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大的上一句

天地之大的上一句

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莫能破焉。

天地之大也,天有多么大呢?太虚空有多大?我们这个大地有多大?这个大地上的万物有多少?天似穹隆,天地构成整个宇宙,可以说是大得无边无际的,大到无外。天地之大还表现在天地之德,天地有好生之德。‘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对于万物,对于我们人、任何人,没有偏私,她不是专门照顾某一部分人,哪一种的人,或者哪一种颜色的人,不是这样的。天是没有殊殊目标的,它是无私的,普遍地照顾天下一切人,万事万物。大地呢,大地也是平等无私地,来承托大地上一切的人,一切的物。天下之大、天地之大,它能够无私地来照顾一切人,无私地来承载一切人一切物!厚德载物啊!天地能够承载那么多,可见天地之德,有多厚啊!

天地博大厚德,‘人犹有所憾’哪!人对于天地,仍然有所不满意的地方,比如说天下雨,没有雨的时候,人们都盼望下雨;下雨下多了,人家又认为不好。就算是平均地在下雨,白天一般人出来活动,做事,又不方便。总而言之,人对于这个天,还有所不能完全满意的地方。大地也是宽容的默默承载着万物。天地无私的孕育着、成长着、爱护着宇frcYTNQn宙间的万事万物,掌控者宇宙的总体平衡。你要是想得到偏爱,要的太多,那就可能得不到满足。天地构成宇宙自然,我们人类的行为、思想都会影响天地。假如我们改变地貌,破坏了地貌的大结构,就可能破坏大自然的环境,我们人类就可能遭受自然灾害。假如一个地区人心浮躁,就可能会地震。我们人类应该顺乎天地。懂得天地的大爱,对天地存敬畏之心。效法天地之德,懂得大爱。现在我们国家一直倡导保护环境原由网,保护环境就是顺乎天地,我们保护好环境,不给大自然带来伤害,天地就不会采取太大的动作治理环境,我们人类自然就不会有自然灾害,生活自然就安宁了。

天地之大的上一句

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大,是讲中庸之道高深到道理。天下莫能载,那个事情你讲不完。我们常说,大到无外,小到无内,一个道理。我们研究各种学问,用尽满腹经纶,就是把四库全书都搬出来,也讲不完宇宙的奥秘,中庸之道的高深道理,没有边际。这就是我们说的,学无止境。君子学富五车,也不能通晓天下最高深道理。好多学术精英,研究到最后,有些问题,无解,回过头来研究道。中庸之道讲到本体,不是用言语能够说的尽的。四库全书,文以载道,我们认真去领会,去研究,他也只是讲出一部分而已,真正的那个道,讲不出来的。

语小,小讲到最小,最微细的地方,天下莫能破焉。破是破解,能够把最微小的道理了解了,也办不到的。为什么讲到最微小的,天下莫能解呢?就拿现在的物理学来讲,讲的各种分子、原子,比分子原子小的多的叫基本粒子,现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也观察不到她,她是被人们认知的不改变物质属性下的最小体积物质。如果把它确定为组成各种物质的基础,可是这个基本粒子也有复杂的结构,故基本粒子一说,还是不能被人们确定。这是小到无内。物理学家不能破,为什么呢?物理学家不能突破物质,从物质这个境界,突破到心灵的境界,他突破不了。破除不了形相。这就是有些科学解决不了的事情,回到道里面,找答案!中庸之道讲的性体,从本性上面研究,大处也不是用言语说得出来的,讲到微细的地方,就只有从本性上面研究了,从五伦,从夫妇之道,这个行为上面去学,行一分就知道一分,行到最圆满的时候,你就完全了解了。

儒家的学问,就是从行为上面去学,不从行为上去学,就不能学到她的真谛。也不能从中找到乐趣,学不进去呀,越学越累,反而成了负担。像我们现在学生学习,一味的理论知识,能够思考可能就是原由网最好的境界了,没有实践,没有乐趣,创造性的思维,创造性的劳动,更是少之又少,总是感觉苦累,成人工作也是一样,都是为了工作,为了谋生而工作,为了学习,高分,考上好大学,为了有个好工作。至于自己的兴趣爱好,钟情研究的领域,一般没有啊,有上进心的慢慢找,大多数就是庸庸碌碌,过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的随波追流,甚至搞不正当竞争,攀附巴结,不分是非黑白,没有自己的立场观点。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能拿来晒晒,跟风,模仿,不择手段,为了金钱不惜选择互害,不能专注一个领域,一门技术,有所突破创新。我们的生活要有乐趣,怎么才能让生活有乐趣,就需要我们在学习实践中不断的开拓创新,发现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的乐趣,踏踏实实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我们的生活才是最快乐的。

学习也好,做事情也好,一定要沉下心来,坚定信心,信念,你要一下能够,求得完全知,那办不到的。求知的时候要怎么呢?你要求觉悟,儒家也叫悟性。个体差异,文化程度,思维方式,方法的不同,对事物的领悟程度自然就不同。但是悟性高的时候,觉也觉不到彻底,对于中庸的理,讲到最微细的地方,你也没有办法破。要破的话你就必得从行上面,做到最圆满的地方,你自然就知道了。像舜帝,他从孝道方面,做到最究竟的时候他知道。孔子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然后一步一步学到,“七十而从心所欲”,这个也都是从行为上面,一步一步学来的,这就是“天下莫能破焉”告诉你,你要一边求知、一边求行,知行并进,知行合一地那样去学,才能学得好。

天地之大的上一句

‘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这是比喻了,举出《诗经》里面的一句话,《诗》有风、雅、颂,雅有小雅、有大雅。这是大雅里面的诗句。鸢,是鹰科食肉鸟类,老鹰也叫鸢,在天上飞。渊,是指深水。原来,鸢用来比喻恶人,坏人。鱼比喻善人,好人。坏人,恶人都走了,善人在世间出现了。这两句话是赞美周文王圣人之德,上下明察,德教明察,国家有道,万物各得其所。后来解读,鹰在天空飞翔,鱼在水中腾跃。形容万www.58yuanyou.com物各得其所。有时也比喻为功名利禄而激励高攀的人。诗的意思非常广泛,你了解它的本意,在不同的语境,做不同的解读。在这里面讲,君子之道,研究中庸之道,追求真理,也要上下察。上下察什么呢?既要往上、往高处研究,也要往低处研究,尽量地研究。这是我们做学问,做人,做事,应该具备的思维跨度。

讲学问之道,讲‘察’有什么方法呢?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最后笃行之。察,是研究最高的,研究最微细处,最好的求学之道。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就是‘上下察’。就行为这一方面来讲,你从夫妇都能够行,从五伦之道这样去观察,观原由网察到究竟的时候,像舜帝那种孝道,你去研究他。不但如此,就是动物,虎,老虎在饥饿的时候,牠要找一般的动物来吃,就是找不到一般的动物,牠的肚子再怎么样饥饿,牠也不会吃牠身边,所养的小老虎。所以一般人讲‘虎毒不食子’,老虎虽然是毒,牠只吃一般的动物,牠自己养的小老虎,牠不忍心吃。你要研究,虎为什么不食子啊?虎也有牠的中庸之道,也有‘本性’啊!这个虎牠有牠的仁慈,一般讲慈母,慈母这个‘慈’字,你研究研究看看,慈是从哪里出现的?就是从仁慈、中庸之道,从‘本性’里面出来的,人有本性,老虎也有本性,所以不肯吃牠的儿子,牠的小老虎。再有猴子,古人把母猴子射死了,那个小猴子守着母猴在那里不肯离开,牠为什么不肯离开啊?那个小猴子有‘本性’,有中庸之道。这种道理,你学君子之道‘上下察’,你就去观察研究,学中庸之道,就要这样去研究,才能学得好。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天地之大的上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23182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