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此句流传千年,知道的人多,说完整的人少,理解了这句话的人更少,能超越了这句话的人更是凤毛麟角,那我们来看看到底为什么?
【白开水解释】
庄子说:生命是有限度的,而学问知识是无穷尽的,拿//www.58yuanyou.com有限度的生命去追求无穷尽的知识,多危险呀!这么解释对吗,对,字面意思对,深层的意思没有说出来。怎么解释对,原文三句话要一起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庄子内篇养生主》
那这三句话连起来究竟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呢,我不直接回答,列举出以下六种人,看完了他们的故事,您自然就明白了。
1.【读成书呆子的人】——一知半解的人
2.【世故圆滑,鬼主意多的人】——理解偏差的人
3.【世事通达,没有更高追求的人】 ——没理解透的人
4.【生在乱世,忧国忧民的人】——知道的多,烦恼多的人
5.【当今社会,自以为是的人】——看不破,欲望重的人
6.【达到最高学问的人】——真正明白了这句话的人
我参照刚才列举的六类人,摘取了国学大师南怀瑾《庄子讲记》中的相关开示(篇幅所限,仅部分列举),为方便理解,标题是我自己加上去的。
1.【读成书呆子的人】
有时自己看到书,恨不得把它烧掉,就是被书害,但书并未害人。南朝梁元帝读书读呆了,敌兵临境,还要文武诸臣戎服听他讲书。他在投降时,放一把火,把收藏的十四万卷图书烧光了。他说读书几十年,结果还弄得我亡国。你说笨不笨?学问并不害人,要懂这个道理。
2.【世故圆滑,鬼主意多的人】
年青人刚刚踏上社会,人生的经验比较浅一点,像块白布一样,染的颜色不多,比较朴素可爱。慢慢年龄大了,嗜欲多了,(所谓嗜欲不一定是烟酒赌嫖,包括功名富贵都是。)机心的心理,各种鬼主意也越来越多了。
3.【世事通达,没有更高追求的人】
在中国文学、哲学中,充满了这一类思想教育。历代走这种路线的人太多了。郑板桥、袁子才等等,讲究穿、讲究吃、讲究玩,在康熙、雍正、乾隆一百多年间,差不多的中国知识分子都是这一现状,为TAZBMyLBcB什么?当时天下实在太平,社会太安定了,安定到人活着不晓得怎么打发这个生命,那么自然合于庄子讲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4.【忧国忧民的人】
现在我们归结下来,庄子所讲的少知道,少烦恼,知识学问越高,痛苦烦恼越大,尤其生当乱世,知识学问越高的人,所谓忧世、忧国、忧民的心理,随时都有忧烦中,在这种情形之下,才构成了庄子所讲的《养生主》前面这段话。
5.【当今时代,自以为是的人】www.58yuanyou.com
物质文明发展了,人为了追求物质的文明,自己不能安祥,为生活在奔走,为生存而竞争时,自然感觉到知识越高,欲望越发展,痛苦越大的道理。
我们再回转来说,生命有尽,知识学问无尽,以有尽的生命跟在无穷的知识后面追,是很危险的。既然如此,我们拿着一点点知识,就自以为了不起,自己认为是智能,有学问,了不起,是自找麻烦,太危险了!
6.【达到最高学问的人——释迦牟尼佛】
有许多学禅的同学对我讲:老师啊,你不是说我们学识不够,要我们看书吗,那个六祖连一个大字都不认识嘛原由网?我想,你该不是七祖呢?六祖以前没有六祖,六祖以后也没找到七祖,六祖是六祖,你是你。六祖不能超越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从小到十几岁,世间的学问学遍了,你为什么不学释迦牟尼佛?一定要学六祖呢?就是这个道理。真有道理,道理是什么?学问到了极点,要“入乎其内,出乎TAZBMyLBcB其外”,进得去,跳得出来,然后把一切书本知识丢光,白纸一张,到这个境界,可以养生,可以谈道,可以学禅。所以庄子讲的是对的,学问到了最高处,把所有学问丢光,这是高明人。自己没有学问,本来是一张黑纸,冒充白纸一张,是不对的。
感恩南师的开示,读完上面这六类人,您明白这三句话的意思了吗?才疏学浅,谬误难免,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