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为什么不能上映

【版权申明:本文为@影吹斯汀 独家原创稿,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or转载,违者必究!】

失踪一年的战争大片《八佰》终于在本周末开启了点映。首日票房近1500万,并且一度冲上热搜,时隔一年话题体质仍然不变。

八佰为什么不能上映

在影片内容引发大规模讨论前,《八佰》先因为发行上的“创新”带来了一原由网些争议。先说点映资格,这次片方在影院筛选上给了详细规定↓↓

1、可放映影院标准:2019年票房1000万(含1000万)以上,不含服务费。

2、新开业的,无完整年票房数据的,因无法测算,此次不在点映范围之内。

3、在名单中,但不开业的请自行剔除。

这基本等于设立了一个“准映”门槛:以1000万票房为基准,众多中小规模的影院,尤其县城级别小影院基本无缘点映。

根据业内人士的分析,这项规定主要是出于防盗录的考虑。小规模影院监管困难,干脆一刀切。

片方还施行了“间歇式密钥”:每日23:00至次日早上08:59密钥不生效,影院无法放映影片,最大程度杜绝夜间偷录的可能。

八佰为什么不能上映

值得注意的是,“门槛制”也被用在影片的正式上映中。

这次《八佰》施行了“买断式”发行规模小、过去票房收益不高的影院如果想要获得放映权,要先交一笔“买断费”,片方不再参与票房分账,影院获得的收益无论多少全部属于自己。

消息一出,不少中小影院感到“心头一紧”。本来指望这部战争大片上映能拉动影院的人气和票房,现在能不能交上“会费”都是问题。

八佰为什么不能上映

当然这次《八佰》也给了一些回旋余地,如果影院想要延续分账模式,还是可以与片方沟通。

目前这项非强制的“准入门槛制”,被普遍认为是疫情之下的特殊办法。毕竟谁也无法预料明天的形势,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回本,是片方出于商业角度必须作出的考量。

从目标受众考虑,《八佰》的主要观众群并不是“小镇青年”,小影院的票房贡献也不大,或许集中精力照顾目标人群更划算。

八佰为什么不能上映

当然在《八佰》身上,更有争议的老问题还有两个,一是最大出品方华谊的公司形象,二是影片的内容。

2018年中开始的“崔永元怒怼《手机2》”事件,最初是崔永元和冯小刚的陈年恩怨,后来延伸到了演员的“阴阳合同”等问题,范冰冰也被拉下水。一系列“大瓜”让外界开始质疑华谊的财务问题,再加上长期没有拿出优质电影,华谊无论是经营还是口碑上都遇到了危机。

一时间“抵制华谊”的呼声屡见不鲜,直至现在还有执着者。《八佰》的第一出品方就是华谊,所以自然也在“华谊黑”的抵制之列。

八佰为什么不能上映

更大的争议来自影片内容。去年《八佰》本来是上海电影节开幕片,结果突然因“技术原因”取消放映,之后又迅速撤档。至于被迫消失的理由,最普遍的看法是历史观有问题。

《八佰》讲述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他们只有四百多号人,却对外称有八百人,以少敌多顽强抵抗四天四夜,不少人壮烈牺牲。

这里面主要引发争议的地方,是有观众认为切入角度不对。

在一篇讲述为什么抵制《八佰》的文章中,“影片情感色彩不符合历史”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他们认为,个体牺牲固然值得赞颂,但不能完全不提当时国民政府的不作为。

八佰为什么不能上映真实的“八佰壮士”

历史上,这支军队被国民党高层扔在四行仓库打“表演战”以表示“抗日诚意”,从而争取西方国家的支持,事实证明这完全是一种幻想。军队撤入租界后,也没有获得英雄礼遇,副团长谢晋元被刺杀,幸存的士兵还是成了日军的俘虏。这又是当时政府无能的一个表现。

《八佰》在歌颂不该歌颂的群体,歪曲了历史,是影片上映前很多人坚持的看法。

之前导演管虎还给自己挖了个坑,去拜访了时任当时国民革命军88师师长的孙元良之子——台湾著名电影演员秦汉,这被很多人认为是要正面表现孙元良的形象。但历史上的孙元良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在历史资料关于他的生平介绍里有十分醒目的四个字——“贪财好色”。

八佰为什么不能上映

总之从故事选材和情感走向来看,《八佰》明显“立场不对”

其实可以先从历史大局观来看这个问题。故事背景在淞沪会战时期,这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不可否认,当时的国民政府的确心存幻想、抗战不力,但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确实有重大意义。

同样是反侵略,同样是为民族解放而牺牲,这个价值就应该被承认。作为淞沪会战中的知名事件,“八佰壮士”的故事也值得搬上大银幕。

八佰为什么不能上映

至于一些细节上的质疑,大多数是没有看到影片时的猜测。事实上《八佰》如果要说有“立场”,那么表现普通士兵的家国大义、老百姓目睹国人牺牲后唤起的民族团结,就是最大的立场。

虽然没有用“常规角度”切入,但《八佰》的确是一部真正表达爱国主义的主旋律电影

八佰为什么不能上映

先来谈所有人都好奇的第一个问题:《八佰》到底删改了哪些地方?

目前的上映版片长147分钟,相较于之前资料显示的165分钟减少了18分钟。这个“删减”算是幅度很大的了。但全片看下来,这并不足以成为扭转影片导向的所谓“补救措施”。电影要表达的主题,自始至终没有改变。

【影片里比较明显的几个改动有↓↓】

影片开场阮经天饰演的“金丝镜”一角戏份被整体删除,他因为会说日语被打为“汉奸”,遭到群攻;

“青天白日旗”和相关图案不再有清晰镜头及特写,这个改动也影响了国军士兵保护旗杆不被日军击落的桥段,比如欧豪在这场戏的镜头有删减。

其余很多是小细节上的调整,比如某些人物称谓被重新配音,换以更淡化身份的词汇。

但值得一提的是,有细心观众发现去年未公映版本的龙标是2019 888号,今年上映版龙标改成了2019 800号,这个定制版龙标看起来像是一种“特殊照顾”。

八佰为什么不能上映阮经天戏份被删除

虽有删改,但影片整体的故事架构、情感表达、人物塑造,保留得都相当完整。增加的背景科普、抒情类字幕,只是更直白地点明主题和立场。实际上没有这些辅助,依然能感受到《八佰》绝不是所谓的“洗白片”,而是拍给所有国人的一部“精神提振片”。

83年前,“八佰壮士”明知政治大人物们的意图,仍然以身许国。在当时抗战形势一直不利的情况下,这个举动极大提振了国人信心,团结起来保家卫国。

在今天的国际形势下看《八佰》,同样有相似意义。追求和原由网平是大目标,但我们也不惧怕对抗。

影片结尾有个意味深长的画面:镜头视角从四行仓库的弹孔中慢慢推出,如今仓库周围已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大都市,1937年那些成片的废墟已消失,被西方国家划“租界”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

比起几十年前,我们有了更强的能力和信心去面对一切矛盾。这难道不是最直接的爱国宣传吗?

八佰为什么不能上映如今的四行仓库也是一个有爱国主义教育作用的景点

当然,《八佰》毕竟只是一部文艺作品,我们仍然需要排除政治因素,只从电影角度来分析优劣。

放在战争片的大类型中,《八佰》绝对是一部有水准,也符合当下国际制作潮流的好片。这不仅体现在制作标准——影片是亚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电影,更具体表现在叙事、镜头运用、人物塑造等每一个涉及内容的方方面面。

战争大片要“好看”,必定要做到“爽感”:一是氛围强,能调动紧张感,有视听冲击。二是动静结合,有笑有泪,看片时情感得到宣泄。在这两点上,《八佰》并没有让人失望。

八佰为什么不能上映

先说氛围,影片以来自湖北保安团的几个小人物为切入视角,通过他们的眼睛看到成片的废墟与尸体、难民的拥挤,以及初次与敌人枪战交锋的恐惧,短短几分钟的开场,就刻画出了上海战场的肃杀气氛,观众情感得以迅速代入。

电影中对于场景范围的选取也比较巧妙。除了最大的主场地四行仓库,河对岸的租界一角也是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视觉上能够形成一种震撼——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却形成尸横遍野与灯红酒绿的两个世界。一暗一明,对比强烈。

八佰为什么不能上映

这种对比也在情感上带来另一种震撼——绝望对面就是希望,士兵们却因为军人身份和日军的炮火阻隔不被允许越原由网过河道。片中有不少士兵们的“望远镜视角”,以及看着对岸的观察视角,羡慕与渴望的眼神中,是作为人对美好生活的本能渴求。

八佰为什么不能上映

而对面的老百姓起初隔岸观火宛如看现实戏剧,之后再逐渐被对岸的牺牲唤醒爱国精神,想尽办法越桥、空投给军队送物,用大字指示牌提示他们敌人的进攻目标,代表的是战场之外普通民众真实的心态变化。

八佰为什么不能上映

在租界的这边,还有不少处在战争之外“第三方”的外国记者在进行评论,观众也可以从多重视角来看同一事件中不同立场的人会如何理解。这种“吃瓜”视角,也更加深了上文所说的战争的“作秀”讽刺和普通血肉之躯的悲剧性。

八佰为什么不能上映

相比《芳华》《集结号》等叙事情感与战争场面交杂的方式,从头打到尾的《八佰》,是一部更为纯粹的战争电影,描述这场抵抗本身,是绝对的主体内容。再加上把故事放置在一个相对小的场景中,对整体节奏的把控有着更高要求。这一点,导演管虎的处理可谓出色。

从保安团主角小团体进入四行仓库开始,观众就不得不随时提着一口气看完全程。“仓库保卫战”基本可以切割出三个高潮:日军水中偷袭,集中火力发誓3小时攻下仓库大战,国军为振奋士气升旗、再保护旗子不被日军炮火轰倒。水陆空各种战场全都被拍了一遍。

八佰为什么不能上映

战斗难度不断加码,士兵牺牲越来越惨烈,对岸百姓的爱国情怀被一点点唤醒,观众情绪也在不断往上顶。

略可惜的是戛然而止的结尾,留下一个悬而未决的悬念,观众最终渴望的高潮没有到来,情感也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落点。

不过这个没有明显获得胜利和解脱的结局,在战争爽片中也有些独特“奇迹”逆袭不是战争常态,将士们未知的命运,也留给银幕内外更多思考。

八佰为什么不能上映

在战争戏中,“软硬结合”是影片的一大特色。

管虎并不吝啬用“大尺度镜头”,从大场面到细节,都做足氛围。血浆喷溅、爆炸、枪战、拼刺刀、尸体小山,都是视觉和心理的双重刺激,全方位表达战争psxTiBtBh的残酷。

八佰为什么不能上映

但他也有意使用了另一种“柔情视角”来表达战场上的爱、希望,与勇气。比如一直在奔跑的白马,没成年的“小湖北”听着戏曲想象哥哥欧豪化身戏中的大将,姜武唱戏给自己壮胆,唱词也非常契合当时的氛围。

这些意象化的文艺元素,也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刚柔并济”的调和,让紧张的战场气氛有喘息空间。

八佰为什么不能上映

在战斗中夹杂的文戏部分,则用来刻画人物。作为一部典型的“群像电影”,全片出现了大量角色,每一个都拥有鲜明的性格,即使不能完全记住名字,也会想到他们的高光场景或者有代表性的事件。

比如欧豪年少无知但有正义感,姜武的怂和油腻中年男个性,张译小心思多但卑微,王千源的土味粗暴气息,魏晨和李晨的热血青年气质....

他们能被记住,都因为足够真实,真实到甚至有点喜剧色彩。在“英雄”的称谓之外,他们都是一个个鲜活的小人物。所有角色都操着天南海北的方言,这也大大增强了人物“接地气”的真实性。

八佰为什么不能上映

//www.58yuanyou.com欧豪这个军队中的“主视角”为例,他代表的是普通士兵的典型成长路径。从开始的怂、想家想妈妈,被迫扛起枪克服心理恐惧杀敌,到带着仇恨与勇气主动跑上战场,这个心理转变才是属于“人”的成长,也符合他农民出身,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背景。

与他一个阵营的“散兵游勇”们,无不是在被逼迫中开始逐渐变坚强,在一次次目睹同胞死亡后才知晓反抗的意义。和主旋律伟光正的抗日剧不同,这才是普通人面对战争最真实的感受。

八佰为什么不能上映

魏晨、俞灏明、李晨、杜淳等代表的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精锐部队。他们视死如归,但也有柔情一面,人物塑造同样丰富立体。

这次管虎启用了很多年轻演员,有的在观众眼中是演技不值得期待、也不够硬汉的流量小鲜肉。

但惊喜的是,这批“流量”倒是稳稳接住了角色。欧豪、魏晨有不同类型的硬汉风,俞灏明则把身上的伤疤和角色经历集合,真情实感地演绎了一个火场中的幸存者,戏内外的呼应很令人动容。

八佰为什么不能上映

相比之下,张译、姜武、王千源等老演员反而缺少惊喜,角色形象符号化,“工具人”的作用更明显。

八佰为什么不能上映

河对面的“老百姓阵营”,也有个性突出的角色。侯勇饰演的大学教授被梁静饰演的老婆每天“管制”,典型上海小市民夫妇的特质刻画生动,而关键时刻他又显现出“真男人气质”。刘晓庆和李九霄这对“赌场姐弟”几乎没有台词,但都以各自的方式表达了家国大义。

每个人都有缺点和私心,再在被逼至绝路时爆发出惊人潜力,这比绝对的伟光正要动人得多。

八佰为什么不能上映李九霄饰演的小弟“刀子”

除了真实,《八佰》在人物塑造上的另一大优点是善于抓细节。人物背景融于叙事,一笔带过却有想象空间。像是刘晓庆房间里有一张军人遗像,立刻交代了她遗属的身份,其中未说的故事值得细品。

八佰为什么不能上映刘晓庆饰演蓉姐

优点说了很多,但《八佰》也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再用高一点的标准来看,结尾从内容到情绪都差一口气,也没有像《拯救大兵瑞恩》那样提出一个“灵魂一击”的命题。

但放在国产片,甚至像《决战中途岛》那样套路的好莱坞片里,这样的工业水准已经给出了很多惊喜。

如果战争片必须要承载什么意义,《八佰》也成功让观众感动、感恩,年轻一辈也具象认识到什么是先烈。

八佰为什么不能上映

它甚至还有一些拍摄时始料未及深远意义。“八佰壮士”中,很多都来自湖北,在今年这样的情势下上映,也是对湖北英雄精神的致敬。

抛除那些无谓的争议,不以是不是能救市来评判这部电影的成功。单纯看完这个故事,感受到大时代中小人物的不易,看到个人与大集体的紧密联系,同时,也通过“回望”学会珍惜现在。这也许就是《八佰》带给普通人最大的收获吧。

而对于“中国电影”这个议题来说,导演陈思诚看完片后的一番话让蜀黍感同身受:“电影就是电影,这就是电影。”

有这样的电影存在,娱乐至死的中国电影,就没有完全死去。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八佰为什么不能上映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baike/9711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