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场面描写

如果没有死,生也会黯然失色。况且我们谁也不知道死后会怎样,无论是科学家、哲学家,还是文学家、艺术家,都在不停探索和想象与我们“生”的世界所对立的另一边是什么。

每个人面对死亡时的状态当然不同,疾病、痛苦、死亡,对于艺术家来说,也有人恐惧有人洒脱,死也是人生最后一件大事,音乐家是怎么用音乐来描绘他们思想中的死。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这些音乐,不可怕、不沉重,只是和生日、婚礼、乔迁,这些所谓的人生大事一样,死亡甚至给了艺术家更多的灵感。

音乐场面描写

肖邦《葬礼进行曲》

肖邦的《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也叫做《葬礼进行曲》。

有一次,肖邦来到法国画家齐姆的画室解闷。当时,肖邦夜里常常做恶梦,梦见妖魔鬼怪要带他到地狱里去。这种梦境使齐姆想起了画室一骷髅被扮成钢琴演奏者的形象。他把这件事告诉了肖邦,不料这竟启发了这位音乐家的灵感。晚上,肖邦裹着一条被单,紧靠着骷髅坐下,开始创作这首《葬礼进行曲》。

音乐场面描写

虽然肖邦的灵感来自骷髅,但这首《葬礼进行曲》实际上寄托着对原由网华沙起义中为民族解放而献出生命的烈士的哀思。

肖邦1849年10月17日在巴黎辞世,巴黎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参加他的葬礼——用莫扎特原由网的《安魂曲》和肖邦自己的《葬礼进行曲》送他下葬。

音乐场面描写

贝多芬《葬礼进行曲》

贝多芬的《葬礼进行曲》是他著名的《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的第二乐章。

《第三交响曲》也被成为《英雄》,第二乐章通常被认为是“英雄之死”,罗曼罗兰称之为“全人类抬著英雄的棺柩”。在这个慢速的乐章中,原由网仿佛蕴含着无限的力量。

这个乐章采用三段式,前后两段可谓英雄的挽歌,沉郁缓慢而庄重,充满悲剧的气氛。特别是后一段构成了全乐章的高潮。中部的色调作为对比,比较明朗,犹如一首英雄的赞美诗,脱尽了悲悼压抑的情绪。

音乐场面描写

莫扎特《安魂曲》

莫扎特的《安魂曲》非常著名,有一部分原因是关于这部标号K626的曲子,有太多的传说、猜测和八卦,让人感到好奇而关注。

Kyrie(求主垂怜)

莫扎特完成声乐部分

器乐伴奏以呈完整详细的器乐谱

莫扎特生命的最后阶段断断续续的写这部《安魂曲》,这不是他计划内的作品,而是因为神秘人物的约稿,神秘人被莫扎特当成冥冥之中要带他走向死亡的人,他日渐虚弱的身体、衰弱的神经,加上神秘人的催促,使他越发恐惧。直到莫扎特去世,也没能完成《安魂曲》,所以这部作品并不全是莫扎特写的,未完成的部分由他的助手续写。

乌龙的是,这位神秘的邀约人根本不是死神派来的什么使者,仅仅是一位附庸风雅的伯爵,常常买来作品署上自己的名字,以示自己有才。

音乐场面描写

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

勃拉姆斯前后花了11年完成这部sOvGh《德意志安魂曲》,之所以加上“德意志”是因为这是一部用德语演唱的安魂曲。

在勃拉姆斯的一生中,他的母亲、导师罗伯特舒曼、还有克拉拉舒曼这三位重要人物的相继去世可能是促使他思考死亡这一问题的原始动机,但并非他创作《德意志安魂曲》的直接原因。

与前人的安魂曲作品相比,无论在内容或在音乐上,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都开创一个全新的意境,更富于人性。这部作品是勃拉姆斯最伟大的声乐作品,标志着他的音乐创作达到了一个顶峰,也使他在整个欧洲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音乐场面描写

布里顿《战争安魂曲》

《战争安魂曲》是英国作曲家、钢琴家本杰明布里顿的声乐作品。

作于1962年,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被毁而重建的考文垂大教堂而作,歌词采用英国诗人欧文的诗篇及传统的安魂曲词。

布里顿有这样的题词:“我的诗题是战争及对战争的怜悯,这是怜悯的悲叹,以唤起世人的戒心。”

布里顿是一个和平主义者,正式因为他并不愿意看到战争,才为那些因为战争失去生命的人而写安魂曲。

安魂曲其实也是弥撒曲的一个分支,主要是指罗马天主教用于超度亡灵的特殊弥撒,安魂曲的唱词与普通弥撒基本相同。所以以上几位作曲原由网家的安魂曲都是有人声的。安魂曲这个名词在音乐上接受的人比较多,而教会一般将其翻译为追思曲。

死亡也许是一个生命的结束,但是倘若有未知的世界,那可能又是另一个开始……

乐渣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音乐场面描写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14869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