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是什么意思

【原文和陈荣捷集注】

侃去花间草,因曰:“天地间何善难培,恶难去?”

先生曰:“未培未去耳。”

少间,曰:“此等看善恶,皆从躯壳起念,便会错。”

侃未达。曰:“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此等善恶,皆由汝心好恶所生,故知是错。”

曰:“然则无善无恶乎?”

曰:“无善无恶者理之静,有善有恶者气之动。不动于气,即无善无恶,是至善。”

曰:“佛氏亦无善无恶,何以异?”

曰:“佛氏着在无善无恶上,便一切都不管,不可以治天下。圣人无善无恶,只是‘无有作好’,‘无有作恶’,不动于气。然‘遵王之道,会其有极’,便自一循天理,便有个裁成辅相。”

曰:“草即非恶,即草不宜去矣?”

曰:“如此却是佛、老意见。草若有碍,何妨汝去?”

曰:“如此又是作好作恶。”

曰:“不作好恶,非是全无好恶,却是无知觉的人。谓之不作者,只是好恶一循于理,不去又着一分意思。如此,即是不曾好恶一般。”

曰:“去草如何是一循于理,不着意思?”

曰:“草有妨碍,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若着了一分意思,即心体便有贻累,便有许多动气处。”

曰:“然则善恶全不在物。”

曰:“只在汝心,循理便是善,动气便是恶。”

曰:“毕竟物无善恶。”

曰:“在心如此,在物亦然。世儒惟不如此,舍心逐物,将格物之学错看了,终日驰求于外,只做得个‘义袭而取’,终身‘行不著,习www.58yuanyou.com不察’。”

曰:“如好好色,如恶恶臭,则如何?”

曰:“此正是一循于理,是天理合如此,本无私意作好作恶。”

曰:“如好好色,如恶恶臭,安得非意?”

曰:“却是诚意,不是私意。诚意只是循天理。虽是循天理,亦着不得一分意。故有所忿懥好乐,则不得其正。须是廓然大公,方是心之本体。知此,即知未发之中。”

伯生曰:“先生云:‘草有妨碍,理亦宜去www.58yuanyou.com。’缘何又是躯壳起念?”

曰:“此须汝心自体当。汝要去草,是甚么心?周茂叔窗前草不除,是甚么心?”

刘宗周云:“先生之言,自是端的。与天泉证道之说迥异。”(《遗编》卷十三《阳明传信录》卷三,页十三上。)

捷案:吉村秋阳谓理静即心体,气动即意动。不知何以与天泉证道之说迥异。是则不识阳明,亦不识宗周者也。《天泉证道记》(第三一五条)之“四言教”云:“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www.58yuanyou.com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宗周评之曰:“先生每言至善是心之本体,有时说无善无恶理之静,亦未曾径说无善无恶是心体。若心体果是无善无恶,则有善有恶之意又从何处来?”(《遗编》卷十三《阳明传信录》卷三,页三十四上下)此条谓善原由网恶生于气。如好恶得其正,即是心之本体。是本体至善,非无善无恶也。宗周以此条与《证道记》之不同在此。

施邦曜云:“好恶一动于气便是恶。真发先儒所未发。”

但衡今云:“花草一般生意,此正天地之心。阳明学术,心外无物者,渊源在此。又曰:‘好恶生于善恶?抑善恶生于好恶,而好恶有以左右之?非善恶之为病,而实好恶之为病也,故曰‘心有所好恶,则不得其正’矣。儒家虽不明言善恶无自性,其见解亦与佛氏同。’又曰:‘本节云云,辞不达意,当为门下记言之失。无善无恶(本注:善恶不生于心),是谓至善。又当为阳明作一转语,有善有恶(本注:好恶不生于心),是谓至善,与天泉证道合矣。’”

①躯壳。身体,即私心之意。

②佛氏亦无善无恶。即不思善,不思恶。《六祖法宝坛经行由品》第一篇《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八册(页三四九),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应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③会其有极。《书经洪范》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

④辅相。《易经泰卦象辞传》曰:“后以裁成(成就)天地之道,辅相(扶助)天地之宜。”

⑤老。王本作“氏”。

⑥亦然。此下王本有“本无内外,本无彼此”八字。

⑦义袭。见第八十四条,注二。

⑧习不察。《孟子尽心篇》第七上,第五章,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矣。”

⑨如好好色,如恶恶臭。《大学》第六章之语。

⑩不得其正。《大学》第七章云:“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廓然大公。参看第七十二条,注五。

未发之中。见《中庸》第一章。

伯生。姓孟,名源。据毛奇龄(一六二三至一七一六)《王文成传本》卷二(页十七下),孟源为助教。余不详。

周茂叔。周敦颐,字茂叔。称濂溪先生(一○一七至一○七三),BcYLaoUE道州营道(河南)人。著《太极图说》。朱子以为理学之基础。参看《宋元学案》卷十一、《宋史》卷四二七。

草不除。《二程遗书》卷三(页二上)曰:“周茂叔窗前草不除,问之。云:‘与自家意思一般。’”即好生之意,与天地生意如一。

【译文】

薛侃拔除花间的杂草,顺便问道:“天地之间,为什么善很难培养而恶很难去除?”

先生回答说:“因为人还没有去培养,没有去根除。”

过了一会儿,阳明先生又说:“这样理解善恶,都是从一己的私意生发的念头,所以会错。”

薛侃没有理解,

先生接着说:“天地之间的生生不息之意,有如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呢?我想要看花,就认为花是善,认为草是恶;要是打算用草时,就又会以草为善。这样的善恶观点,都是因为你心中的好恶所产生的,所以说是错的。”

薛侃说:“这样说来,岂不是无所谓善和恶了?”

阳明先生回答道:“无善无恶是理的静态表现,有善有恶是由于气的发动,能不为气所动,就会无善无恶,就是至善。”

薛侃又问:“佛家也讲无善无恶,和儒家所说的有什么不同呢?”

先生说:“佛家着意在无善无恶上,便一切都不管,所以不能用来治理天下。圣人所说的无善无恶,只是‘无有作好’,‘无有作恶’,不被气所动,不过是‘遵王之道,会其有极’就自然完全遵循天理,就能对天地之道进行取舍,作为人安身立命的辅用。”

薛侃问:“草既然不是恶的,那么草就不应该去除了?”

先生说:“要是这样认为,那就是佛家、道家的观点了。草如果成为障碍,你除去又有何妨呢?”

薛侃问:“这样做是作好呢?还是作恶呢?”

先生说:“不着意去为善除恶,不是说善恶全无区别,那不成了全无知觉的人了吗!所谓的不作的意思,只是对善恶的区分完全遵循‘理’,不在‘理’的上面再去着一丝人的意思。这样,就是不曾有善恶一样。”

薛侃问:“以除草来说,怎样才是完全遵循天理而不着人的意思呢?”

先生说:“草有了妨碍,理当除去,那就除去就是。如果一时没有除掉,也不要因此而牵累到此心,如果在心中着了一丝意,就会给心体留下痕迹,就会有许多动气的地方。”

薛侃说:“这样说善恶完全不在外物上面。”

先生说:“只在你的心中,循理就是善,动气就是恶。”

薛侃说:“毕竟外物本身没有善恶。”

先生说:“在心上如此,在事物上也是如此。世间的俗儒不懂这一点,舍弃内心去追逐外物,将格物的学问错看了,整日在心外孜孜以求。只做得个‘义袭而取’,终生下来,也只是‘行不著,习不察’。”

薛侃问:“像‘好好色,恶恶臭’,该怎么解释呢?”

阳明先生说:“这正是完全遵循天理,是天理本该如此,它本来没有私意去为善去恶。”

薛侃又问:“好好色,恶恶臭,又怎么能说没有着意呢?”

先生说:“这种意却是诚意,不是私意,诚意只是遵循天理。虽然是循天理,也着不得一份人的意思,所以心中有一点忿恨好乐,心就不得其正。必须是廓然大公,这才是心的本体。懂得这一点,也就知道‘未发之中’的意思了。”

孟源说:“先生刚才讲‘草有妨碍,理亦宜去’,为何又是从私意发起念头呢?”

阳明先生说:“这需要你自己用心体会自己的心念,你要除草,是什么心,周茂叔窗前的草不除,又是什么心。”

此为传习录连载第104

欢迎心友踊跃投稿至邮箱

187270597@qq.com

入群请加

微信号:wolf0819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善恶是什么意思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baike/20319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