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黑三郎上一句

宋江把热脸往朝廷的冷屁股上贴,巴心巴肝地要投身于朝廷的怀抱,结果却是一场悲剧。那些官府外的梁山好汉,活着的没有一人留在官府内,宋江、卢俊义也被奸臣害死,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做了一场人生的春梦而已。其实,细读原著,发现宋江本有一个逃避奸臣陷害的绝佳机会,无奈宋江是个官迷,一心想去赴任,最终惨死。

孝义黑三郎上一句

孝义黑三郎

宋江的外号有好几个,其中有一个叫做“孝义黑三郎”。孝字当先,是符合宋江的形象的。宋江对老父亲是非常孝顺的,几乎言听计从。宋江身为郓城县的押司,知道官府里不好混,弄不好就会有飞来横祸,所以,也模仿当时通行的办法,让父亲告了他忤逆,将他除了原由网户籍。他宁愿背负忤逆的坏名声,也不让父亲和家人受到连累,孝心由此可见一斑。

宋江大闹清风寨后,本来和众人已经快要走到梁山脚下,离梁山就差几步之遥,碰见送信的石勇,得知父亲病故,他连夜赶回家里。此时,宋江刚刚在清风寨闹出好大的动静,尽管冒用的是郓城张三的名字,但是也难保官府不会访得真情原由网,冒着生命危险赶回家,孝心足以嘉奖。

孝义黑三郎上一句

宋江刺配江州,临行时,宋太公叮嘱说:“你如今此去,正从梁山泊过,倘或他们下山来劫夺你入伙,切不可依随他,教人骂做不忠不孝,此一节牢记于心。”宋江果真牢记于心,绕着梁山走。后来在小路上被梁山截住,无论如何劝说,他死活不同意上山。这也是他孝心的表现,不想让老父亲担惊受怕,也不想让老宋家落个不忠不孝的骂名。

宋江虽然也重义气,江湖上人称及时雨,愿意帮助江湖人士,但是,他把义气摆在孝字的后面,并且也是这样去做的。为了尽孝心,他宁愿拒绝梁山的//www.58yuanyou.com邀请,不顾结义兄弟的情分。也就是说,他的义气,是在不影响尽孝的前提下,才有的。

孝义黑三郎上一句

古代的孝文化

宋江的孝道,是受自古以来就备受重视的孝文化的熏陶。汉朝没有实行科举取士的制度,选拔官员实行的就是“举孝廉”的制度,把孝文化作为官场文化的一部分。宋朝继承了自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理念,大力推广孝文化的发展。一方面以“孝”移“忠”,确立了“忠”重于“孝”的思想,解决了忠孝不能两全的难题;另一方面,把孝文化移植到理学当中,让孝文化理学化,提供理论依据。

古代统治者把孝文化作为治国的策略,理论依据就是《论语》里的话,“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也。”大意是说,凡是重视孝道的人,很少有作难犯上的。宋朝是孝文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朝廷的大力推广下,在理学不遗余力的宣传下,形成了宋朝民间讲孝行孝的浓厚孝文化的氛围。宋江的孝道,就是深受宋朝民间孝文化的影响,而根深蒂固地根植于思想里。

孝义黑三郎上一句

一个错失的机会

父母去世,民间讲究守孝三年,作为官府中人,也有“丁忧”的惯例,可以申请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孝27个月。在宋朝,官员丁忧的事情由太常礼院掌管,如果官员有父母丧的,上报朝廷,解除官职,回家守孝,期限满后,朝廷重新起复官职任用。

宋江得以封赏官职,带着弟弟宋清和200名军键,衣锦还乡。“宋江回到庄上,不期宋太公已死,灵柩尚存。”于是宋江兄弟二人,安葬父亲。“择日选时,亲扶太公灵柩,高原安葬。是日,本州官员,亲邻父老,宾朋眷属,尽来送葬已了,不在话下。”

孝义黑三郎上一句

此时,宋江如果选择上表奏告丁忧的话,就可以在家里为父守孝27个月,就此可以躲避掉奸臣们的陷害。此时,宋江手中没有兵马,也没有梁山好汉在身边,奸臣们就大可不必寝食不安了。三年过后,事情冷落了一段时间,或许另有转机。

但是,宋江舍不得刚刚到手的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的官职。如果告丁忧aKepHuzRx,就得解除这个官职,三年后重新启用,极有可能另行安排新职。那个时候,南征北战的功劳已经冷却,加上奸臣们的阻挠,宋江的官职可能就不理想了。

孝义黑三郎上一句

估计宋江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就以“不觉在乡日久,诚恐上皇见责”为借口,赴任去了。宋江如果上表告丁忧,宋徽宗绝对会准许的。但是,宋江太过于贪恋权力,只能自寻死路了。看来,孝义黑三郎的称呼,真aKepHuzRx是白叫了,那个“孝”字,遇到“权”字和“利”字,退避三舍了。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孝义黑三郎上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39884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