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为什么叫文山

文山为什么叫文山

……………………广原由网告……………………

导读:

作为一个砚山人,15年前,小编在文山读书,学校就在西华山脚下。每逢周末都会和几个同学到城里逛街。响水桥每次都要经过,但是却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叫响水桥?听说现在政府在推进“文砚同城化”,以后文山和砚山就相当于一个城市了!作为砚山人原由网,我觉得文山的一些地名的来历还是有必要知道的。今天就给平台的朋友们分享一下文山城几个老地名的来历……

图片仅供参考

文山为什么叫文山

文山为什么叫文山

三元洞

文山三元洞,位于文山城西面西华山//www.58yuanyou.com悬崖之上,距山麓约120米高的半山腰排生三个洞,主洞既深且宽,洞外峭壁峥嵘,古树苍劲,老藤盘生。任是三伏酷暑,入洞清凉爽透。清康熙年间,乡人在主洞供奉观音,接着在山麓建西华寺。至清末民国初,已成为文山一大胜景

“元”的本义为“头”,引义为“始”、“第一”。明清两代称连续获得乡试第一名(解元)、会试第一名(会元)、殿试第一名(状元)者,叫连中三元。清咸丰年间,文山人李熙文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乡试中举,进京会试取贡士,补选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其实李熙文并未获得解元、会元、状元。只因连续三次考取,文山人将其附会为连中三元。光绪元年(1875年),文山地方官府为宣扬李熙文“连中三元”之喜事,议定将三眼洞名改为三元洞。

文山为什么叫文山

文山为什么叫文山

观音阁

文山城观音阁位于西门外盘龙河滨,北桥上游约1000米西南岸与田坝心大水沟交汇处,并与北桥外石榴园(即今琵琶岛)隔河相望。从原老城西门出城,顺威远街西南方向行走600米许,便到观音阁。

据文山老一辈文化人王需章、吴明铣等老先生生前回忆,以及有关历史文献记载,文山城北门外的泰安桥建于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俗称北桥。桥长33米,面宽7米,为三孔石拱桥。桥面一侧建房屋,中为观音殿,立石雕观音鎏金像。殿两侧为餐馆,可供过往行人旅客就餐。

清康熙初年改土归流,文山设开化府,知府刘诉于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初筑土城,之后便陆续有川湘商贩在西门外城墙脚一线搭建临时商铺做生意。由于泰安桥上的观音殿规模太小,到南桥外大兴寺内的观音阁参拜又路途太远,地方官吏为满足川湘商贩和城内参拜者们的需要,约于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在北桥上游约1000米西南岸炮台脚附近,盘龙河与田坝心大水沟交汇处建观音阁。据《楞严经》载,观音部族居住的南印度额纳特珂克海岸有潮音洞,为观音道场,因此,潮音洞是观音道场必不可少的设施。盘龙河岸虽无洞,但此地有河有沟,可视为海岸,所以,选址较为合适。

观音阁为二层建筑,瓦屋面,重檐歇山顶,穿斗抬梁式混合木结构。底层为通道,面阔5.4米,两边各有一绺阔约2米的用房,内置木柜台,出售冥香纸钱银锞之类的进神物品,供参拜进香者购买。西边设木楼梯,楼上设置观音道场,供奉观音佛像。枋板、斗拱、昂、翘等处雕有动植物浮雕图案,颇具清代建筑风格。

观音道场除主尊观音外,左右还设有文殊和普贤,并配有善财和龙女两个侍童。

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文山知县朱光燕改筑砖城,分别在东南西北方向各建了一座城门。建为砖城,已是永久性建筑,商人们便把临时铺子改建为永久性商铺,从西门外一直延绵到炮台脚再到望松庵都建得有商铺、马店,逐渐形成街道,成为文山城商业贸易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街道初具规模,由于紧临威远门,便把从西门外经观音阁再到望松庵的一段街道取名为威远街,把西出观音阁经水码头再到田坝心的一段街市取名为背河坎(后改为盘龙街),把从西门水码头到北桥的一段街市取名为临安坡(后划归佛寿街、今为威远街)。

清同治、光绪年间,到昆明做三七生意的商人得知昆明有威远街和小西门,联想到文山也有威远街和西门,于是把文山城观音阁与西门对举,把西门称为大西门,把观音阁称为小西门。观音阁既无城门启闭,也无城墙连接,更无兵士驻守,所以它不是城门,而是观音道场,名叫观音阁

文山为什么叫文山

(同时期的南桥照片)

文山为什么叫文山

老城墙

文山老城中心地势较高,东、南、北三面较低。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文山知县朱光燕改筑砖城,在城墙的东南西北四方设4座城门。旧址从现在的惠祥大厦起逆时针方向,向东经东风路,到原小而全与原州供销社门市之间的路口,即为南门。

过南门继续向东,到文化大厦,经休闲广场南沿,向东到游泳池、盘龙公园,经原实验小学门前,再到州军供站、州妇幼保健院,到报社印刷厂北侧,即为北门;从北门向西,经老州公安局,上坡到老县医院西侧将要爬坡处为西门。

从西门向西沿内梁子爬坡,到望松庵(原县商业局)背后,有一炮台,过炮台不远处有一豁口,是1945年为躲避日机轰炸时疏散城内居民而挖开的通道,准备以后在此建一座新的城门,俗称新城(后因内战而未建)。

过了新城向南转折下坡,就到如今的惠祥大厦。城墙旧址改建为街道,分别为东风路、钟灵街、西后街和内梁子。文山老城城墙总长728丈(约合2426米),高1.8丈(折合6米)。后来为了雅化,把东门叫钟秀门、南门叫熏阜门、西门叫威远门、北门叫望华门。1956年开始拆除城墙,除保留西门及其两侧各原由网10米城墙外,到1956年全部折完。西门及其两侧10米城墙最终于1962年拆除

文山为什么叫文山

响水桥

文山西华山麓三元洞脚有一龙潭,其水甘冽,终年不涸,向东流淌,经西山中寨再流到盘龙河西岸高坎边,跌下数丈,落入一泻千里的盘龙河中,日夜发出巨响。西山村民进城被流水阻隔,于是用石条在沟上搭了一简易石桥,名曰响水桥。桥畔地势平坦,农民为了种地方便,陆续迁到桥畔居住,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村落,因桥得名,仍叫响水桥。上世纪六十年代,该龙潭被周边工厂学校封闭占用,成为这些单位内部的自来水源。溪沟填为田地,响水桥亦随之取缔。现响水桥村与中寨连为一片,响水桥村从此匿名

文山为什么叫文山

三步两座桥

文山老城内,从南门往东到十字街与东正街、西正街相交的街道俗称南门上坡(即现在的南正街)。南门城墙内侧西面是下条街。从南门沿南门上坡往东走不到30米处往西转,即是上条街。上条街原叫镇辕街,因为老分区所在地原先为清政府所设的镇台衙门,清末文庙被迁到那里。从南门上坡进入上条街大概30米处,向左上坡约20米向东向西各分出一条街,向西的一条街叫大坝子,即通到西门附近的内梁子。向东的一条街叫牛角巷,成弓背朝西、向东弯曲的弧形从市一小背后经过,交于原市第一幼儿园附近的南门上坡。由于大坝子和牛角巷地势居高,日常生活排水和雨后排水经路东侧的一条阳沟(即明沟)流到上条街,穿过上条街流向下边的下条街,再流到老城墙边,经涵洞流出城外,排入盘龙河中。涵沟宽约2米,切断了上条街的交通,为了方便交通,人们便用石条在沟上搭了一座桥。石条长为1米许,若用一条,又搭不到对岸,只有用两条,两条石条的接头处,从沟底支砌一个石礅支撑。从两侧一看,仿佛是两座桥。这两座桥只需3步就可以跨越过去,于是得名三步两座桥

文山为什么叫文山

七步五条街

七步五条街是以文山老城西门为中心向各方扩散的五条街道。西门东接西正街;出西门向西是威远街;向东是临安坡,临安坡原先归福寿街,后来划归威远街。城内从西门向西爬坡即进入内梁子;最多走上七步便向左转,进入大坝子(即后来的文庙街)。西正街内梁子和大坝子三条街在城内,威远街和临安坡在城外。

望松庵

在文山老城内梁子城墙西段炮台脚外侧坡上,有一座清代尼姑庵,座南朝北,地势高于前面街道普通民居。庵前是一块周长约30米的正方形空地,空地东接威远街,西临兴隆街,向南爬坡可通新城和外梁子。西侧街对面有两条小巷,分别叫头道巷、二道巷,二道巷北侧有四川会馆。空地北面是一排民房,是威远街民居的延续,与兴隆街相接。民房后是田坝心。田坝心是一块冲积平坝,北面和西面地势较高,东面临盘龙河,南北长约800米,北端土台高出坝底10来米,台上种有一片松树林,松林后面是玄天观。站在尼姑庵门前,一眼就能望见玄天观前的那片松树林。于是,这座尼姑庵就得名望松庵。庵前的那块正方形空地及周边地段也叫望松庵。

解放后,望松庵归县供销社和商业局使用。庵前靠威远街一侧的房子收为公产www.58yuanyou.com房卖给县百货公司开门市,后来叫红卫门市。1950年在四川会馆设威远小学,1951年威远小学迁到大同公园后改名为文山县第二小学,四川会馆旧址后来划归州粮食局使用。1946年在玄天观址迁建国立西南师范学校,松树林被砍尽辟为操场,解放后西南师范学校改为文山师范学校。1950年,在操场西面建部队营房,操场一同划给部队,上世纪80年代独立师搬到操场建师部。现为文山军分区。

五夫子祠

文山五夫子祠位于今文山州群众艺术馆内,始建于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慈禧归政不久,时任云贵总督的岑毓英和开化知府覃克振将开设庙学教育的文庙迁出,重修之后,于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改名为五夫子祠。供奉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五位夫子。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时任清政府刑部山东司主事的文山人龚发举回籍奔丧,为新建的五夫子祠写了一篇《新建五夫子祠碑记》,并撰了一副190字的楹联。叙述文山新建五夫子祠的目的和意义,“赖诸君大启贤门,不几时恢复旧制”,希望文山在全国首开学习程朱理学的先河,接纳理学儒士,在短期内恢复以慈禧为代表的清庭旧礼制,与光绪推行的新政对抗。

五夫子祠址原为文庙,是清代以来办学的场所,1945年在此地建开广中学。开广即开化,广南。1950年改名为文山中学。同时在广南城内建广南中学,将原来到开广中学就读的广南、富宁两县及砚山、丘北两县靠广南较近地区的生员划到广南中学招生。1960年文山中学迁到西山脚现址。同时,文山县在马塘建了一所中学,取名二中。1970年文山县在城区又建了一所中学,取名为文山县一中,马塘二中改称文山县二中。文山中学便改称文山州一中。

(来源 文山文笔塔网)

……………………广告……………………

. 定期推送砚山的本土文化同城活动吃喝玩乐资讯八卦商家优惠等诸多优质内容,砚山最接地气、重服务的本地平台!| 用你的视角,记录砚山,发现砚山!|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文山为什么叫文山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baike/32218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