(今甘肃)往妫水(今阿姆河一带,现为乌兹别克共和国)流域出发,中途在祁连山遭匈奴俘虏、囚禁,还娶匈奴女子为妻,后来逃出来。

前129年,张骞从匈奴逃脱后继续西行,取道车师国(今新疆吐鲁番盆地),接着沿塔里木河西行,经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东)、疏勒国(今新疆喀什)等地,翻越葱岭,到达大宛(Ferghana,今费而干纳盆地),这里,离出发地达6000公里。

他们再向西到达大月氏人的妫水流域(乌浒水,Oxus)的康居(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还到了大夏国(巴夏特里亚)。

前128年(汉元朔元年),张骞启程回国,即使绕远路还是被匈奴人抓到。

所幸他又再次逃脱回到长安,总共经历13年的苦难,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

8、西汉成帝时代的《佛经》-

西汉第十二位皇帝成帝(公元前51年~公元前7年)时,儒家术士刘向(约公元前77~公元前前6年)在宫廷的天禄阁中整理图书,他在藏书中发现有《佛经》,并且在其所著的《列仙传》中也曾经提过此事。

9、西汉末年的《伊存授经》-

据《三国志魏志东夷传》记载,西汉哀帝刘欣元寿1年,即公元前2年,大月支国王派使者伊存来中国首都长安,口授佛经《浮屠经》给博士弟子景卢。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伊存授经》。

以上九说,除第九说《伊存授经》的证据较为充分之外,其他学者如西晋史学家陈寿(蜀汉怀帝建兴十一年(233)~西晋惠帝元康七年(297 )在《三国志》的《魏志》西戎传中,魏人鱼豢的「魏畧」中也引述了《伊存授经》的事,看起来其真实度满高的。

其余各说除汉武帝的《金人》说大概是事实之外,许多都是属于「传说」性质,最主要是证据力薄弱,甚至于子虚乌有,难以相信。

照这样说来,佛教东来中国,时间当在汉武帝之后、明帝之前。

为什么佛会在中国流传?因为中国人人人拥有佛性,原来人人都拥有佛的身份证。

【完】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梦见海精灵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jiemeng/15447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