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果蝇的唾腺染色体大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 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 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 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如毛色)的不同表现类型(黄、白)。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 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 性状分离现象。

为什么果蝇的唾腺染色体大

(3) 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为什么果蝇的唾腺染色体大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测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DD 或 DDDd 或 DDdd

5.分离定律

其实质就是在形成配子时, 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第2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

1. 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 F1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www.58yuanyou.com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为什么果蝇的唾腺染色体大

注意:上述结论只是符合亲本为YYRRyyrr ,但亲本为YYrr yyRRF2中重组类型为 10/16 ,亲本类型为 6/16

2.常见组合问题(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方法统一用分枝法[先一对一对分析,再进行组合]:都可以简化为用分离定理来解决,即先求一对相对性状的,最后把结果相乘,即进行组合,因此,要熟记分离定理的6种杂交结果)

(1) 配子类型问题

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x2=8种

(2) 基因型类型

如:AaBbCc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3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后代2种基因型(1BB:1Bb)CcCc后代3种基因型(1CC :2Cc:1cc)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x3=18种类型。

(3) 表现类型问题

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2种表现型Bbbb后代2种表现型CcCc后代2种表现型所以其杂交后代有2x2x2=8种表现型。

3. 自由组合定律

实质是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www.58yuanyou.com组合。

4.常见遗传学符号

符号

P

F1

F2

含义

亲本

子一代

子二代

杂交

自交

母本

父本

5. 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观察分析(为什么F2中出现3:1)——提出假说(4点)——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 正确区分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

(1) 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成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此时染色体数目要根据着丝点判断,即一个着丝点就代表一条染色体。

为什么果蝇的唾腺染色体大

(2) 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且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两两配对的一对染色体(有丝分裂中也有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为什么果蝇的唾腺染色体大

2.减数分裂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概念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交叉互换:指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的现象。

减数分原由网: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为什么果蝇的唾腺染色体大

3.减数分裂 特点:复制一次, 分裂两次。

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染色体数目减半实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第二次分裂类似有丝分裂)。

场所:生殖器官内(动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药、胚珠;精巢、卵巢内既有有丝分裂,又有减数分裂)

过程:

为什么果蝇的唾腺染色体大

4.精子与卵细胞形成的异同点

比较项目

不 同 点

相同点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染色体复制

复制一次

第一次分裂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2n)产生两个大小相同的次级精母细胞(n

一个初级卵母细原由网胞( 2n)(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 n)和一个第一极体(n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细胞质分裂,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第二次分裂

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四个同样大小的精细胞( n

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 (n)和一个小的第二极体。第一极体分裂(均等)成两个第二极体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细胞质分裂,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

有无变形

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

无变形

分裂结果

产生四个有功能的精子 (n)

只产生一个有功能的卵细胞 (n)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注:卵细胞形成无变形过程,而且是只形成一个卵细胞,卵细胞体积很大,细胞质中存有大量营养物质,为受精卵发育准备的。

5.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主要异同点(要求掌握)

比较项目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染色体复制次数及时间

一次,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一次,有丝分裂的间期

细胞分裂次数

二次

一次

联会四分体是否出现

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不出现

同源染色体分离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无分离(有同源染色体)

着丝点分裂

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后期

子细胞的名称及数目

性细胞,精细胞 4个或卵1个、极体3

体细胞, 2

子细胞中染色体变化

减半,减数第一次分裂

不变

子细胞间的遗传组成

不一定相同

一定相同

6.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形的鉴别:(检索表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1.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1.2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

2.1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排列于赤道板或相互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例题:判断下列各细胞分裂图属何种分裂何时期图。

为什么果蝇的唾腺染色体大

[解析]:

甲图细胞的每一端均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但无联会、四分体、分离等行为,且每一端都有一套形态和数目相同的染色体,故为有丝分裂的后期。

乙图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丙图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意义: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了遗传的稳定和物种的稳定;在减数分裂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增加了配子的多样性,加上受精时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使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的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8 .配子种类问题

由于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使配子也多种多样,根据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形成的过程,所以配子的种类可由同源染色体对数决定,即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卵)原细胞产生配子的种类为 2n种。

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1. 萨顿假说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也就是说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研究方法: 类比推理

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果蝇杂交实验分析

摩尔根果蝇眼色的实验:(A—红眼基因 a—白眼基因 X、Y——果蝇的性染色体)

为什么果蝇的唾腺染色体大

3.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多个基因,且这多个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为什么果蝇的唾腺染色体大

萨顿假说

1.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2.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①在杂交中保持完整和独立性 ②成对存在

③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④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3.证据:果蝇的限性遗传

为什么果蝇的唾腺染色体大

①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②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现代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

①分离定律: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②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三、伴性遗传的特点与判断

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遗传特点

实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隔代遗传,患者为隐性纯合体

白化病、苯丙酮尿症、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代代相传,正常人为隐性纯合体

多/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色盲、血友病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代代相传,交叉遗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VD佝偻病

伴Y染色体遗传病

传男不传女,只有男性患者没有女性患者

人类中的毛耳

第三节 伴性遗传

1. 伴性遗传的概念:此类性状的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2. 人类红绿色盲症(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①致病基因 Xa正常基因:X A

②患者:男性 XaY 女性XaXa

正常:男性X AY 女性 XAXAXAXa(携带者)

遗传特点:

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⑵交叉遗传。即男性 (父亲)→女性(女儿携带者)→男性(儿子)。

⑶一般为隔代遗传。

3. 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①致病基因 XA正常基因:X a

②患者:男性 XAY 女性XAXAXAXa

正常:男性X aY XaXa

遗传特点

⑴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⑵代代相传。

⑶交叉遗传现象 :男性→女性→男性

4. Y染色体遗传:人类毛耳现象 遗传特点: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仅在男性个体中遗传

5、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根据毛色辨别小鸡的雌、雄

6、 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

口诀:无中生有必为隐,生女有病为常隐;有中生无必为显,生女有病为常显。

解释:父母无病,子女pDqJgBkDE有病——隐性遗传(无中生有)父母无病,女儿有病——常、隐性遗传;

父母有病,子女无病——显性遗传(有中生无)父母有病,女儿无病——常、显性遗传

注:如果家系图中患者全为男性(女全正常),且具有世代连续性,应首先考虑伴Y遗传,无显隐之分。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由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等人进行。

为什么果蝇的唾腺染色体大

为什么果蝇的唾腺染色体大

实验材料:S型细菌、R型细菌

菌落

菌体

毒性

S 型细菌

表面光滑( smooth

有荚膜(小鼠很难消灭)

→有

R 型细菌

表面粗糙 (rough)

无荚膜(小鼠容易消灭)

→无

结论:在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 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由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进行。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 、实验过程

①标记噬菌体(35S 标记蛋白质,32P 标记DNA,不能同时标记)

35S 的培养基35S 的细菌35S蛋白质外壳含35S 的噬菌体

32P 的培养基32P 的细菌内部DNA 32P 的噬菌体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

35S 的噬菌体细菌体内没有放射性35S

32P的噬菌体细菌体内有放射线32P

为什么果蝇的唾腺染色体大

为什么果蝇的唾腺染色体大

结果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侵染过程中,只有32P 进入细菌,而35S 未进入,说明只有亲代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胞。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 遗传的。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结论:进一步确立DNA 是遗传物质

3.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

1 )、实验过程

为什么果蝇的唾腺染色体大

2 )、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

烟草花叶病毒的RNA 能自我复制,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因此RNA 是它的遗传物质(还有HIV)

4 、生物的遗传物质

非细胞结构:DNA RNA

生物原核生物:DNA

细胞结构

真核生物:DNA

结论:绝大多数生物(细胞结构的生物(同时含DAN RNA)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DNA 分子的结构

1. DNA分子的结构

1 )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简称脱氧核苷酸)

为什么果蝇的唾腺染色体大

为什么果蝇的唾腺染色体大

2 DNA分子有何特点?

⑴稳定性:是指 DNA分子双螺旋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⑵多样性:构成 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n对碱基可形成4n种)。

⑶特异性:每个特定的 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3 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

DNA分子外侧是脱氧核糖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基本骨架

DNA分子两条链的内侧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并以氢键互相连接。

4 、相关计算(画图标已知,用好100,碱基互补配对出答案) (文科生了解)

1 A=T C=G

2 )(A+ C / T+G = 1A+G / T+C = 1

3 )如果(A1+C1 / T1+G1 =b

那么(A2+C2 / T2+G2 =1/b

4 ) (A+ T / C +G =A1+ T1 / C1 +G1

= A2 + T2 / C2+G2

= a

4. 判断核酸种类

1 )如有UT,则此核酸为RNA;(2)如有TA=T C=G,则为双链DNA

3 )如有TAT CG,则为单链DNA ;(4UT都有,则处于转录阶段。

3 DNA的复制

一、DNA 分子复制的过程

1 、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 、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3. 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4 、复制条件 (1)模板:亲代DNA 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2 )原料:4 种脱氧核苷酸

3 )能量:ATP4 解旋酶、DNA 聚合酶

5 、复制特点边解旋边复制

6 、复制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存在。

7 、复制意义: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三、与DNA复制有关的碱基计算

1. 一个DNA连续复制n次后,DNA分子总数为:2n

2. n代的DNA分子中,含原DNA母链的有2个,占1/(2n-1)

3. 若某DNA分子中含碱基Ta

(1)则连续复制n次,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

(2)n次复制时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

4 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 基因的相关关系

1 、与DNA的关系

①基因的实质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无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不能称之为基因(非基因)。

②每个 DNA分子包含许多个基因。

2 、与染色体的关系

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②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此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基因分布。

3 、与脱氧核苷酸的关系

①脱氧核苷酸( ATCG)是构成基因的单位。②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4 、与性状的关系

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②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酶、结构蛋白)的合成来实现。

二、DNA 片段中的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

样性,而碱基的特异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 END -

为什么果蝇的唾腺染色体大

获取更多教育理念、高中各年级学习资料和方法

为什么果蝇的唾腺染色体大

戳“

阅读原文

” 0元领在线一对一课程!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为什么果蝇的唾腺染色体大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baike/11226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