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描写了宝黛钗

欧丽娟

去年,台湾大学学者、《大观红楼》系列作者欧丽娟教授曾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几所高校进行了一系列《红楼梦》的专题讲座,澎湃新闻经主办方北京大学出版社授权,在春节期间连续发布其中四场讲座的精选内容,以飨读者。讲座内容摘编自主办方提供的现场录音整理稿,经主办方校核,未经主讲人审定。

红楼梦描写了宝黛钗

欧丽娟教授

虽然大家知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红楼梦》,但是实际上在论述主流里,宝玉、黛玉、宝钗这三个人的关系好像已经是定调了的,而且是非常坚固难以撼动的那种,我们觉得宝黛就是灵魂知己,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之后他们发展出生死以之的爱恋,黛玉的早死,促成了宝玉的出家等等。这样的浪漫爱,以及这样一个自始至终乃至于从前生到今世的关系,已经被神圣化成为一种至情的典范。

至于宝钗,往往被视为中间的介入者,干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负面元素,加上宝钗因为家庭的关系、自我性格的特质以及她的人格追求,使得她的表现基本上是一个大我为重,自我放在第二位的人,以至于在小说的呈现中,她不是那种率性的、以自我为表达形态的女性。再加上金玉良姻作为一僧一道,尤其是和尚所提供的一个神预,好像她先天就是来破坏宝黛爱情的“小人”。我们会觉得宝玉和宝钗之间,就是世俗性的结合,非常庸俗的门当户对,尤其是三番两次,宝玉对于宝钗的劝戒,都以一种非常强烈的反感来呈现。我们大概很容易认为,这三者之间已经明明白白具有一种亲疏,乃至于正反面截然不同的关系。

《红楼梦》当然很伟大,它可以让这么多读者投射在它所塑造的这么多人物身上,为之喜,为之悲,为之午夜唏嘘。但是它会不会有另外一种伟大,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真的很复杂,人性是如此奥妙,深不可测。而我们对于这三个人的关系,会不会停留在一个简化的,为了让自己在阅读中能够得到一种很明确的安全感,以规避这个世界的不稳定,这个世界的复杂难料,和这个世界的不纯粹的层面上呢?

从晴雯、袭人两大分身入手

我想先从这三个人物的周边,也就是人物的“影身”入手。“影身”是清代评点家的专门用语,就像“影子”一样,我们今天的用法叫做“重像”“分替身”。晴雯和袭人,被公认为是钗、黛两位主角的分身,而确实在很多地方我们也可以看到她们之间的雷同。

所以,我们会以为黛玉一定跟晴雯比较要好,因为她们都是同类人,连脂砚斋都说“晴有林风”,可黛玉和晴雯、袭人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举一些情节来看。宝玉挨打之后,为了让黛玉放心,差遣了晴雯送了旧手帕给黛玉,要旧的,不能是新的,因为旧的才代表是宝玉自己的分身,而用这样的物件来传递,其实在才子佳人这个套式里,很明显它就是一种情感的保证,是定情物。晴雯好像传统才子佳人模式里,在男女双方之间传诗、递解、穿针引线的红娘角色,但其实不是。因为她完全搞不清楚状况,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宝玉就觉得如果找袭人,袭人一定知道他的用意,一定会阻挡他,所以才找了一个一无所知,在一个素朴状态里的晴雯去担任这样的工作。林黛玉想明白宝玉的用意之后,她对晴雯说放下手帕,去吧,晴雯听了只得放下,抽身回去,可是一路盘算,不解何意。所以就这点来说,你说晴雯是因为和黛玉一样,都是宝玉灵魂的知己,因此担当这样传帕的角色,我觉得层次上是非常不同的。

还有一次,晴雯激怒了宝玉,宝玉几乎气得要把她撵出去,是不是靠袭人带了众婢女进来,一起跪下,才保住了晴雯。袭人不念旧恶,保住晴雯,这点足以证明,她对晴雯绝对没有敌对的关系,也没有像我们一般所以为的有什么阴谋,想要陷害。终于暴风雨平息下来之后,一屋子大家都心有所感,在那里掉眼泪,晴雯在旁哭着,方欲说话,只见林黛玉进来,晴雯便出去了。这段情节表达的是什么,我个人觉得,晴雯和黛玉之间,还是有一种疏离,以至于会有一种尴尬。林黛玉就觉得为什么你们哭成一片呢,她说二哥哥不告诉我,我问你就知道了。这个“你”是袭人,于是一面说,一面拍着袭人的肩,笑着说“好嫂子,你告诉我。必定是你两个拌了嘴了。告诉妹妹,替你们和劝和劝”。袭人推她道:“林姑娘你闹什么?我们一个丫头,姑娘只是混说。”林黛玉的话里,已经把袭人和宝玉相提并论了,这个在主仆之间,是逾越的,就是把袭人当成是宝玉的妻妾,是“好嫂子”,袭人立刻表达我只是一个丫头,但是黛玉就说,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这里完全看不到反讽,她真的是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袭人的,袭人就回答说“林姑娘,你不知道我的心事,除非一口气不来死了倒也罢了”。林黛玉笑道:“你死了,别人不知怎么样,我先就哭死了。”这好像是恋人絮语,对情人说的话,很像宝玉对黛玉说的话。林黛玉竟然以这样的口吻,与袭人有这样的对话。《红楼梦》等级制的运作形态会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肢体动作表现,如果我们了解主仆的等级差异,你就会知道这种肢体的亲近,几乎都是表示上位者对下位者的亲近和喜爱。在这里林黛玉绝对没有说讽刺的话,她是如实表达她对袭人的喜爱和推崇,而且她一点都没有吃醋——袭人会是宝玉的妾,事实上黛玉始终还是在传统的礼教里面成长的,她是完全接受那一套婚姻制度的,所以对这一点她反倒没有嫉妒,她唯一嫉妒的是薛宝钗,就是因为她们都是正妻,所以才会产生嫉妒。

就在这一段里,当黛玉称她为“好嫂子”的时候,袭人是不是不敢当了,于是她就推了林黛玉说“林姑娘你闹什么”,各位有没有注意到,袭人做了一件不应该做的事情,她推了黛玉。在整部《红楼梦》里,袭人唯独有两次出现这种逾越的动作,都是很值得思考的特殊现象。在这里,我认为它告诉我们,林黛玉和袭人是非常友好和亲近的。这个还有很多的证据,宝玉常常很担心黛玉现在不晓得怎么样了,他就会找袭人说,你去帮我看看黛玉现在怎么样,或者他看到黛玉哭了,他宽慰了一阵子觉得还不够,回到怡红院又是找袭人,想要请她再去多多宽慰黛玉,这样的情节在《红楼梦》里至少出现过四五次以上。

宝玉与宝钗并非“道不同不相为谋”

简单厘清黛玉和晴雯、袭人的关系之后,我们可以回归今天要聚焦的这三位主要人物了。

首先我们来看宝玉与宝钗之间的关系,是否真的是我们所以为的那种道不同不相为谋。

宝玉会形成少女崇拜的心理,觉得女儿是天地之间的钟灵毓秀,有一个重要的支柱就是薛宝钗所担任的,第20回说,因为宝玉“自幼姊妹丛中长大,亲姊妹有元春、探春,伯叔的有迎春、惜春,亲戚中又有史湘云、林黛玉、薛宝钗等诸人”,所以他才料定,“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这里非常清楚,构成他的少女崇拜的优秀女性,包含薛宝钗。而且在许多地方,薛宝钗都是跟林黛玉相提并论的。

红楼梦描写了宝黛钗

《红楼梦》里写薛宝钗,是调动了文化系统里对于君子最高的赞美,包括第5回宝玉神游太虚幻境听的《红楼梦》曲,如果对应之前“正册”的判词来看,“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第一首《红楼梦》曲《终身误》就是以薛宝钗为主人公所铺陈出来的曲调。第二首才是以林黛玉为主的《枉凝眉》,从这点来说,也蛮颠覆的。而《终身误》里的“山中高士晶莹雪”是有典故的,来自明代高启的一首《梅花诗》,梅花不就是有高节的象征吗,那种非常脱俗高雅的文士就是用这样的雪和高士来加以歌颂的。所以这里完全是对薛宝钗高度的赞扬,只不过说,宝玉爱的还是那个世外仙姝寂寞林。这才是真正的爱不是吗,她不是最好,但就是最爱她,爱不是计算来的,不是因为你有许许多多可以量化的东西,才给予你深情。于是,“叹人间,美中不zxcYsaxXA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这里完全是对宝钗的赞美,对金玉良姻也并没有排斥,只是觉得因为还有一个世外仙姝寂寞林的坚持,以至于这么好的姻缘,这么好的良配,也还是感到遗憾。

再看第21回,宝玉因为周旋在少女们之间,两面zxcYsaxXA不讨好,就心灰意冷,写了一段话,表达想要解脱的心原由网情。他怎么说的?他觉得你们这些少女真讨厌,害得我这么劳心劳力,他用的语词很刺激,他说我要“焚花散麝”,我要把袭人、麝月这些人统统烧了,遣散,“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你们不会一天到晚劝我做那些讨厌的事情。“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有没有注意到,连宝钗也要被戕害,黛玉没有豁免权,也要被烧成灰,你们这些优秀的女性,都造成对我这个人的困陷,让我不能解脱。最好玩的是,要戕宝钗之仙姿,为什么呢?“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可以不让我眷恋难舍,可以让我得到心灵的自由,不会有那样的牵绊。“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原来钗、黛,宝玉是用两种不同态度去面对的,他竟然把恋爱之心放在宝钗身上,这太奇妙了。我觉得这个现象值得我们纳入进来,它当然动摇不了“二玉”之间深刻不渝的感情,可是原来宝玉不是那么简单,他的心思没有单一到纯粹没有杂质的地步。

除了美的吸引而产生恋爱之心之外,我下面还有一段蛮颠覆性的发现。宝玉不是说林妹妹从不说那些追求经济仕途的混账话,如果林妹妹也说这样的混账话,我也跟她生疏了,这段是我们大家最熟悉的,拿来作为他跟宝钗之间势不两立、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唯一证据。但是作者之心,并没有这么简单。黛玉只是没有劝宝玉追求经济利禄之路,但是黛玉从来没有和宝玉一样真正表达出对世间那些追求读书功名人的抨击和反对,而真正和宝玉一样发出那种非常惊世骇俗的、把全天下做官男人都贬低的言论的,是薛宝钗。宝玉曾经说那些读书功名、在朝廷中飞黄腾达、追求经世济民之路的人,是禄蠹,就是薪水的蛀虫,白领薪水的。第36回又把他们称为“国贼禄鬼”,这两段都是我们很熟悉的。

而薛宝钗在第42回,对林黛玉“兰言解疑癖”的话里说,“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为什么?“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不是跟宝玉所说的“禄蠹”、“国贼禄鬼”一模一样吗?薛宝钗对那些读书人的评价,对世间男人,尤其是走上朝廷之路的这些人,是不以为然的,而这样的表述,林黛玉完全没有。我想就这点来说,宝玉之所以会对宝钗有那样的欣赏恋爱之心,恐怕还不只是外貌的吸引,他们在某些地方,是更贴近的同道,这在很多地方都出现过。

第38回,宝钗有一首《螃蟹咏》,那其实是蛮毒辣的对世间人的批评,“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就是讲那些横行霸道的权贵,众人看了之后都不禁叫绝,宝玉也说写得痛快,他是非常赞赏这样的书写的。

“二宝”之远,相近之至也

我下面很想跟各位分享爱情的另外一个道理。

我们常常会以为就是因为我们很亲,所以我们才可以那样随便,随便冤枉你,随便闹脾气,因为我们的爱那么深厚,以至于不怕磨损,所以可以有这么多的逾越。这是我们少女时代很容易产生的一种对于人和人之间关系的误会,我必须说,这是误会。事实上当人和人之间欠缺了某一种尊重,某一种为对方设想的尊重,那样的彼此摩擦,只是让双方的感情不断地被消耗。即使彼此感情真的很深厚,可以消耗一辈子,还是//www.58yuanyou.com可以维持一种很真切的关系,但它并不是真情的最高境界。真正的感情,应该还是要设身处地地尊重、照顾、了解,彼此互相爱惜,而不是任意去抵触和伤害对方,这是我们现代人对于爱情很常出现的一种误会。

脂砚斋深刻了解曹雪芹所体会到的那种情感最好的本质,所以他特别对于宝玉和黛玉、宝钗之间的关系,提出这样的认识。他说你以为宝玉和宝钗之间好像很生疏,很客气,是因为他们没有很深厚感情的支撑,脂砚斋说不是的,他们之间要这样彼此客气地尊重,正是为了要维护在对方心中完好的形象,以至于不会逾越。脂砚斋说,宝钗之所以对宝玉会有一点严肃,是因为她怕宝玉这个人的个性常常很容易逾越,他不是会去吃人嘴上的胭脂嘛,如果你对他不稍微严肃一点,他就猴上身来吃你嘴上的胭脂,宝钗是不是一定会很生气,这么一来就会损害两个人的感情。同样,宝玉在宝钗面前也不敢造次,也是因为担心影响他们之间的互动。脂砚斋因此得到一个结论,“二宝”之间,两人之远,其实是相近之至也。黛玉对宝玉是“近之至矣”,简直是肺腑里掏出来,所以黛玉在宝玉面前爱怎么样耍小性子,爱怎么冤枉都可以,可是脂砚斋说,其实是“远之至也”,因为你丧失掉了对你所爱的人的基本尊重和爱惜,你如果爱惜他的话,为什么要这样伤害他,如果他对你那么重要,你不是应该看到他就觉得很幸福,很满意,很快乐,为什么你看到他就要掉眼泪,就要冤枉他,编派他,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纷争。为什么面对一个你爱的人,反倒这样折磨他,有那么多眼泪,那么多痛苦,这真的是爱的本质吗?

我觉得脂砚斋看透了曹雪芹对爱的真正认识,用一个评论者的角度,把他看到的真谛揭示出来,黛玉与宝玉虽然实际上是很近,但是会不会她对于爱的认识,还是在一个不成熟的状态,还是在一个十几岁,对这个世界认识不够,自我人格也不够完善的状况下,以至于她的爱会以这样的形态出现?

这个道理其实普世皆然,是一个共通的人性。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就有一段名言,他说“亲狎生侮慢”,太过亲近反而会生出一种不尊重。印度诗人泰戈尔也曾经说过,过分接近可能会导致毁灭,而保持一些距离,反而能够拥有它。这些很敏锐、也对人性思考很深刻的文学家,他们都意识到的一个问题,会不会是我们这个文化里没有意识到的一点,以至于我们所倾向、所模仿的爱情形态是林黛玉式的那种爱,会不会呢?我想提供给各位做参考。

林黛玉走向大家闺秀

我们现在来看宝玉和黛玉之间关系的发展,事实上“二玉”之间也不是始终都在一种状态里的,随着林黛玉的成长,她和宝玉之间因为不同的成长速度,也开始有了一些分歧。

第45回,林黛玉在一个雨夜独处的时候,思前想后,她感到一点不安,那个不安是什么呢?很微妙,也是第45回最后的两句话,黛玉感到“宝玉虽素习和睦,终有嫌疑”。你不能说那是曹雪芹随便写写的,所以会不会林黛玉也感觉到,在有些地方,她真的没有跟宝玉那么心心相映,那么一致。

第57回,紫鹃算是林黛玉的代言人了,她就对宝玉说,“一年大二年小的”,我们一年一年长大了,你“还只管和小时一般行为,如何使得。姑娘常常吩咐我们,不叫和你说笑。你近来瞧她远着你还恐远不及呢”。这有可能是紫鹃编出来测试宝玉对黛玉到底是不是真心的话,但到底是不是紫鹃虚构出来的呢?第79回,证明了紫鹃所说的确实是林黛玉私底下对这些丫鬟们的吩咐。当时宝玉写了《芙蓉女儿诔》吊祭晴雯,其中“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这四句黛玉听了觉得很不吉利,表面上你是在诔晴雯,可是被修改之后,仿佛影射到了宝玉和黛玉,所以她心里非常不安,但是表面上不露出来,反而连忙含笑点头称妙说果然改得好,再不必乱改。有没有发现这不像我们熟悉的林黛玉,她已经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且她还说你现在不要再乱改了,赶快去干正经事,什么叫正经事?就是太太打发人来叫你,明儿一早到大舅母那边去,因为迎春已经有了人家求准了,明儿那家人要来拜允,这是不是就是一种人际之间礼仪的场合,也是宝玉最讨厌的事情。但是黛玉现在说,正经事是这个场合上的礼仪,而宝玉用尽那种悲哀所写的诔文,却被当成是非正经的事。所以宝玉就拍手说何必如此忙,我身上也不大好,明儿还未必能去呢,他又要装病了。对于宝玉的推托,黛玉说“又来了,我劝你把脾气改改罢。一年大二年小……”有没有发现,跟紫鹃所用的语言和道理完全一样。

讲到这里,小说家就非常含蓄了,他不要让黛玉把话说完,让黛玉说完的话,你就会发现公然又是一个薛宝钗,这么一来这个人物的形象,就有很大的落差。所以他干脆让黛玉一面说话,一面咳嗽起来,黛玉的话就留在这个含蓄的状态,可是实际上宝玉以及细心的读者,就应该感觉到,在黛玉和宝玉之间已经开始有了不一样的价值判断。可当黛玉咳嗽了,宝玉就担心了,请她赶快回去休息。但留下来的宝玉,他只得闷闷的转步,还留在现场,踱过来踱过去,心情烦闷,这个闷闷的转步,或许是来自他感受到黛玉和他之间的分道扬镳,这当然都非常隐晦。

人一定要成长,林黛玉也不是我们一般所以为的始终都是那样的率真,而她跟薛宝钗之间,也有一个我们都注意到的和解,这个和解也是一个合一的开始,也就是林黛玉越来越走向薛宝钗这一条大家闺秀的道路。那就是第42回的回目,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兰”这个植物,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之下,在中国文化与文学里,一定都是非常正面的语词。宝钗说的那一番对于黛玉晓以大义的话,是非常出于真心和善意的作为,如果真的面对敌对的人,你错越多是不是对我越有利,我为什么要花那个力气,还冒着忠言逆耳得罪人的风险,去向对方说这些不中听的话呢。宝钗在这里真的是“兰言”,出自为对方好的非常珍贵的心意。而且林黛玉绝对不傻,她虽然纯真,但是并不无知,她玲珑剔透,所以第45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黛玉就对宝钗这段劝她不要读杂书的大义之说,给予了衷心的回馈,林黛玉的可爱是在这里,而不是她的小性儿,乱发脾气。她知道人家是真心为她好,她非常受教。林黛玉是一个从小到大没有受过好好教导的人,因为她太受宠,林黛玉说,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到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林黛玉这么受宠,出生于一个贵族世家,而母亲又去世得早,又没有兄弟姐妹,兄弟姐妹是很重要的让一个人人格成熟的力量,因为你要学会分享,学会公平,学会退让,也学会去照顾。可是林黛玉没有,加上母亲又去世得早,www.58yuanyou.com所以她的母教是有欠缺的,到了贾府又备受宠爱,长到十五岁及笄之年,算是少女要成年的重要里程碑了,可是竟没一个人像薛宝钗那样教导她。在这里,才是林黛玉真正玲珑剔透的地方了,她真正感觉到什么叫做真爱,真爱绝不是宠溺,不是纵容,而一定需要让你变得更好,所以会要求你,会希望你甚至要改变自己。虽然很痛苦,可那真的是帮助你长大。

曹雪芹要告诉我们的是,薛宝钗非常得好,林黛玉也非常得可爱,一个真心地爱人,一个诚心地受教,所以她们变成了“金兰契”。因此,林黛玉是在成长中的,第42、45回,是“金兰契”“金兰语”,到了第49回,林黛玉说“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这个“眼泪却不多”从还泪的神话宿命来看,表示她越来越走到生命的终点,但如果从人格成长来说,会不会也意味着林黛玉越来越成熟了,不必再用眼泪来表达她对自己身世不幸的控诉和哀怨。

本期编辑 邢潭

红楼梦描写了宝黛钗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红楼梦描写了宝黛钗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16975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