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傲的背影前一句是什么

老子毕生研究道德学问,他以自隐无名为务,淡泊名利,不求闻达。他一直在周王室做守藏室之史(国家档案馆馆长或图书馆长),他目睹了周王室的日渐衰微,却无济于大厦之将倾,无奈之下,“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从此,老子西去就成了千古之谜:老子为什么离周西去,是主动离开还是另有隐情?《后汉书》提出了“老子化胡说”,认为他到西方教化胡人去了,此说存疑,世说纷纭,一直没有定案。

洛邑之东是老子的家乡,隔河相望就是强大的楚国,当然,没多久,家乡就被楚国兼并了。但他没往家乡方向走,也没朝南走,当然也没往北走。于是,去周西行便成了千古迷案。

也许,这个迷案里正隐藏着《道德经》的密码!

孤傲的背影前一句是什么

马拉松式的文化孤旅

自古圣人都是孤寂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就像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老子的超然绝尘,注定了他孤寂的仙圣人生。他在《道德经》第20章道出了自己超凡绝俗的孤旅人生:……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他的意思就是说:

“我与世人们的差距很远啊,远得好像看不到尽头!为什么呢?因为众人热衷于追名逐利,就如同参加宴会那样热闹非凡,又像春天里相携登高,饱览春色无边。而我却悄悄然独享淡泊恬静,如同婴儿般不会随波逐流,唯唯诺诺,痴笑发癫。

世人都在矜夸自己的足智多才,唯独我就像被遗弃了一般,孤寂独立于一隅。我似乎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志。世俗之人显耀、聪慧,而我混沌、孤闷。

但是,我的内心就如同大海的深处一般,深沉而宁静;又像高风吹过,飘逸而旷达不伦。

世人好像都有一番作为,唯独我好愚蠢并且浅陋。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崇尚“道”的返璞归真,我从那里吸取营养,就如同吃食母乳的婴儿那般纯朴自然。”

孤傲的背影前一句是什么

这是老子本人对孤寂的思想文化之旅的总结。其实,早在幼年时,他的卓绝独具就已经十分明显。文献记载,老子少时即异乎寻常。他的老师商容是商纣王时期主管礼乐的大臣,学问之高可想而知。

然而在授徒时,老子不是问“天为何物?清清者又是何物?”就是问“日月星辰周而复始,谁人之力?江海山川巍巍汤汤,谁人掘之?尊卑长幼等级森森,谁人分之?”老师无奈,只得原由网说“师不传,籍未载,愚师岂敢妄言 。”后来,老师实感“老夫之学尽矣”,便送他入周都深造。尽学典籍后,又由博士荐入守藏室为吏。一路走来,其学无相伴者。可见老子的孤寂。

老子的孤寂,是不与世人争短长

正因为孤寂,才成就了煌煌巨著《道德经》的横空出世,奠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大厦基石。假如老子也像世人那样耐不住寂寞//www.58yuanyou.com,面对名利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昭昭察察,哪里还会有万经之王《道德经》的流传呢?

杂沓于尘世,混迹于世俗,争强好胜,使尽全身解数一定会很刺激,很热闹,争到头来,一事无成两败俱伤。老子深谙其道,故而,抱朴守拙,为而不争。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三国蜀汉后主时期,诸葛亮继续北伐,临行前上书后主刘禅,写了这篇名垂千古的《出师表》,最后一句是“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孤傲的背影前一句是什么

其实诸葛亮十分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他就是对后主不放心,怕刘禅妄为误国,才写下这篇《出师表》以表明心志,劝勉他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人远小人,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同时也给刘禅身边的人敲响警钟!

而“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恰恰也是《道德经》的最后一句话: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写作《道德经》,也在最后讽劝君主:本书所述都是肺腑之言,而真实的语言往往不是唯唯诺诺那般悦耳动听;但是悦耳动听的语言往往虚伪不真实。

《道德经》这部经典,无论你理解为治国之策、用兵之略、法治之法,还是理解为修身、养生之道,最后都以政治为旨归,因此被世人称之为“内圣外王”之学。如果仅仅是讲述修身养生之道的经典,那么,就不会被誉为“万经之王“。

“万经之王”就是所有行业的经典,当然包括治国、用兵、养生等等,所以司马迁才把老子、庄子与申不害、韩非放在一起作传,认为老子“五千言”就是“君子南面之术”,而集法家之大成者韩非所作《解老》《喻老》无不是从法家角度对“道德”之意在法学界的扩展。

老子“居周之久”,身处朝廷中枢,怎么可能不涉及政治呢?孤寂的老子,冷眼相看世事变迁,自有他不同于世人的超迈空灵,因此他也“临书有怀”,讽喻君王要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等,而这些讽喻性论述恰恰构成了《道德经》的主题。

孤傲的背影前一句是什么

当然“万经之王”《道德经》包罗万象,上天入地,穷极宇宙八方,由物理而哲学而伦理而政治,由自然之道而伦理之德,层层递进,最终归之于对理想政治的设想与国家治理,从宇宙自然大道中找道通向理想社会的光明大道,正是老子的立意之本。因此他在《道德经》最后总结道:

自然原由网之道,善利万物而无所损伤。
圣人之道,有所作为而无所争恃。

《道德经》是哲理,是韵文,字字珠玑,句句箴言。我们打开“不争”这扇门,或许能够窥见道老子那颗孤寂空灵的心是多么地玄远广深。

不争而胜。老子主张为而不争,就是守弱贵柔: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柔弱胜刚强,水不争而徜徉自在无往不胜。人之德若如水之性,就可立于 不败之地。

乱世豪杰,争强斗勇,连累无辜;清静无为,尊原由网道贵德,利益众生。

孔子问道于老子时,老子望着滔滔黄河之水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与争”。

后来孔子也有类似的态度叫“矜而不争”。就是深藏骨子里的矜是气节,流露于外的矜只能是娇淫。君子内心高洁,而示人以谦下。

孤傲的背影前一句是什么

孤寂,沉默是金。老子说,“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那些整天叽叽喳喳的,不见得“无殆”;而“我”这个闷不做声的也不见得“有失”。事实证明,多说无益,反受其害。关键时候,一言惹祸;多数时候,沉默是金。

论语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毛主席//www.58yuanyou.com特别推崇这句话,给两个女儿分别取名李纳、李敏。可见,自古圣人都是深明“讷”“敏”之道的。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孤傲的背影前一句是什么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22683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