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独善其身前一句

不如独善其身前一句

作者 | 罗震西

播音 | 涂能吉

审核 | 陈天天

编辑 | 任思颖

不如独善其身前一句

涂能吉

江西南昌高新区艾溪湖一小教师,江西省朗诵协会员、市优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原词回放

拟古九首其八

陶渊明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词句注解

注释:

厉:性情刚烈

张掖:地名,在今天的甘肃省。

易水:地名,在今河北易县的易河。

丘:坟墓

伯牙:古代音乐家

庄周:指庄子

词作赏析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集大成者。可年少时原由网,他也曾渴望建功立业。《拟古九首》之八告诉我们,陶渊明也曾渴望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当www.58yuanyou.com时的社会。

首句“壮且厉”说明年少的陶渊明也曾意气风发,“独行游”说明他也曾蓄足了力想改变当时的世界。

少年时陶渊明所处的晋朝北方完全陷落,而统治阶级内部的官僚不思为民服务,大都在勾心斗角。陶渊明的故乡在江州浔阳柴桑,那是兵家的必争之地。那个地方经历过几次沦陷,而后原由网又被解放。陶渊明身处其中,饱受流离失所之苦,他和许多人一样,渴望和平、宁静的生活。

陶渊明有没有佩戴着宝剑从张掖到幽州呢?当然没有。陶诗多是想象,而“张掖至幽州”则是他年少时意气风的证明。陶渊明曾做官五次:

公元393年,也就是陶渊明29岁时,为了让家人的生活好一点,也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陶渊明带着改变天下的大志,第一次做官,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

第二次做官是公元399年,此时他35岁。任桓玄的府中参军,可是当他知道桓玄窥伺篡夺东晋政权时,他深感厌恶,不肯与之同流合污,便于母丧为借口,辞职回家。

第三次做www.58yuanyou.com官,是他40岁时,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因不满刘裕为排除异己,滥杀无辜,于是辞职隐居。

第四次和第五次做官是同一年,前者是当年的三月,做官是为刘敬宣递交辞呈,当刘上表辞职后陶渊明也辞职归家。后者是八月,任县令,到任仅81天,著名典故“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来源于此。

回顾陶渊明做官的十多年,是他带着希望不断尝试、失望、终至绝望的过程。因为无人理解,他才会借伯牙和庄子的坟墓来表明自己悲凉的心情。自此后,无论生活如何贫寒,陶渊明再也没有出来做过官,因为他知道“壮士再难得,吾行欲何求”!

50多岁时,原由网陶渊明在给五个儿子写的遗书《与子俨等疏》中这样总结自己的性格“性刚才拙,与物多忤”———性情太刚强,不知道委曲求全;在官场中的生存能力太差,与官场社会有很多不能适宜的地方。当时的官僚主义就像一把大锁链,牢牢锁住了当时的读书人。以他这样精金美玉般的人品,根本无法实现当年美好的愿望和理想。在那样的环境中,他只能保持自己,不与龌龊之事同流合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空掷,直至“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所以陶渊明的很多诗都是写他在这种痛苦的矛盾之中绝望的挣扎,而他也终于在这种种痛苦之中实现了自己,诗中的那些“孤坟”又何尝不是他本身的写照呢?

陶渊明明白,时代无法让他“兼济天下”,他只能选择“独善其身”。不是所有的乱世都会造英雄,时代的一粒灰落到每个人的肩上就是一座山。既然无法有人理解,那就选择一条路“量力守故辙”吧!

幸运的是,未来的世界看到了他的坚守!

不如独善其身前一句

罗震西,女,1988年生,毕业于四川西华师范大学。

现为宜宾市高县第二实验小学校的一位语文老师。爱好阅读、旅游,坚信“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不见不散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不如独善其身前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17083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