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扫墓

清明家家过,各地俗不同。

清明节主要任务是扫墓,缅怀逝去的亲人,追思先祖遗德。别的如踏青赏春等,都要在这件大事完成之后才能进行。

站到祖先和亲人的坟前,我们终于明白了:自己从何而来,将向何处去!你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总会有根,总归有源。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离去,人生只剩归途。

扬州人扫墓有“早清明、晚大冬”之说。扬州人在清明这天或者之前,必须到郊外上坟的。既然要到郊外,就必须要赶早,去迟了,对已故亲人就不敬了。扬州人扫墓必做的几项事是:上供祀祭;焚化纸钱;行礼致哀;芟除荒草;培土上坟;原由网 更换坟帽( 新挖圆锥形土块置于墓顶);绕墓辞行等。现在大多是公墓管理,扫墓仪式也随之变化。

《清明红桥竹枝词》

清代/孔尚任

纸灰乱舞荒冈草,遮断红桥柳树烟。

最好溪边安冢处,儿孙拭泪看游船。

这组竹枝词共二十首,比较详细地描绘了清明时节扬州北郊红桥一带的所见所闻。其中提到扬州人清明扫墓的诗有:纸灰乱舞荒冈草,遮断红桥柳树烟。最好溪边安冢处,儿孙拭泪看游船。诗中的游船、烟柳、纸灰、酒家、祭扫等意象,皆为扬州清明祭祀的典型场景。

《真州竹枝词》

清/厉惕斋

郊外游人拥不开,春风飘荡纸钱灰。

可怜底下长眠者,总自欢场得意来。

春风把扫墓烧的纸钱吹得到处飞,这就是旧时清明的一大景观。如今,“春风飘荡纸钱灰”的场景已成记忆,文明祭扫成主流。

《续扬州竹枝词》

近代/臧谷(冶春后社盟主)

清明时节雨初晴,结伴烧香下旧城。

两鬓乱蓬花欲堕,小车推得格丁丁。

旧时扬州墓地多在西北郊,出城扫墓要走很远的路,雇佣一辆小推车去上坟,也成为清明一景。

《扬州竹枝词》

近代/孔//www.58yuanyou.com庆镕云

缟素衣衫百练裙,装成寡妇上新坟。

今朝却是清明节,蝴蝶纷飞闹夕曛。

“缟素衣衫”“百练裙”均代指白色衣裳,也就是上坟要穿颜色偏暗的素色衣服。而清明通常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此时正是野芳发而幽香之时,处处五颜六色之事。素色与彩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清明这天,还有活人不晒衣的习俗。为了表示对先人的尊重,让死去的先人能够有充足的阳光晒衣服,人间这一天就不晒衣服原由网,免得活人跟死者去争抢阳光。有老年人说,清明前后三天时间,都不作兴晒衣服,要让死去的人好好晒晒衣服。

扫墓结束,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人们便心情舒畅、尽情游玩。“走马放鹰”、“斗鸡蹴鞠”、“童稚纸鸢”都是扬州人郊游踏青的娱玩项目。张岱在《陶庵梦忆》中以“扬州清明”为题,描述了当时扬州清明郊游的盛况:“城中男女毕出,家家展墓。虽家有数墓,日必展之。故轻车骏马,箫鼓画船,转摺再三原由网,不辞往复。监门小户,亦必携肴核纸钱,走至墓所,祭毕,席地饮胙。”

《望江南百调》

清/ 黄惺庵

扬州好,胜日爱清明。白袷少年

攀柳憩,绣鞋游女踏莎行,处处放风筝。

扬州人俗称风筝为“鹞子”,等到风筝被送上天空后,将风筝线剪断,让风筝顺风飞去,俗传此举可让全家人的晦气随风而去。如今,放风筝仍是春天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活动。

《梦香词》

清/费执御

好,春色上街坊。

筠笼鲫刀和獾笋,棘针螺厣拨茴香,别处不曾尝。

清明前后,“长江第一鲜”刀鱼上市时节。所谓“清明前细骨软如绵,清明后细骨硬如针”,清明前的刀鱼,自古就是人们趋之若鹜的美食……刀鱼肉质细嫩,肥uxgTIdcf而不腻。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为什么要扫墓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baike/26816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