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粉多

国粉究竟是种怎样的存在!【好文剖析】

为什么国粉多

我认为的国粉有三类。 第一类是会变的国粉。

这类国粉只是历史爱好者的一个阶段而已。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也出于人人皆有的逆反心理,在长期受到官方正史灌输后开始独立寻找历史痕迹的初期,很多人都有与官方背道而驰的一个过程。但只要他肯读书,随着对那段历史的掌握程度越来越深入,这一类国粉中的九成以上都会掉过头来走向最初的反面。我本人就曾是改开以后的第一批国粉。

第二类是假国粉。

这类国粉,就是你在网络论坛海量的灌水帖中、在路边店吃饭时、在乘坐公交车时、在与同事、亲友或家人闲聊时听到的诸如“抗战主要靠国军”、“国军抗战功绩被埋没”等等声音的发出者。这类国粉并无心研读史书,只是不经意地从纪实文学、影视剧和网络自媒体中了解某些历史碎片。他们本无心粉哪个,更不会去做哪怕一文的考证,但他们最容易接受与官方正史不一样的声音,也最喜欢传播这样的声音,因之反而成为为数最多的国粉。

第三类是铁国粉。

他们粉国军,是由他们的政治倾向所决定,并不像第一类国粉那样随着学史的深入而改变。他们也会掌握不薄的史料,也会在发言中引经据典,但与真正的治史者不同,他们只是选择性地使用对他们有用的史料。严格说来这类国粉已经不属于历史爱好者,而是假借历史研究对某党实施攻击的政治家,其不过是想通过粉国军而达到黑共军乃至黑执政党的目的。这一类国粉极少,估计百分之五也没有。

为什么国粉多

各类国粉加起来,声音是很大的,但声高不代表理正。不信你做一个对比,随便找出100个国粉和100个非国粉或反国粉,把他们的史学著述拿出来摆一摆。不论专著、不论报刊论文、不论大陆台湾海外出版的,都算。后者的论著,不论数量还是质量,要是不超过前者的100倍,随便你怎么骂我。

所谓国粉,九成以上都是一些历史研究的初入道者和连初入道者都不算的打酱油者,剩下那不足一成的则是心怀叵测的政治图谋者而已,除了制造、传播子虚乌有的神话故事和重复空洞的跟帖,你能找到几篇他们写的有根有据的东西?

为什么我不认为国军正大?来看几场战役:抗战初期的忻口战役,国军以二十多个师对鬼子的一个师又两个旅,结果怎样?失败;同样是抗战时的南宁战役,国军同样以二十多个师对鬼子的一个多师,结果又怎样?同样是失败。整个抗战期间有22次大的会战,有兴趣的统计一下,看看这22次会战有哪一次不是日本鬼子主动发起的?敌我兵力对比有哪一次不是数倍乃至十数倍于敌?又有几次战胜?几多败北?

日本鬼子装备好,国军装备不如人,所以二十多个师打不过人家一个师,这算个理由。那么就再看与共军的战例:解放战争之初,国军对解放区重点进攻时,其对手可还是小米加步枪呢,可那又怎样呢?右翼山东战场,国军装备精良的六十个旅败给了共军装备不精良的三十个旅,左翼陕北战场,胡宗南装备精良的二十五万兵马败给了彭德怀装备窳劣的二万六千人枪。几个月的重点进攻下来,国军整师整旅的被全歼,可你能否找出国军全歼共军一个营的例子?

有人说八路会利用老百姓,那我又要问了,老百姓为什么要被八路利用而不被国军利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938年8月7日,张发奎在写给蒋介石的《失守九江报告书》中称:“查此次各部向九江附近集中时,因运输困难,战时增设部队又骤难足额,沿途鸣枪拉夫、搜寻给养,不肖者且因强奸掳掠,军行所至,村舍为墟。职由阳新徒步经瑞昌至九江时,满目荒凉,殆绝人迹,民众既失同情之心,军队自无敌忾之气。如此而欲其奋勇杀敌,自不可能。”在抗战时的有些地方,比如河南,还出现民众群起而截击国军的情况。《1944年第一战区中原会战之检讨》中称:“此次会战期间,所意想不到之特殊现象,即豫西原由网山地民众到处截击军队,无论枪枝弹药,在所必取,虽高射炮、无线电台等,亦均于截留。甚至围击我部队,枪杀我官兵,亦时有所闻。”大敌当opEPfZtSc前,国难当头,百姓们为何抗击自己的军队?害苦了。逼急了。国军对河南百姓的祸害,有的时候甚至超过了日军。似这类打鬼子特怂而欺负老百姓又特横的军队,我实在看不出它有多么大的正能量。

打败仗并不可耻,只要肯打,屡北屡战也不无可敬佩之处,可抗战时的国军,这种旺盛的斗志到了四十年代以后还剩有几成呢?蒋委员长曾这样评价他的国军:“一般将领的精神、决心和意志,实在是一天不如一天,在抗战开始的两年,大家都有拼战致胜的决心,有消灭敌人的志气,但到现在几乎完全消沉了。”(第三次南岳军事会议训词)

不消沉才怪!能借抗战之名发财,谁还愿玩命打仗呢?而要论吃空自肥,国军军官可谓无与伦比。曾任国府教育部长和宣传部长的王世杰,在1941年8月8日的日记中写道:“各师兵员无一足额者,而且多数不足法定半额。但中央饷款均照足额发给,故师长、旅长、团长无人不中饱;甚至一师长而每月能中饱饷项达五、六万元。彼等之法定待遇诚然不厚,然中饱之饷则每每为法定收入之数十倍!此一现象甚可虑。//www.58yuanyou.com

时任军法执行总监的何成濬在1944年11月28日的日记中写道:“独立工兵第二团团长干戢来寓,……谈滇中情形,颇以带兵为畏,盖做生意、吃空额已成普遍习惯,排长以上皆富,惟士兵特苦,与同流合污,不知何日犯罪,不与同流合污,则作事处处受其牵掣,拟见委座后,即辞去此职云云。”

就这样的军队,我不明白有什么值得去粉的?

如今大陆、台湾、海外各种民国史料已经公开了很多,如果有兴趣,找一找当年国军的战报、日记和私人通信看一看,看看我举的这些是个别的还是普遍存在的。

抗战期间,国军坚持了正面战场,多数的国军将士没有投降。在抗战初期的战场上,国军与日军的抵抗特别的激烈,牺牲特别巨大。所有这些,当然是必须给予肯定的,无数为国捐躯的英烈更是值得后人永远铭记的。

但什么事都应该恰如其分,对国军的评价也应如此。但许多国粉不这样,他们必须得说抗战是以国军为主才行,非原由网要把国军抗战的贡献拔到最高才行,就太不切实际了。尤其这动不动就以牺牲的惨重来说事儿,就更是荒谬。从古至今还从没听说过以一支部队牺牲的多寡来评判其优劣的。

要打仗自然就会有牺牲,但国军士兵的大量牺牲,有很多时候,恰恰是这支部队的腐败无能所导致。当年大吹特吹的所谓“鄂西大捷//www.58yuanyou.com”,战后台湾当局公布的数字,是以国军伤亡49115人和被俘4729人的代价,打死打伤敌3500余人,俘敌88人。试想,如果这支军队的指挥体系不是特别的差劲,而只要有那么一点点的优秀,会不会用那么惨重的牺牲来换取如此微弱的战果?这仅仅是一例,谁若不信,那你随便找一个别的“大捷”细细的解剖一下,看看和这个“大捷”有没有什么不同,有多大的不同。

研究历史必须的方法,就是独立的思考。既不受官方的影响,也不受网络炒作的干扰。待你真的愿意静下来坐下来,到那发黄的原始档案堆里,花上几年的功夫,找一个或几个战役战斗研究一下,再独立思考一下,不用五年,不用更多的研读,只消弄清楚一两个问题,那么我敢断定,就是打死你,你也再不会去做这个粉儿了。

为什么国粉多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为什么国粉多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baike/13126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