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火炭还是红的

编者语:《保德民俗》一书是县政协文史资料,陈秉荣先生著,从现在开始不定期编发保德民俗。

名人崇拜

一、祭孔

《祭法》说:“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一句话,就是凡在生前于国于民有功的人,死后都可以祭祀。在众多圣贤先哲中,影响最久远的首数孔子。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先秦时期大教育家、思想家,被人们视为类似神的圣人,成为膜拜的偶像。

从西汉元帝起,开始对孔子封爵号,以后累有加封,顺治二年,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旧时县以上行政区域,都建有文庙。气势巍峨,可和官府衙门相媲美。今代县尚保存较完整文庙,为全国县级文庙规模最大的一座,一连三进院落。大成殿为单檐歇山顶,面宽七间,进深五间,七铺作,三昂斗拱,八卦攒顶。

保德文庙,也相当可观。一连四进院。据老人们讲,灵星门前的九龙壁比大同的九龙壁还要巍峨和壮观。可惜1938年被日本侵略军焚毁。

一般州县文庙塑像正中为孔子,四配为颜回、曾参、子思、孟轲。还有十哲以及后来的名人大儒配享。

梦见火炭还是红的

文庙每年的春秋仲月丁日祭,所以称之为丁祭。

丁祭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凡祭器、祭物、乐器、乐曲、舞蹈人数,以及祭典仪式程序都有严格规定,一点不得马虎。

历代祭孔,可以视为儒学宗教化的一种倾向,但对广大的民众来说,并没有把他尊为神,而且表示出一种漠然的态度。

二、帝王将相之祭

帝王将相之祭,是历代政统在宗教祭祀上的反映。最早对三皇五帝的祭祀既是对远祖的纪念,也是对圣人的膜拜。而后增祭开国帝王,最后发展到一般有作为的皇帝,到康熙时代官方祭祀的历代皇帝竟多达143人。对于老百姓来讲,他们笼统地信奉一个“君”字,用它代表一切皇帝。保德民间有一种综合性神牌,约二尺多高,下为须弥山座,上为龛式神位,上书“天地君亲师”字样,周饰木雕“火焰边”,上为“公子帽”式的卷云额头。逢年过节,烧香上供。这是一种简便而又全面的祭祀方法。

对大禹的崇拜,较之其他君王则是例外,这大概与他治水有关。旧时河曲保德交界处有禹庙,是专门祭祀大禹的地方。今忻州有禹王洞、禹王宫,并有不少大禹的传说,已成为小有名气的旅游胜地。

对历代功臣将相的祭祀,至康熙朝官方祭祀的有名有姓的就有4l位。在保德地区,最受人崇奉的只有两位,一是姜子牙.一是关云长。

梦见火炭还是红的

姜子牙,名尚,民间称为姜太公。每逢起窑盖房之时,人们总要祭祀姜太公,还要写一副“太公在此,百无禁//www.58yuanyou.com忌”的大红楹联,以保证顺利施工。

在年三十晚保德有的人家要“打醋坛”。“打醋坛”就是将烧红的火炭放入盛醋的器皿中,随着吱吱的响声,散发出满家醋香,是请姜子牙禳除灾害。传说姜子牙在封神的时候,忘了给自己留个空位,最后看见一个醋罐,见机行事,自封为醋坛神。如果用科学的眼光看,因为醋有杀菌作用,这种“打醋坛”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

关云长,就是山西人原由网关羽,三国时蜀国大将,俗称“关公”。各地的关帝庙、老爷庙、武庙,都是祭祀关公的庙宇,在各类庙宇中总数位居全国第一。

保德旧有许多关帝庙,五月十三唱戏祭祀。在唐以前,关羽在民间的影响并不大,至宋以后,声威大震,明加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大帝”,成了一位司命禄、佑科举、治病除灾、驱邪辟恶、巡察冥司、招财进宝、庇护商贾的高级万能神。佛道两家争相把他拉入自己的教门,充当护法神,以壮声势。关公生前军衔并不高,只不过是个“前将军”,最高爵位是“汉寿亭候”。但他是一位义结千秋,忠贞不二的好汉,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偶像。统治阶级也利用他的江湖义气和愚忠来教化臣民,维护封建秩序。

旧时,武庙香火终年不断,除定期举行庙会酬神外,平时也有香客拜谒。

三、孙思邈

人的一生短不了得病求医吃药,人们感谢医药的发明者和历代名医,并把他们视若神明,于是药王庙、医王庙遍布各地。古时候医药没有分家,医王就是药王,药王也是医王。

被人们称为药王的有三皇、扁鹊、孙思邈、高元帅、韦慈藏、李时珍和祁州(今河北安国)的邳彤。保德地区普遍崇奉的是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唐代医学家,著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等书。

因为他医道高明,后来大家都称他孙真人,奉他为医药行的祖师、神仙。在三皇庙里,他是一位配角,但在有的药王庙里,他却坐在殿堂的正中,赤面慈颜,五绺长须,方巾红袍,彩带广袖,仪态庄重朴实。两边有书童侍立,一个捧药钵,一个托药包。传说孙思邈活了一百多岁,那时还耳不聋,眼不花,神智清明。

梦见火炭还是红的

有一天,他沐浴完毕,衣冠楚楚,端坐堂上,对他的子孙说:“我NMvUg就要去游乌有之乡了。”说完,便仙逝了。

过去,保德县走西口挖甘草的人很多,甘草是调和百药之王,所以挖甘草的人特别注重祭祀药王。据传农历四月二十八日是药王爷圣诞日,这一天要烧香磕头,码锹停产,直至立秋以后再恢复挖掘。

四、蔡伦

造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传说第一张纸是东汉蔡伦造出来的,所以民间的造纸行业便尊蔡伦为祖师爷,每逢农历三月十八日,要给他烧香、摆供、过寿诞。

蔡伦,字敬重,东汉桂阳(今湖南彬州市)人。他出身卑微,但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所以他年轻的时候就被汉和帝招进了宫,做了中常待。出入宫庭,侍从皇帝,传达诏令,掌理文书,成了皇帝的亲信。

那时候,没有纸,所谓文书就是“简牍”——即用牛皮条串起来的木片或竹片。木质的叫“木简”,竹质的叫“竹简”。

梦见火炭还是红的

这种文书实在太笨重了,给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麻烦。战国时代有个学者叫惠施,每逢出门,总要拉上五辆牛车的竹书,所以后人称赞有学问的人为“学富五车”。秦始皇看一天公文,捆到一起,大约有一千多斤。汉武帝张榜招贤,东方朔应招写了一篇自荐文章,长了一点,共用了三千多片竹简,几个人抬着才进了宫。

蔡伦是掌理文书的,自然为翻阅、保护、收藏这些简牍大伤脑筋,决心想办法,用一种新东西代替这些竹片或木片。后来他在沤麻池畔和纺织房边对细纤维的观察受到了启迪,于是就叫人收集树皮、麻头、破布、烂絮等东西,破碎、蒸煮、捶打,制成合成纤维浆液,将其溶入水中,最后用竹帘子从水中捞出张张薄膜,贴在墙上晒干,就成了又轻又软的纸。

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在汉和帝兴元年间蔡伦第一次造出了纸张,并把它献给了皇帝,皇帝也很高兴,下令全国使用。文人墨客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古老的造纸技术一直流传到现在,晋北地区的手工作坊,仍用这种工艺流程“抄纸”,因本地区造纸的主要原料是麻,所以管这种纸叫“麻纸”。保德杨家湾村有悠久的造纸历史,能造高质量的纸张,抗日战争时期,晋西北农民银行曾用这里产的白麻纸印行过钞票。

蔡伦的贡献实在太大了,人们用祭祀的方式纪念他。

五、鲁班

鲁班又叫公输班或公输般。公输是复姓,“班”、“般”通用。因为他是春秋时代鲁国人,所以人们习惯叫他鲁班。也有人说公输般和鲁班是两个人。鲁班是古代的一位能工巧匠,有高超的技术,关于鲁班的传说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比如说他发明了规矩、锯子、刨、钻等,他能用竹木作飞鸟和机器人,他制造了云梯和钩强(战船上的武器),他还能像锔锅匠那样修补塔,他还能用蝈蝈笼子为实样,点化人们修成北京城的角楼。

还传说赵州桥也是鲁班修的,张果老与柴荣和鲁班开玩笑,一个毛驴身上驮着日月,一个小车子上推着“四大名山”,压得桥身直摇晃,鲁班急忙跳到桥下,将桥托住,二人顺利过了桥,至今桥面上还留有八个驴蹄印和三尺多长的车沟,桥底下还有两个大手印。

梦见火炭还是红的

《二人台四大对》有一段唱词:

赵州桥,鲁班修,玉石栏杆古人留。

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碾下一道沟。

指的就是这件事。据说,张果老过桥后说了声,“桥还修得凑合,只是你这双眼不行!”鲁班恨自己有眼不识仙人,便将自己的一只眼睛抠下来,放在了桥头上。后来马王爷路过这里将这只眼睛按到了自己的额头上。所以后来木匠吊线,总是闭着一只眼,谁要不晓事理,人们总会说:“你还不知道马王爷长得几只眼哩!”

由于鲁班在中国的名气很大,木、石、泥瓦行业便将其尊为行业的保护神。旧时全国很多地方都有鲁班庙,供奉的鲁班是个面貌和善的长者。民间把农历六月十六定为“鲁班节”,这一天建筑工人要放假祭祀,并设宴畅饮,与神同乐。另外在保德农村圈窑洞时,拱顶最后合拢叫“合龙口”,“合龙口”时用的正中那块石头叫“鲁班石”,精工雕刻。在放置“鲁班石www.58yuanyou.com”时要烧香、摆供,鸣放鞭炮,以谢鲁班帮忙。保德流传许多有关鲁班的故事,比如水寨圪垯是鲁班从佳县拉上来的,天桥是鲁班将石化羊群建造的等等。

六、窑神

保德有不少瓷窑,烧瓷工人供奉的行业神统称窑神,有的立庙祭祀,有的在作坊供奉。

这个窑神是谁,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火神爷,有人说是李老君,不少人则说是陶朱公。 传说范蠡从越国逃出来后,改名陶朱公,后来到了齐国一个叫定陶的小镇上,在一个自称“姜神”的仙翁点化下做起了盆、碗、罐等泥质器具,拿到集市上去卖,总是一抢而光。人们看到这些器具怪稀罕,就是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听说是姓陶的做的,所以就叫它陶器。

梦见火炭还是红的

范蠡的陶器买卖很兴隆,很快发了大财,于是就在每年的三月半和十月半开设粥棚舍饭,让穷苦乡亲来就餐,还经常接济贫苦人,施舍衣物、钱财,大家都十分敬重他,很多人跑来跟他学艺。就这样做陶器的越来越多,越传越远,不管在哪儿,陶工都把范蠡当作自己的行业祖师,每年三月半和十月半都要在一起聚餐,称作“散福”。 .

范蠡死后,人们把他奉为财神,商业界也把他奉为本行的行业祖师。

七、煤神陈奇瑜

陈奇瑜,字玉弦,明末保德人,官至五省总督。传说他任延绥巡府的时候,有一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黑大汉闯进来,他厉声喝道:“什么人?’’黑大汉答道:“山灰。”说完扭头就走,陈奇瑜拔剑便追,追到一个崖头上,黑大汉纵身一跃,便从崖壁上钻进去了。于是陈奇瑜便在黑大汉钻进去的地方用宝剑刻了个“十”字作为记号。回到官府后,他翻来覆去睡不着,嘴里老是念叨着“山灰”、“山灰”,念着念着,忽然醒悟,莫不是个“炭”字?第二天,他便命士兵在他作了记号的地方挖起来,挖不多时,果然挖出了煤,陕北、晋北一带管煤叫炭。这一带人感谢他,便尊他为煤神。腊月十九日是煤神诞日,这一天烧香放炮摆供,祭祀后便封窑停产,到第二年春天再生产。

梦见火炭还是红的

也有人说煤神是李老君,也就是太上老君。传说晋北一带的煤是李老君奉了玉皇大帝的旨意,亲自用耧种下的,静乐、岢岚、保德一带都有这种传说。

八、老郎神

旧时民间把戏剧行业称作“吃郎神饭的”,因为他们所供奉的行业神叫“老郎神”。这个“老郎神”是谁:有多种说法,有说楚原由网庄王的,有说李存勖的,有说耿梦,有说是雷海青,但比较普遍的说法是风流天子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是个酷爱音乐的皇帝,他挑选了三百乐师和数百名能歌善舞的童男童女组成了一支大型的皇家歌舞团,自己亲自担任指挥,并参加演出。他们排练的地方在梨园,所以后世便将戏曲界称为“梨园行”,戏曲演员则称为“梨园弟子”。

有时候,梨园演戏,唐玄宗兴致所至、粉黑登场、当他穿上戏剧服装,扮演戏剧角色,一下子改变了帝王尊严,演员们也不知该怎么称呼他,唐玄宗便对大家说:“你们就叫我‘老郎’好了。”从此以后,‘老郎’就成了唐玄宗在梨园中的尊称——这就是“老郎神”的来历。

唐玄宗工小丑,所以小丑演员在剧团中地位很高,除他之外,任何人也不能坐在“头戴箱”上。

梦见火炭还是红的

现在演戏时戴的“老郎盔”就是唐玄宗演戏时的帽子式样。

唐玄宗还善于打鼓,所以鼓师坐的地方叫“九龙口”,演员出场前要朝鼓师作揖,表示尊重。

有的说,“老郎神”是“老狼神”,就是一只大灰狼。传说李隆基的乐队在梨园排练时,一只老狼化为童子,充作鼓师兼指挥,后被唐玄宗识破,化作青烟遁去,后人便尊它为“老狼神”。现在有些民间剧团还要在后台设一神位,供一个鸡头,是供奉这个“老狼神”的。

九、油神

各行业祖师都有名有姓,唯独榨油的祖师却是个吊死鬼。其实吊死鬼生前也是人,只不过是个没留下姓名的小人物。

相传,从前有一个技术高超的榨油师傅,帮助一个油坊去榨油,可是屡试屡败,老是榨不出油来,他把榨油的整个工艺流程,作了仔细检查,发现一点儿问题也没有,他发下宏愿,如果再榨不出油来誓不为人,结果还是榨不出油来,这位师傅一气之下,便在梁头上吊自尽了。说来奇怪,就在榨油师傅殡天的一刹那,油似泉涌一般流人油瓮内,油终于榨出来了。究其原因,是木匠师傅在造油梁时选的木质轻了点儿,力臂短了点儿,梁头上挂了个重物,补足了力量,自然油就压榨出来了。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榨油师傅,便把他尊为神祗,供奉起来,开榨前和起油前都要给他烧香磕头。油是榨油师傅上吊之后流出来的,后人照着这个样子给油梁上吊了一快大石头,这块石头俗称“坠石”。

保德盛产油料。油坊颇多,自然对油神崇拜十分普遍。

(续)

保德民俗相关文章:

【保德民俗】之十六 岁时习俗

作者简介:

陈秉荣先生1941年生于保德县石塘村,早年曾任公社书记,后历任县文化局长、档案局长等职。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在方志、民俗、民间文艺等方面颇多建树。他是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山西分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国地方志学会会员、忻州走西口研究会理事。他学识广博,研究领域宽泛,堪称是保德传统文化的半部活词典。几十年来,他如同一位勤勉的老农,不计寒暑,不避风雨,默默地耕耘于大山深处。除主编完成《保德县志》以外,他还校点重印了《保德州志》,创办了《保德文化》杂志,出版了民歌集《大河采风》、散文集《定羌杂识》,手中还存有《保德农业合作史稿》《金瓶梅方言》等书稿。他为挖掘整理保德文化遗产,传承保德文明付出了大量心血。年近古稀,他孜孜不倦,执笔写下了这部三十万字的《保德民俗》,为保德又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梦见火炭还是红的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jiemeng/228169.html

相关推荐